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为了实现学校管理目标,开展学校管理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手段、措施和途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我认为,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不是替代基层学校的管理,而是在“促进学校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为学校领导施政减负”这两个目标上多做文章。本学期,教育局叶副局长与中教科领导做了三件大事,基本实现了以上两个管理目标。这三件事:
一是重视学校常规管理的过程监控。教育局中教科在叶副局长的带领下,多次组织下校调研,并组织了大规模的常规检查。这些都是在促进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与管理制度的落实。比如,进一步明确分管教学副校长的职、权、责,这实际上是在帮助学校理顺各部门间的内部管理关系。这绝不是给副校长加压,而是让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工作起来更加理直气壮、更有明确的方向。
二是重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不断提升。中教科把学校开展教师基本功考核工作列入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专门发文进行部署,这有助于学校领导把管理重点转移到师资队伍素质提升这个管理基本点上来。各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特别重视教育局提供的这个契机,努力干他们原本想干又不好办的事。
三是重视学生学习基本习惯的养成。进修校中研室开学初就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六点建议》,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中教科专门把它列为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各校领导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有的学校开了学习习惯的主题班会,有的学校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的问卷,长乐三中还让老师撰写“如何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专题文章。各校正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根据叶副局长的要求,我室于本学期初提出了学校工作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学校的管理以教学管理为中心,学校的教学管理以课堂教学管理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教师基本素质的提升与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我想就常规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谈几点个人建议,仅供各位同行讨论,以便在即将召开的教务主任会议上作进一步研讨。
一、教案可否采用统一设计的教案簿
各校可独立或联合设计统一的教案簿,这有利于引导教师规范地书写教案。实践证明,凡是采用统一设计的教案簿的学校,教师在教案编写方面都比较规范,项目也较完整。教案设计中要保证有以下十个项目:
一是日期、周次与课时;
二是课题名称;
三是课型;
四是三维目标;
五是教学重难点;
六是教具;
七是教程。教程中要有“教学内容、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八是分层作业布置;
九是教学记;
十是“板书设计”。
有的学校还可以考虑增设“作业反辣这个新栏目,用以记录学生共同错题及作业需要帮助与订正的学生姓名等;还有的学校可加入“主要教法”这个栏目,以增加教师的教法选择意识。
二、对教师的电子教案进行严格界定
我们不去鼓励或反对电子教案,对于电子教案可作如下规定:第一,电子教案必须是教师在电脑上自己撰写的电子版教案,而不是从网络上拷贝的或作简单修饰的他人教案;第二,电子教案必须有二次备课的痕迹,有批注、点评、增删等;第三,电子教案中的课后记必须是手写的。
三、对各科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进行限定
对作业布置次数与量进行规定:对语文的大作文篇数、课外练笔的数量及批改要求。对其它各年级、各科作业的学期布置次数与批改办法进行明确规定;
对作业方面进行“三个推广”:第一,作业推广作业簿;第二,推广“先学生批改后教师批阅”的办法;第三,推广百分制、等级制与作业评语;
对作业批改方面革除“三无现象”:革除作业批改中的“三无现象”,即无日期、无等第、无订正。强调作业的订正与批改,鼓励作业的面批面改。
四、对配套练习的使用与批改进行规定
配套练习是学生当堂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形成解题技能的重要载体。对于配套练习教师首先要端正两个错误的观念:一配套练习全部完成于课外;二配套练习全部由教师批改。对于配套练习要求做到:
第一,教师要进行下水与选择,必须分层与增删;
第二,配套练习中的主要训练,应首先完成于课堂而后再进行课外延伸;
第三,配套练习完成之后,必须先学生自批、互批,再小组长、小先生批改,最后教师“全部检查、重点批阅”。
五、向全校师生各提出上课“六个一”的要求
学校管理要着力养成教师与学生良好的教与学的基本习惯,只要长期坚持必有成效。
教师上课“六个一”:一本教科书、一份教案、一本配套练习、一本课堂表现记录本、一支红笔、一把直尺。如果还能够带上一块小黑板或一份提纲练习则更好。其中的“课堂表现记录本”,实际上就是学生成绩册的修改,加上课堂表现记录、提问次数及打分,以及单元测试与大型考试成绩记录。既可以帮助老师上课喊学生的姓名,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考试情况。
学生上课“六个一”:一本教材、一本配套练习、一本练习本、一支蓝笔、一支红笔、一把尺子。其中“红笔”主要用于练习、作业的自批、互批;“尺子”主要用于规范作图,增强学生规范作图与书写的意识。
六、分管教学副校长与教务主任下阶段要做的六件事
1、修订学校教学常规:根据全市常规检查及本校常规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与弱项,修订符合本校实际与新课改理念的教学常规,从制度上保障常规管理的时代性、规范性、针对性与易操作性。
2、研讨教学八条建议:由中研室制订的“中学课堂教学八条建议”,是符合新课改理念与我市中学课堂教学实际的,可供各校参考。希望各校在组织研讨“八条建议”的基础上,制订符合本校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策略,经过长期坚持不懒的努力必见成效。
3、提升教师基本素质: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质。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对本专业学科知识的准确把握与熟练程度;职业素质是指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语言、书写、教态,以及课堂组织管理与评价调动的能力。提升教师基本素质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的,需要长期努力的学校管理目标。
学校如何做好教学管理
一、教学常规管理首先体现在依法治教,必须科学规范
《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是依法治教的基本大法,管理者要对学校及教师的言行加以规范,尤其对学生休息以及对课业以外的身心发展所需要的时间给以足够的保证,对学生的到校及离校时间应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对违法行为要有严格处罚规定。
一些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主观随意性大,制度不完善,有些制度甚至违反教学规律。
为此,教师们呼吁,常规管理必须科学规范。教学质量是经过系列教学活动创造出来的,不是考出来的、逼出来的,只有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规范和制约,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方向性和有效性。对教学过程进行规范和制约,其目的是出质量和效率,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此深有体会。只有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建立规范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工作高效运转,才能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教学全过程管理,特别注意课堂教学环节
在教学管理中,规章制度的建立虽然重要,但要使规章得以贯彻,质量得到提高,必须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管理,不少学校在教学管理上重结果、轻过程,只在考试成绩排队上下功夫,管理工作未深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致使管理工作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之中。而一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只在个别环节上下功夫,例如,只重视课前备课、课后质量分析,而把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忽略了。
备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有的学校把手段当目的来抓,硬性规定教案必须写多少页,并且统一内容、统一格式,甚至以教案篇幅的多少定等级、评优劣,至于备课是否有新意,是否在教学研究上下功夫,是否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却无人过问。由此造成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写教案上,而研究教法、研究学生常常被忽略。此种做法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有的教师为了应付检查,甚至让学生代抄往年的教案,这种管理方法在教师中引起极大的反感,他们呼吁,备课不应一刀切,要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备课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形成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环节才是工程。
三、重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眼下,对教师管理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而忽视了自上而下的管理,也就忽视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管理者往往以学生考试的分数来评价老师,这种只重视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做法,导致个别责任心差的教师不折手段,追求高分数,对学生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
为此,应当强调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过程评价可以靠学生评价来实现,评价指标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真实体验,便于学生回答。比如,“教师讲课能否引起学生兴趣”,“备课是否充分”,“教师讲课是否具有针对性”。评价时,几门学科评价表要同时发给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评价。开学之初,要将评价内容告诉学生,目的让教师学会自我管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应及时反馈给教师。同时,管理者也应更多地与教师交流、沟通。
四、提高教师的素质,调动其积极性,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教师反映,目前对教师的管理太机械、太死板,且不注重实效。一些抓教学的领导认为,教学管理的最佳境界就是整齐划一,集体备课与教研,强求教学、进度、质量的整齐划一,忽视教学的个性与创造性。
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只有根据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不否认共同的目标,若机械地强求绝对统一,无疑会扼杀教师的个性,学生没有特色,素质教育提倡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课堂充满活力,根本就无从谈起。
五、学校应建立鼓励教师创新的教学机制
当前,频繁的检查评比仍然是一些地方教学管理的基本方式,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尤其是频繁的量化打分在某种程度上捆住了教师的手脚,束缚了教师教改积极性的发挥。如何在教学研究中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创新值得研究,不能照搬固定的模式或教学思路,更不能将管理者的意图强加给教师。
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恰恰是一节有新意的好课,却被认为教学语言不精彩、教学结构不严谨、教学功底展示不充分。又如:临近下课,学生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因势利导组织讨论,学生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获得极大的满足,结果这节课却因为拖堂而被扣分,如何评价一节好课,关系到目前教学改革的方向问题。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还是追求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教学艺术的完美无缺,放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观念。
实际上有些课虽然很好看、很精彩,但学生只是配合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完全是被动式的接受;而有些课学生思维活跃,充分参与讨论,表面上看不那么有板有眼,教师也没有口若悬河的精彩演讲,能说这节课不成功吗?
教学管理的对象是教师,他们是有强烈自尊心和进取心的知识分子,这样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对于管理者的水平、学识、人格、管理艺术有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管理不仅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还应体现在对教师个性的理解和尊重。只有充分信任和尊重他们,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为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管理的目标,才能使教学工作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