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文学网

梵高传哪个版本好,余光中与《梵高传》

【资料下载】

  《梵高传》是余光中和范我存女士的爱情见证人,是余光中一家的精神家人。

  余光中第一次细细观赏梵高,是在婚前,在范我存女士保存的一本梵高画册上,余光中第一眼见到那《向日葵》,便“深受震撼,像面对一场挥之不去却又耐人久看的古魇”,“觉得那些挤在瓶里的花朵,辐射的金发,丰满的橘面,挺拔的绿茎,衬在一片淡柠檬黄的背景上,强烈地象征了天真而充沛的生命,而那深深浅浅交交错错织成的黄色暖调,对疲劳而受伤的视神经,真是无比美妙的按摩”。梵高成了这对年轻恋人之间热烈的话题。以后,翻译《梵高传》,更是他们一生携手合作的开端,每天,余光中在无格的白纸上写下译文,从中国台北寄给在中坜任教的范我存,由她誊清在有格的稿纸上再寄回,让余光中送往报社,保证每日连载不断。300多个日夜30多万字的译文,他们共同面对“红头疯子”的苦难;他们也分享工作和爱情的甜蜜,余光中每每在白纸背面写上自己的思念和情意,范我存寄回的稿件里当然也附带有情书。所以,余光中会说,“在我们早年的回忆里,梵高其人其画,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份。苦命的文生早已成为了我家共同的朋友。”

  这里的“我家”原来是两口之家,后来成了六口乃至十余口之家,可是,梵高一直、永远是这家人共同的朋友,不,不仅仅是朋友,应该说是余家的“精神家人”。1990年,是梵高逝世百年,余光中、范我存和两个女儿专程远赴荷兰,瞻仰梵高画作;并到法国奥维尔梵高兄弟墓前凭吊;全家从荷兰提回的梵高画册,重达好几公斤。余光中写道,“1990年对于我家,真是壮丽无比的梵高年。”

  这次远程的朝圣,犹如家庭的祭拜仪式。这种奠仪,不需香火和牲酒,而用性灵与诗文。主祭余光中在那一年,向梵高一连献上了7篇诗文:以梵高画作为主题的《星光夜》、《荷兰吊桥》、《向日葵》3首诗歌;《破画欲出的淋漓元气》、《壮丽的祭典》、《莫惊醒金黄的鼾声》、《梵高的向日葵》4篇总字数逾4万的梵高专论。

  余光中所译《梵高传》震撼了许多敏感而年青的心灵。该书在中国台湾一印再印,总印数逾3万册,数以万计的热情读者中,有些正是在《梵高传》的感召下,成为出色的艺术家。比如,“云门舞集”的创始人林怀民,12岁就读了余译《梵高传》;作家三毛(陈平)过世后,家人以她生前最喜爱的三本书陪葬,其中一本便是余译《梵高传》……

  为了使更多青春的心灵能够沐浴于梵高的光辉中,《梵高传》出版20多年后,余光中在繁忙的创作和教学之余,认真修改《梵高传》的译稿,使其译文更为精美流畅。在“新译本译者序”中,译者自叙其译事:“每页修改的程度不一,少则七八处,多则二三十处,相信旧译全文至少修改了1万处。修改所耗时间,每页少则15分钟,多则往往半小时以上……新译的过程约为1年;有时在家里动笔,有时在办公室里,有时和我存开车去买菜,我甚至利用等她采购的一段时间,靠在汽车后座工作。”

  和梵高结缘已经半个世纪,余光中总是意犹未尽。不久前他还这样说,“梵高是我的忘代忘年交,他的痛苦之爱贴近吾心,虽然译过一本《梵高传》,仍然感到不能尽意,很想有空再译出他的书信集,或是鲁宾医生那本更深入更犀利的传记《人世的游子》。”

  拓展:

  余光中生平简介

  1928 重九日余氏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青年时于四川就学,在南京青年会中学毕业后进入金陵大学修读外文。

  1950 五月到台湾,九月以插班生考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两年后毕业。

  1956 与范我存女士结婚,后育有四个女儿。年间先后任编译官及大学教职。

  1958 到美国进修,获爱奥华大学艺术硕士,毕业后回台任教。先后任教于师范大学、政治大学,期间曾两度赴美任多间大学客席讲师。

  1972 荣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系主任。

  1974 到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1979 诗集《与永恒拔河》出版。

  1980 《掌上雨》、《莲的联想》、《左手的缪思》、《英美现代诗选》新版重印,列为「时报丛书」。

  1981 《余光中诗选》、评论集《分水岭上》及主编的《文学的沙田》相继出版。

  1982 以《传说》获台北新闻局金鼎奖歌词奖。在香港任香港青年作者协会顾问。

  1983 《隔水观音》出版。余所译的王尔德喜剧《不可儿戏》在台湾出版,其后此剧在数年间,均在中、港、台上演多于十数场,译本亦发行于中、港、台。

  1984 《土耳其现代诗选》在台湾出版。十月获第七届吴三连文学奖散文奖。十二月以《小木屐》获台北新闻局金鼎奖歌词奖。

  1985 九月离港回台,定居高雄市,任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国语文研究所所长。十月获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十二月《春来半岛 - 余光中香港十年诗文选》于香港出版。

  1986 九月诗集《紫荆赋》出版,由楚云主持新书发表会。

  1987  一月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出版。

  1988 十二月散文集《凭一张地图》出版。自此年起,余氏担任梁实秋文学奖翻译评审一职,对之策划、推动所耗心血非常多。

  1989 五月主编的《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出版,共十五卷。同年以此书获「金鼎奖」图书类主编奖。八月主编《我的心在天安门 - 六四事件悼念诗选》出版。

  1990 一月散文集《隔水呼渡》出版。三月《梦与地理》诗集获「中华民国第十五届国家文艺奖」的新诗奖。

  1991 十月于香港参加香港翻译学会主办的翻译研讨会,并接受该会颁赠的荣誉会士衔。

  1992 出版中英对照诗选《守夜人》。王尔德另一喜剧《温夫人的扇子》亦翻译并出版,话剧亦先后于台北及高雄同年上演。

  1993 年初,赴美探望新生外孙,并写《抱孙》一诗。四月会晤中国大陆歌手王洛宾,《乡愁》一诗由王洛宾谱成歌曲。

  1994 评论集《从徐霞客到梵谷》出版。

  1997 七十大寿,钟玲主编《与永恒对垒 - 余光中先生七十寿庆诗文集》出版,余亦笑言「自放烟火庆生辰,证明老而能狂」,让九歌出版社为其出版诗集《五行无阻》、散文集《日不落家》和评论集《蓝墨水的下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