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素颜如雪阅读练习及答案(共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在此,感谢网友“懒咪”投稿本文!
篇1:素颜如雪阅读练习及答案素颜如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②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④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
⑤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
⑥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⑦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⑧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⑨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
⑩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
16.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4分)
17.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8.如何理解第④⑤段的“好文字”?(4分)
1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4分)
20.文章以“素颜如雪”为题,好在哪里?(4分)
2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一例简述你心目中的“素颜如雪”。(4)
答案:
16.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张岱、季羡林文字的素雅自然;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纯洁静美;钱钟书等暮年爱情的素净如雪;唐诗宋词中意境的清澄素洁。(说明:本题4分。)
17.开篇点题,引出下文。(说明:本题4分。)
18.“好文字”是素雅纯粹、清新自然的文字。(说明:本题4分。)
19.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暮年的季先生比喻成一树梅,生动形象地写出季老先生简净、纯粹的人生境界,表达了对季老的赞美之情。(说明:本题4分。)
20.表达作者对“素颜”的赞美,点明文章的主旨;是全文的线索;以形象的比喻和诗意的语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说明:本题4分。)
21.示例一:一个女同学,扎着马尾辫,穿着干净的校服,坐在教室里安静地读书,既是“素颜如雪”。 示例二:一束绽放的芦苇,插在青花瓷的酒瓶,微风中摇曳,素净淡然,既是“素颜如雪”。(说明:本题2分。)
篇2:《素颜如雪》阅读答案① 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②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③ 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④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
⑤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
⑥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⑦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⑧ 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⑨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
⑩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
16.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4分)
17.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8.如何理解第④⑤段的“好文字”?(4分)
1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4分)
20.文章以“素颜如雪”为题,好在哪里?(4分)
2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一例简述你心目中的“素颜如雪”。(4分)
篇3:《素颜如雪》阅读答案16.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张岱、季羡林文字的素雅自然;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纯洁静美;钱钟书等暮年爱情的素净如雪;唐诗宋词中意境的清澄素洁。(说明:本题4分。)
17.开篇点题,引出下文。(说明:本题4分。)
18.“好文字”是素雅纯粹、清新自然的文字。(说明:本题4分。)
19.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暮年的季先生比喻成一树梅,生动形象地写出季老先生简净、纯粹的人生境界,表达了对季老的赞美之情。(说明:本题4分。)
20.表达作者对“素颜”的赞美,点明文章的主旨;是全文的线索;以形象的比喻和诗意的语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说明:本题4分。)
21.示例一:一个女同学,扎着马尾辫,穿着干净的校服,坐在教室里安静地读书,既是“素颜如雪”。 示例二:一束绽放的芦苇,插在青花瓷的酒瓶,微风中摇曳,素净淡然,既是“素颜如雪”。(说明:本题2分。)
篇4:素颜如雪的阅读答案素颜如雪的阅读答案
①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②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③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④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
⑤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
⑥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⑦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⑧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⑨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
⑩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
1.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4分)
2.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3.如何理解第④⑤段的“好文字”?(4分)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4分)
5.文章以“素颜如雪”为题,好在哪里?(4分)
6.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一例简述你心目中的“素颜如雪”。(4分)
答案:
1.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张岱、季羡林文字的素雅自然;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纯洁静美;钱钟书等暮年爱情的素净如雪;唐诗宋词中意境的清澄素洁。(4分。)
2.开篇点题,引出下文。(4分。)
3.“好文字”是素雅纯粹、清新自然的文字。(4分。)
4.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暮年的季先生比喻成一树梅,生动形象地写出季老先生简净、纯粹的人生境界,表达了对季老的赞美之情。(4分。)
5.表达作者对“素颜”的赞美,点明文章的主旨;是全文的线索;以形象的比喻和诗意的语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4分。)
6.示例一:一个女同学,扎着马尾辫,穿着干净的校服,坐在教室里安静地读书,既是“素颜如雪”。 示例二:一束绽放的芦苇,插在青花瓷的酒瓶,微风中摇曳,素净淡然,既是“素颜如雪”。(2分。)
篇5:《素姑》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师 陀
当阳光从屋背上照进这个寂静的老宅,素姑,一个像春天般温柔,看见人和说话时总是婉然笑着的,走路时像空气在流似的无声的女子,很早很早她就低着头开始绣花了。孟林太太这时候照例在床上睡她的午觉。
院子里有个开始凋零的丝瓜棚,自早晨就没有人来过,就在这种静止气氛中,素姑正是坐在院子里绣花。
素姑十二岁就学会各种女红。她给自己缝绣,也给亲友们和邻舍家的女友们。于是一年,十年……唉!后来连比她小十岁的的少女也出嫁了。现在素姑是二十九岁!没有人能计算她总共绣过多少!
时光无声地过去。素姑低着头已经绣了半只孟林太太的鞋面,在青缎的底上绣完两朵四瓣梅了。
“妈,几点钟啦?”
素姑心中忽然如有所动,忍不住抬起头来问。孟林太太早已醒了,正一无所欲的在床上领略午睡后的懒倦。
“瞧瞧看。”这是她照例的回答。
那放在妆台上的老座钟,不知几时就停摆了。
素姑手中捏着针线,惆怅的望着永远是说不尽的高和蓝而且清澈的果园城的天空;天空下面,移动着云。于是,是发黑色的树林,是青灰色的天陲,是茅舍,猪,狗,大路,素姑上坟祭扫时候看见过的;是远远的帆影,是晚霞,是平静的嫣红发光的黄昏时候的河,她小时候跟女仆们去洗衣裳看见过的。她想的似乎很远很远……
一个沉重的脚步声蓦地里走进来,素姑吃了一惊。“老王,老王!”她转过头去喊。
“嗯!”送水的这样应着,一面担了水急急往厨房里走。忽然间她自己也觉得好不奇怪,真个的,她喊老王做什么呢,老王每天在这个时候进来,给孟林太太家担水快二十年了。
“果园里的果子卸光了吗?”她高声问。
“卸光了,小姐;早就卸光了。”
老王并不回头,说着时早已走过去了。庭院里接着又恢复原有的平静,远远的有一只母鸡叫着,在老槐树上,一只喜鹊拍击着树枝。
“早就卸光了。”素姑在心里想,她的头又低下去了。
时光是无声的,但是每一个小城里的日子都有一种规律。
“还不该烧饭吗,刘嫂?”素姑抬起头来问。
刘嫂--孟林太太家的女仆,这天下午到河上洗衣裳去了,也许正在大门口和果园城的兴致永远很好的娘儿们闲谈。那个老座钟,我们说过它早就停了。
正在这时走进来一个卖绒线的。她走进来的时候并不曾呼喊,甚至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以前她是每天都来的。
“买点什么吧,小姐?”
素姑并不要买什么,然而她仍旧想看看。于是在天井里,就在泥地上,卖绒线的坐下去,随后打开篮子,一些红的绿的绫绢露出来。素姑拣块杏红绫子,接着她又看中一种羽毛辫条。忽然间,仅仅是忽然间,当她想到这些东西该配到哪里最合适时--
“不要了。”她说。她什么都不要了。她把卖绒线的货篮推开。
“你明天出嫁时候用得着的,小姐。”卖绒线的发慌的喊。
素姑感到受了一下更重的打击。她站起来,不,她什么都不要了,卖绒线的从后面望着她走进寂静的又深又大的上房。
“外面是什么人?”孟林太太大声问。这时候她已经起来,在床上坐着,她的耳朵近几年有点聋。
素姑没有回答就走进自己的闺房。她从书桌上拿起一本书,一本展开着的不知几时忘记收起来的“漱玉词”: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接着,她的手又废然垂下去,她的眼睛移到面前的镜子上去了。在镜子里,一个长长的鹅蛋形脸蛋儿;一绺散乱的头发从额上挂下来;一双浅浅的眉在上面画了两条弧线;眼的周围有一道淡黄的灰晕;她的嘴唇仍旧是好看的有韵致的,却是褪了色的。
素姑正是这样望着,右手支着头。在窗外,雁嘹唳着从将晚的果园城上空飞过,晚风萧索地在庭院里凋零的丝瓜棚上发出轻微的响声。于是书从她手里落下去,渐渐的连镜子也在她眼里消失了,一颗泪珠从她脸上滚下来,接着又是一颗。
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
(选自《果园城记》,有删改)
1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6分)
13.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素姑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说明。(4分)
(1)素姑心中忽然如有所动,忍不住抬起头来问。(2分)
(2)“早就卸光了。”素姑在心里想,她的头又低下去了。(2分)
14.请简要分析小说尾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15.文中两处写到早就停摆的“老座钟”,请探究这一细节的深刻意蕴。(6分)
答案:
12.(6分)①表现素姑对过去温馨恬静、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的怀念;②反衬今天小城封闭、死寂、刻板的生活状态;③表明素姑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每点2分)
13.(4分)(1)(2分)①表现素姑心中忽然有点不安于刻板、重复、沉寂的生活。(答出“不安、单调、乏味、平淡、机械、枯燥”之类的词语即可,1分)②有一点青春的骚动、一点生活的期盼。(答出“期待”“向往”即可,1分)
(2)(2分)①表现素姑由“卸光的果子”想到自己凋谢的青春而产生的伤感、失落、无可奈何。(答出“伤感、失落、无可奈何”其中一种即可,1分)②“早”体现上述情感程度之深。(1分)
14.(4分)①写“雁嘹唳”“晚风萧索的响声”,以动衬静,写出“果园城”的沉寂、萧索。(1分)②以沉寂、萧索、凋零之景衬托素姑悲伤、寂寞的心情。(2分)(手法1分,情感1分)③以景结情,含蓄蕴藉,意味悠长。(1分)
15.(6分)①早就停摆的老座钟,失去了“活力”,完全静止。②徒留形式的老座钟,成了纯粹的摆设,象征素姑的悲剧人生。③老座钟早就停摆,果园城的日子一成不变,暗示了果园城人生活的因循守旧。④寓示社会的动荡没有对小城封闭的生活产生丝毫影响。(每点2分)
[《素姑》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6:《游颜洞记》阅读练习附答案《游颜洞记》阅读练习附答案
游颜洞记
徐霞客临安府颜洞凡三,为典史颜姓者所开,名最著。余至滇省,南抵临安府。城南临泸江。此江西自石屏州异龙湖来,东北穿出颜洞;而合郡众水,亦以此洞为泄水穴也。于是觅一导游者于城东接待寺。颜洞大道,当循城而南,渡泸江桥。导者从寺前小路东北行,遂不得渡泸江,东观三溪会合处。渡赛公桥,上山,为金鸡哨。哨南泸江会诸水,由此东入峡。峡甚逼,水倾其中,东抵洞口尚里余。望洞顶石崖双劈,如门对峙,洞正透其下,重冈回夹之,不可得见。求土人导入,皆曰: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桥非一处,每洞中水深处,辄架木以渡。往例按君来游,架桥费且百金,他费亦百金。土人苦之,乘普酋兵变,托言洞东即阿迷境,叛人尝出没此,遂绝官长游洞者。余必欲一至洞门,土人曰:须渡江南岸,随峡入,所谓泸江桥大道也。始悔为导者误,乃舍水洞,觅南明、万象二陆洞。从哨东下坡,复上山登顶。东瞰峡江环峡东入,洞门即在东峡下。余所登山处,正与其上双崖平对,门犹为曲掩,但见峭崖西向,涌水东倾,捣穴吞流之势,已无隐形矣。东北三里,逾岭脊下山,抵峡中。稍南上,洞门廓然,上大书云津洞,盖水洞中门也。游颜洞以云津为奇:从前门架桥入,约四五里,暗中傍水行,中忽辟门延景,其上又绝壁回环,故自奇绝。余不能入其前洞,遂瞰洞而下。下临水湄,径之,水阔三丈,洞高五六丈,而东西当门透明处,径可二十丈。但水所出入,直逼外壁,故非桥莫能行。出水西穴,渐暗不可远窥;东为水入穴处,稍旁拓,隔水眺之,中垂列乳柱,缤纷窈窕。复上出洞外,上眺东南北三面,但环壁无可上。仍西出旧道,北上山。东一里,逾岭,已陟东壁回环上。其地南北各起层峰,石崖时突,万象洞即在北崖上,导者乃妄谓在南崖下。直下者一里,抵南崖。一洞东向,高四丈,水从中涌出,两崖角起,前对为峡,水出洞破峡,势极雄壮,盖水洞后门也。又东二里,执途人问之,万象洞在西北岭上。余欲更至洞门,晚色已合,去宿馆尚十里。念此三洞,慕之数十年,趋走万里乃至,而叛彝阻之,太阳促之,导人又误之,生平游屐,斯为最厄阻碍矣!(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洞大道,当循城而南 循:顺着,沿着
B.峡甚逼,水倾其中 逼:迫近,接近
C.中忽辟门延景 延:引进
D.已陟东壁回环上 陟:登,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辄架木以渡 B 始悔为导者误
常以身翼蔽沛公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遂瞰洞而下 D 导者乃妄谓在南崖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
B.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
C.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
D.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安府颜洞在云南省南部的临安府境内,府城南部的泸江以及临安府的众多河流,都是以颜洞为泄水孔道。
B.去颜洞的路,应当渡过泸江桥,导游却直接从寺前小路往东北走经过赛公桥上山,到了金鸡哨,只能远看洞顶的石崖,无法看见洞。
C.云津洞非常奇特,从前门架桥进洞后在黑暗中紧靠水流而行,途中忽然开辟一个洞门,上面绝壁旋绕,奇妙绝顶。
D.南崖下有个石洞朝东,两边的石崖耸立,在洞前对峙为峡谷,水一出洞就破峡而去,气势极其雄壮,这就是万象洞的后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土人苦之,乘普酋兵变,托言洞东即阿迷境,叛人尝出没此,遂绝官长游洞者。(5分)
(2)门犹为曲掩,但见峭崖西向,涌水东倾,捣穴吞流之势,已无隐形矣。(5分)
参考答案:
1.B(逼,狭窄)
2.D(A.前一句连词,表示目的,来;后一句介词,表凭借,用。B.前一句介词,被;后一句介词,替,给。C.前一句连词,表修饰;后一句连词,表递进。D.均为副词,竟,却)
3.C
4.D(这就是万象洞的后门错,原文是说盖水洞后门也)
5.(1)当地人因此感到痛苦,便乘普酋叛乱的机会,借口颜洞东边是阿迷州境,叛军曾经在这一带出没,于是使来游洞的官员绝迹了。(5分。苦:感到痛苦;乘:趁机;托言:借口;绝:使绝迹;句式官长游洞者各1分)
(2)洞口仍然被曲折的山谷遮掩,只看见陡峭的石崖向西,汹涌的江水向东倾泻,水捣洞穴、洞吞江流的气势,已经暴露无遗了。(5分。掩:遮掩;但:只;捣穴吞流:水捣洞穴、洞吞江流;隐形:隐藏形迹;句式门犹为曲掩各1分)
【参考译文】
临安府颜洞共三个洞,是姓颜的典史所开辟的,最为著名。我到云南省,往南抵达省南临安府。府城南部临近泸江。泸江从西边的石屏州异龙湖流来,往东北穿出颜洞;全临安府的众多河流,也是以颜洞为泄水孔道。
于是在城东接待寺找了一名导游。去颜洞的路,应当顺着府城向南走,过泸江桥。导游从寺前的小路往东北行,就没能过泸江,往东观看三股溪流会合的地方。过赛公桥,上山,是金鸡哨。哨南泸江与各股水流汇合,从这里往东流入峡谷。峡谷十分狭窄,江水倾泻其中,往东流到洞口还有一里左右。远远看去,洞顶两边如刀劈开的石崖,像门一样地对峙着,洞直直从门下穿过,被重重的山冈包围挟持,无法看见。
请求当地人引导我进去,都说:水位涨,水流急,现在不是游洞的季节。如果在两个月前的枯水季节,可以不架桥就进洞了;现在即使有桥,也不能进去,更何况没有桥呢!洞里的桥不只一座,洞中每一处水深的地方,都架有木桥渡过。
从前惯例,按察使来游颜洞,架桥要花费将近百两银子,其它费用也要花费百两银子。当地人因此感到痛苦,便乘普酋叛乱的.机会,借口颜洞东边是阿迷州境,叛军曾经在这一带出没,于是使来游洞的官员绝迹了。我决心一定要去到洞口,当地人说:必须渡过泸江,到江南岸,顺着峡谷进去,就是走所说的泸江桥大路。我才后悔被导游耽误了,于是离开水洞,去寻找南明、万象两个陆洞。
从金鸡哨往东下坡,又登上山顶。往东俯瞰,峡谷中的江水绕着峡谷往东流进洞,洞口就在东边的峡谷下面。
我所登上的山顶,正好与洞顶两边的石崖平行相对,洞口仍然被曲折的山谷遮掩,只看见陡峭的石崖向西,汹涌的江水向东倾泻,水捣洞穴、洞吞江流的气势,已经暴露无遗了。往东北走三里,越过岭脊下山,抵达峡谷中。稍稍往南上去,便是十分开阔的洞口,洞门上写着云津洞三个大字,原来是水洞的中门。游颜洞以游云津洞最为奇特:从前门架桥进洞,大约四五里深,在黑暗中紧靠水流而行,途中忽然辟有洞门,引进日光,洞上面又有绝壁旋绕,所以自然是奇妙绝顶。我没能从前门进入水洞,于是俯视着洞而下。
下到水边,估量洞的大小,水面有三丈宽,洞有五六丈高,而位于东西之间正当门的透明处,洞的直径大约二十丈。但水从洞中流出流进,一直逼近朝外的洞壁,所以没有桥就不能行走。西边的出水洞,逐渐地暗下去而不能看得很远;东边水流进洞穴之处,旁边渐渐拓开,隔着水眺望,其中钟乳石柱直立,缤纷窈窕。又往上走出洞外,眺望洞口上的东南北三面,都是崖壁环绕无法上去。仍然往西从原路出来,往北上山。往东走一里,越岭,继而登上了东边的崖壁,回环上岭。这里南面、北面分别耸起层层山峰,石崖不时地突起,万象洞就在北面石崖上,而导游却乱说在南面崖下。直下一里,抵达南崖。一个石洞朝东,有四丈高,水从洞中涌出,两边的石崖像两只角一样耸立,在洞前对峙为峡谷,水一出洞就破峡而去,气势极其雄壮,原来是水洞的后门。
又往东走二里,拉住路人询问,万象洞在西北岭上。我还想去到洞口,但天色已是傍晚,距离住宿的旅馆还有十里路。想颜洞这三个洞,思念了数十年,奔走万里路终于来到,却受彝人叛乱阻碍,太阳催促,再加上导游误导,生平所经历的游览,这次是最多灾多难的啊!
篇7:文言文《颜杲传》的阅读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颜杲传》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颜杲卿字昕,以文儒世家。性刚正,莅事明济。尝为刺史诘让,正色别白,不为屈。开元中,与兄春卿、弟曜卿并以书判超等,吏部侍郎席豫咨嗟推伏。再以最迁范阳户曹参军。安禄山闻其名,表为营田判官,假常山太守。
禄山反,杲卿及长史袁履谦谒于道,赐杲卿紫袍,履谦绯袍,令与假子李钦凑以兵七千屯土门。杲卿指所赐衣谓履谦曰:“与公何为著此?”履谦悟,乃与真定令贾深、内丘令张通幽定谋图贼。杲卿称疾不视事,使子泉明往返计议,阴结太原尹王承业为应,使平卢节度副使贾循取幽州。谋泄,禄山杀循。杲卿阳不事事,委政履谦,潜召处士权涣、郭仲邕定策。时真卿在平原素闻贼逆谋阴养死士为拒守计真卿遣甥卢逖至常山约起兵断贼北道杲卿大喜以为兵掎角可挫贼西锋。乃矫贼命召钦凑计事,钦凑夜还,杲卿辞城门不可夜开,舍之外邮;使履谦及参军冯虔、郡豪翟万德等数人饮劳,既醉,斩之,并杀其将潘惟慎,贼党歼,投尸滹沱水。履谦以示杲卿,则首喜且泣。
先是,禄山遣将高邈召兵范阳未还,杲卿使藁城尉崔安石图之。已而事显,乃拜杲卿卫尉卿兼御史中丞,履谦为常山太守,深司马。即传檄河北,言王师二十万入土门,遣郭仲邕领百骑为先锋,驰而南,曳柴扬尘,望者谓大军至。日中,传数百里。贼张献诚方围饶阳,弃甲走。于是杲卿兄弟兵大振。
史思明等率平卢兵度河攻常山。不涉旬,贼急攻城。杲卿昼夜战,井竭,粮、矢尽,六日而陷,与履谦同执。贼胁使降,不应。取少子季明加刃颈上曰:“降我,当活而子。”杲卿不答。遂并卢逖杀之。杲卿至洛阳,禄山怒曰:“吾擢尔太守,何所负而反?”杲卿瞋目骂曰:“汝营州牧羊羯奴耳,窃荷恩宠,天子负汝何事,而乃反乎?我世唐臣,守忠义,恨不斩汝以谢上,乃从尔反耶?”禄山不胜忿,缚之天津桥柱,节解以肉啖之,骂不绝,贼钩断其舌,曰:“复能骂否?”杲卿含胡而绝,年六十五。履谦既断手足,何千年弟适在傍,咀血喷其面,贼脔之,见者垂泣。杲卿宗子近属皆被害。杲卿已虏,诸郡复为贼守。(《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七》有删改)
4、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表为营田判官,假常山太守 假:代理
B、杲卿阳不事事 阳:表面
C、舍之外邮 舍:住宿
D、降我,当活而子 而:你
5、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真卿在平原/素闻贼逆谋阴养死士/为拒守计真卿/遣甥卢逖至常山约起兵/断贼北道杲卿/大喜/以为兵掎角可挫贼西锋。
B、时真卿在平原素/闻贼逆谋阴养死士/为拒守计/真卿遣甥卢逖至常山/约起兵断贼/北道/杲卿大喜/以为兵掎角可挫贼西锋。
C、时真卿在平原/素闻贼逆谋/阴养死士为拒守计/真卿遣甥卢逖至常山约起兵/断贼北道/杲卿大喜/以为兵掎角可挫贼西锋。
D、时真卿在平原/素闻贼逆谋/阴养死士/为拒守计真卿/遣甥卢逖至常山/约起兵断贼/北道杲卿大喜/以为兵/掎角可挫贼西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安禄山愤怒了,把颜杲卿绑在天津桥的柱子之上,但是出于招降的目的,就把肢解好的肉来让颜杲卿吃,他还是不停口地骂,忍无可忍的叛贼就斩断他的舌头。
B、开元年间,与其哥哥颜春卿、弟弟颜曜卿一起因书判成绩优异,使吏部侍郎席豫赞叹佩服。此句侧面表现了颜杲卿出众的才能。
C、颜杲卿随即传檄文到黄河以北,声称二十万官军已经进入土门,派郭仲邑率领一百骑兵做先锋,奔驰向南,拖着柴草扬起灰尘,望见的人都说大军来了。
D、袁履谦被砍断手足后,适逢何千年的弟弟在身旁,就含血吐到他脸上,叛贼又把袁履谦剁碎了,看见的人都落泪而泣。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杲卿称疾不视事,使子泉明往返计议,阴结太原尹王承业为应(5分)
(2)不涉旬,贼急攻城。杲卿昼夜战,井竭,粮、矢尽,六日而陷,与履谦同执。(5分)
参考答案
4:选C。“舍”的意思是“使住宿”。原因是这个字发生了活用,在具体的意境中应该理解成使动用法表示的意思,即主语颜杲卿使宾语李钦凑怎么样了。理解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最终解释的是“舍”在“文中”的活用后的语境义。
5:选C。
6:选A。此项中有多处错误。“出于招降的目的”的说法是错误的。在具体的意境中根本没有这样的意思和逻辑联系,属于无中生有。 “就把肢解好的肉来让颜杲卿吃”这样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关键点是能否正确“节解以肉啖之”这个句子。这个句子的正确意思是“叛贼安禄山不但肢解颜杲卿还拿他的肉来吃”。
7、翻译见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颜杲卿藉口生病不再处理事务,让儿子颜泉明往返计议,暗中结交太原尹王承业做内应(评分标准:大致意思2分,“视事”1分、“阴结”1分、“应”1分。)
(2)不过十天,贼军就猛烈攻城。颜杲卿昼夜苦战,井水枯竭,粮食、箭矢都用光了。六天后城池陷落,和袁履谦一同被贼军抓住。(评分标准:大致意思2分,“涉旬”1分、“尽”1分、“执”1分。)
【参考译文】
颜杲卿,字昕,世代都是讲礼乐教化的儒生。他性格刚正,处理公务聪明干练。曾被刺史责备,他正色辩白,不向刺史屈服。开元年间,与其哥哥颜春卿、弟弟颜曜卿一起因书判成绩优异,使吏部侍郎席豫赞叹佩服。又因政绩考核为上等升任范阳户曹参军。安禄山听说他的名声,上表推荐他为营田判官,代理常山太守。
安禄山反叛时,颜杲卿和长史袁履谦在路上拜谒,他赐给颜杲卿紫袍,袁履谦红袍,命令他们和养子李钦凑领兵七千驻守土门。颜杲卿指着安禄山所赐的衣服对袁履谦说:“我和你为什么要穿这些衣服?”袁履谦领悟他的意思,于是和真定县令贾深、内丘县令张通幽商定对付叛贼的计策。颜杲卿藉口生病不再处理事务,让儿子颜泉明往返计议,暗中结交太原尹王承业做内应,派平庐节度副使贾循夺取幽州。计划泄露,安禄山杀掉贾循。颜杲卿表面上不管事,把政事委托给袁履谦,暗中召集平民身份的权涣、郭仲邑制定对策。当时颜真卿在平原,预先就知道叛贼有叛逆的阴谋,暗中收养敢死之士为御敌守城做准备。颜真卿派遣外甥卢逖到常山相约起兵,以切断叛贼的北去之路。颜杲卿十分高兴,认为军队形成犄角之势可以抑制贼军西进的锋芒。于是谎称叛贼首领的命令召集李钦凑来议事,李钦凑连夜赶来,颜杲卿推托夜里不能打开城门,让他住宿在驿站中;又派袁履谦和参军冯虔、郡豪翟万德等数人设酒慰劳他,待他喝醉后,把他杀了,同时还杀掉他的部将潘惟慎,并全歼贼党,把尸体投入滹沱河水中。袁履谦拿李钦凑的头给颜杲卿看,大家都高兴得哭了。
在此之前,安禄山派部将高邈到招兵还没有回来,颜杲卿命令藁城县尉崔安石设法对付高邈。不久真实情况显露出来,于是朝廷下令拜授颜杲卿为卫尉卿兼御史中丞,袁履谦为常山太守,贾深为司马。颜杲卿随即传檄文到黄河以北,声称二十万官军已经进入土门,派郭仲邑率领一百骑兵做先锋,奔驰向南,拖着柴草扬起灰尘,望见的`人都说大军来了。到中午,消息已经传遍数百里。叛贼张献诚正围攻饶阳,闻讯后弃甲而逃。于是颜杲卿兄弟的兵势因此大振。
史思明等率领平庐兵渡过黄河攻打常山,不过十天,贼军就猛烈攻城。城内兵少,不够防守之用。颜杲卿昼夜苦战,井水枯竭,粮食、箭矢都用光了。六天后城池陷落,和袁履谦一同被贼军抓住。贼军胁迫他投降,他不答应。提取颜杲卿最小的儿子颜季明把刀放在他的脖子上说:“投降我,就让你儿子活命。”颜杲卿不答应。于是颜季明和卢逖一起被处死。颜杲卿被送到洛阳,安禄山生气地说:“我提拔你任太守,我有什么亏待你的事而要背叛我?”颜杲卿瞪着眼骂说:“你本是营州放羊的羯奴而已,窃得皇上的恩宠,天子有什么事情亏待了你,而你却反叛呢?我家世代是唐朝之臣,坚守忠义,恨的是不能杀掉你报答皇上,怎么能跟着你反叛呢?”安禄山怒不可遏,把颜杲卿绑在天津桥的柱子之上,不但肢解他还拿他的肉来吃,他不停口地骂着叛贼,叛贼斩断他的舌头,说:“还能骂吗?”颜杲卿声音含糊而气绝身亡,时年六十五岁。袁履谦被砍断手足后,适逢何千年的弟弟在身旁,就含血吐到他脸上,叛贼又把袁履谦剁碎了,看见的人都落泪而泣。颜杲卿的宗子和近属都被杀害。颜杲卿被缚后,诸郡又被叛贼把持。
★ 《葡萄》阅读练习及答案
★ 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 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 《盐城》阅读练习及答案
★ 《路》阅读练习及答案
★ 《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 《空城计》阅读练习及答案
★ 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 《倒春寒》阅读练习及答案
★ 简单就是幸福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