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文学网

食糑心安的阅读答案(共12篇)

【简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食糑心安的阅读答案(共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在此,感谢网友“guiguzazhi”投稿本文!

食糑心安的阅读答案

篇1:食糑心安的阅读答案

食糑心安的阅读答案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日煮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数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范仲淹家贫,读书于南都书舍,煮栗二升,作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块,断齑(腌菜或酱菜)数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译文

范仲淹家里贫穷,他在南都书院读书时,天天煮一大锅粥,经过一晚上的凝固,用刀切成四块,早上晚上拿其中的两块,把腌菜切成几块吃。留守有个儿子和他一起学习,留守的儿子回家告诉父亲范仲淹的事,把一些美味菜肴送给范仲淹。范仲淹把送的食物放在了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留守的儿子说:“我父亲听说你的'生活清淡贫苦,送来食物,你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说:“我不是不感谢你们的好意,大概是我吃粥吃久了,心里安定,我突然享用如此丰盛的菜肴,日后我怎么能再吃下这些粥呢?”

【阅读训练】

1、解释:(1)啖;(2)同学 ;(3)归 ;(4)遗以食物 ;(5)安。

2、翻译:(1)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

(2)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

(3)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3、文中范仲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

1、解释:(1)吃;(2)一起学习;(3)回家;(4)用食物赠送;(5)安宁。

2、翻译:(1)范仲淹放在一边,不久食物全腐烂了。

(2)我的父亲听说你过得清淡贫苦,送来这些吃食物,(你)为什么不吃呢?

(3)现在突然享用丰盛的饭菜,以后怎么能再吃得下这粥呢?”

3、文中范仲淹安于贫困、刻苦读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解释

1)南都书舍:即南都书院。

2)釜(fǔ):锅。

3)画:划。

4)齑(jī):腌菜或酱菜。

5)啖:吃。

6)留守:官职名称。

7)同学:一起学习。

8)置:放。

9)既而:不久。

10)悉:全,都。

11)败:坏,腐烂。

12)大人:指自己的父亲。

13)闻:听说。

14)遗(wèi):馈赠,赠送。

15)何:什么 。

16) 盖:大概。

17)安:安定。

18)遽(jù):一下子,立刻。

19)馔(zhuàn):菜肴。

20)后日:以后。

21) 归:返回。

22)清苦:清淡贫苦

23)馈:赠送;赠与。

24)大人:指自己的父亲。

25)馈以佳肴:送给范仲淹一些美味佳肴。

26)范置之,既而悉败矣:范仲淹(将食物)放在了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

道理

1、此文反映了范仲淹知足常乐以及俭朴的品格。

2、范仲淹不要馈赠的原因是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3、有人说,苦难是一所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说,清苦是一件好事,它能催人奋进,它能培养人的意志。

篇2:《食粥心安》阅读答案

原文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日煮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数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范仲淹家贫,读书于南都书舍,煮栗二升,作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块,断齑(腌菜或酱菜)数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篇3:《食粥心安》阅读答案

1)南都书舍:即南都书院。

2)釜(fǔ):锅。

3)画:划。

4)齑(jī):腌菜或酱菜。

5)啖:吃。

6)留守:官职名称。

7)同学:一起学习。

8)置:放。

9)既而:不久。

10)悉:全,都。

11)败:坏,腐烂。

12)大人:指自己的父亲。

13)闻:听说。

14)遗(wèi):馈赠,赠送。

15)何:什么 。

16) 盖:大概。

17)安:安定。

18)遽(jù):一下子,立刻。

19)馔(zhuàn):菜肴

20)后日:以后。

21) 归:返回。

22)清苦:清淡贫苦

23)馈:赠送;赠与。

24)大人:指自己的父亲。

25)馈以佳肴:送给范仲淹一些美味佳肴。

26)范置之,既而悉败矣:范仲淹(将食物)放在了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

篇4:《食粥心安》阅读答案

1、解释:(1)吃;(2)一起学习;(3)回家;(4)用食物赠送;(5)安宁

2、翻译:(1)范仲淹放在一边,不久食物全腐烂了。

(2)我的父亲听说你过得清淡贫苦,送来这些吃食物,(你)为什么不吃呢?

(3)现在突然享用丰盛的饭菜,以后怎么能再吃得下这粥呢?”

3、文中范仲淹安于贫困、刻苦读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篇5:《食粥心安》阅读答案

1、解释:(1)啖: ;(2)同学: ;(3)归: ;(4)遗以食物: ;(5)安:

2、翻译:(1)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

(2)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

(3)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3、文中范仲淹 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篇6:《食粥心安》阅读答案

1、此文反映了范仲淹知足常乐以及俭朴的品格。

2、范仲淹不要馈赠的原因是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3、有人说,苦难是一所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说,清苦是一件好事,它能催人奋进,它能培养人的意志。

篇7:《食粥心安》阅读及答案

《食粥心安》阅读及答案

阅读北宋文莹的一文,完成后面的题。(14分)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十茎啖④之。留守⑤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⑥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享盛馔⑦,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著名的书院。 ②釜(fǔ):锅。③齑jī:腌菜。④啖(dàn):吃。⑤留守:官职名称。    ⑥大人:指自己的父亲。⑦馔(zhuàn):饭菜。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日煮粥一釜( ) ②既而悉败矣( )

③大人闻汝清苦( ) ④遗以食物(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_(2分)

例句:范仲淹置之

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B.不以木为之者 (《活板》)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D.录毕,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盖 食 粥 安 已 久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归告其父,馈以佳肴。(2分)

译文:

(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2分)

译文:

小题4:阅读上文,说说范仲淹为什么不要馈赠?(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1)(4分)①天天、每天 ②都、全 ③听说④赠送、给予(2)A

小题2:盖/ 食 粥 安 /已 久(2分)

小题3: (1)(留守的儿子)回家告诉父亲范仲淹的事,送给范仲淹一些美味佳肴。(2分)(2) 略(2分)

小题4:范仲淹不要馈赠是因为他懂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文言字词的.翻译。第一小题考查的这几个词的特殊意义,尤其是“日”和“遗”这两个字,对于文言文中的字词一定要注意背诵、积累及运用。

第二小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 BCD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只有A项是助词,所以选A。对于文言虚词,一定要多加记忆,联系课内文言虚词,总结其用法。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要根据意思来划分。

小题3: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第一句中注意“归、遗”的翻译,第二句中注意“斯、惟、德馨”的翻译。

小题4:

试题分析:在熟知短文内容大意的情况下,结合内容理解其中能够蕴含的道理,要做到语言通顺。范仲淹不要馈赠是因为他懂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篇8:食粥心安阅读答案

食粥心安阅读答案

阅读北宋文莹的《食粥心安》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4分)

原文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十茎啖④之。留守⑤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⑥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享盛馔⑦,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

①南都书舍:当时著名的书院。

②釜(fǔ):锅。

③齑jī:腌菜。

④啖(dàn):吃。

⑤留守:官职名称。

⑥大人:指自己的父亲。

⑦馔(zhuàn):饭菜。

译文

范仲淹家里贫穷,他在南都书院读书时,天天煮一大锅粥,经过一晚上的凝固,用刀切成四块,早上晚上拿其中的两块,把腌菜切成几块吃。留守有个儿子和他一起学习,留守的儿子回家告诉父亲范仲淹的事,把一些美味菜肴送给范仲淹。范仲淹把送的食物放在了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留守的儿子说:“我父亲听说你的生活清淡贫苦,送来食物,你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说:“我不是不感谢你们的好意,大概是我吃粥吃久了,心里安定,我突然享用如此丰盛的`菜肴,日后我怎么能再吃下这些粥呢?”

道理

1、此文反映了范仲淹知足常乐以及俭朴的品格。

2、范仲淹不要馈赠的原因是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3、有人说,苦难是一所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说,清苦是一件好事,它能催人奋进,它能培养人的意志。

试题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日煮粥一釜②既而悉败矣()

③大人闻汝清苦()④遗以食物()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范仲淹置之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B.不以木为之者(《活板》)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D.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盖食粥安已久

3:翻译下列句子。(4分)(1)归告其父,馈以佳肴。(2分)(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2分)

4:阅读上文,说说范仲淹为什么不要馈赠?(2分)

参考答案:

1:①天天、每天②都全3.听说4.赠送、给于(2)A

2:盖/食粥/安之已久

3:翻译下列句子.(4分)(1)回家告诉父亲范仲淹的事,送给范仲淹一些美昧佳肴.(2分)(2)略(2分)

4:范仲淹不要馈赠是因为他懂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2分)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1: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日”天天每天。“遗”的意思是赠送常考。

(2)范仲淹置之的“之”的含义为:代词,佳肴。A项的的“之”解释为:的。

试题分析2: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试题分析3: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归”“馈”的意思。2句中“惟”“德馨”的意思。

试题分析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读懂全文,把握关键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篇9:《食粥心安》阅读及答案参考

《食粥心安》阅读及答案参考

阅读北宋文莹的《食粥心安》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4分)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十茎啖④之。留守⑤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⑥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享盛馔⑦,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著名的书院。 ②釜(fǔ):锅。③齑jī:腌菜。④啖(dàn):吃。⑤留守:官职名称。⑥大人:指自己的父亲。⑦馔(zhuàn):饭菜。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日煮粥一釜( ) ②既而悉败矣( )

③大人闻汝清苦( ) ④遗以食物(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范仲淹置之 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B.不以木为之者 (《活板》)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D.录毕,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盖 食 粥 安 已 久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1) 归告其父,馈以佳肴。(2分)(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2分)

小题4:阅读上文,说说范仲淹为什么不要馈赠?(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天天、每天②都全 3.听说 4.赠送、给于(2)A

小题2:盖/食粥/安之已久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回家告诉父亲范仲淹的事,送给范仲淹一些美昧佳肴.(2分)(2)略(2分)

小题4:范仲淹不要馈赠是因为他懂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日天天 每天。遗的意思是赠送

常考。(2) 范仲淹置之的之的含义为:代词,佳肴。A项的的之解释为:的。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小题3:

试题分析: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归馈的意思。2句中惟 德馨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读懂全文,把握关键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篇10:哲理散文《心安》阅读答案

哲理散文《心安》阅读答案

①有一则寓言说:有一天,一个国王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枯萎了,园中一片荒凉。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由于没有松树那么高大挺拔,因此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许多果子,也死了;葡萄哀叹自己终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也病倒了,因为它叹息自己没有紫丁香那样芬芳;其余的植物也都垂头丧气,没精打采,只有顶细小的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长。

②国王问道:“小小的心安草啊,别的植物全都枯萎了,为什么你这小草这么勇敢乐观,毫不沮丧呢?”

③小草回答说:“国王啊,我一点也不灰心失望,因为我知道,如果国王您想要一棵橡树,或者一棵松树、一丛葡萄、一株桃树、一株牵牛花、一棵紫丁香等等,您就会叫园丁把它们种上,而我知道您希望我的就是要我安心做小小的心安草。”

④这是一个让人感动的寓言,不过我们现在不妨继续这个寓言。假设国王听了心安草的话也深深地受了感动,然后说:“你们过去是花园里顶不显眼的,那么现在我要让你们成为顶显眼的。不,我现在不再让园丁种植其他的花草树木了,而只让他们来伺候你们,给你们最充足的水分和养料,给你们最好的照顾。”

⑤于是,花园里就只剩下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长,花园里的风景一天天变得单调了。但这都没有什么,奇怪的是,尽管这样,心安草却开始变得不安心了,因为它们对自己的期望越来越高了,它们要求有更好的照顾和营养,它们以为只要通过精心的培养,它们最终就能同时拥有松树的`挺拔、葡萄的多实、桃花的美丽和紫丁香的芬芳,由于达不到这样,它们就变得越来越苦恼和经常抱怨了,从而也就越来越憔悴了。

⑥最不妙的是,它们甚至开始变得越来越容不下其他的花草了,偶尔有风或者鸟带来其他花草的种子,它们就中伤和挤对这些与它们不同的花草,说这些花草不美,央求园丁把这些花草除去。它们甚至自己内部也互相妒忌,互相排挤。

⑦于是,当国王后来一次来到花园的时候,他看到的只是一片荒芜。

⑧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如果我们喜欢的心安草不再安心,它也就不叫心安草了。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花园里花草树木全部枯萎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①至③段可以看出小小的心安草有着怎样的品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顶不显眼的心安草成了花园的主角后,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果如何?(4分)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勇敢乐观;毫不沮丧;善解人意

19.(1)对自己的期望越来越高,要求有好的照顾和营养

(2)希望兼顾各种花和树的优点,越来越苦恼

(3)容不下其他的花草,中伤和挤兑它们,甚至自己内部也互相嫉妒互相排挤 结果:花园全部荒芜了。

20.示例:人应该适应环境,力求做到宠辱不惊,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有着平和的心态。

篇11:食喻阅读答案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⑤。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⑥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 ②直指使:官职名。 ③属吏:部下。④款:款待。 ⑤箸:筷子。 ⑥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俟其来款之 俟:

(2)无人治具 治具:

(3)自朝过午 朝:

(4)直指谕其训 谕:

5.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刘南垣公曾在朝中担任尚书,后告老还乡,当他听说自己的一个学生做官以后常因饭菜不合口味而责难部下时,他就出面开导,让其知错而改。

B.直指使食甘餍肥、挑剔饮食是因为他没有挨过饿,刘南垣公让他饿了一个上午,才拿出粗食给他吃,他照样吃得很香甜。

C.本文人物描写非常精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寥寥几笔就将刘南垣公的.老成持重、直指使的年少轻狂刻画得栩栩如生。

D.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2)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7.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刘麟教育学生的过程及结果,并对他的教育方法进行评价。(6分)

过程:

结果:

评价:

篇12:食喻阅读答案

4.(4分)(1)等 (2)下厨张罗(或做饭 ) (3)早晨 (4)明白、悟出

5.(2分)(C)

6.(6分)

(1)(3分)对饮食特别讲究,百般挑剔,常因菜饭不合味责骂部下,郡县长官接待他都感到担忧。

(2)(3分)饥饿时饭菜易做易食,饱时饭菜难做难吃,美味也不易下咽啊。这是所处不同才这样的啊!

7.(6分)过程:诚恳挽留直指使吃一顿饭,故意拖延时间,让直指使感到非常饥饿时,用粗粝的饭食招待他。当他吃饱后对着丰盛的美食再也无法下咽时,不失时机地开导他。

结果:直指使明白老师这样做的良苦用心,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后来再也不敢因为饮食而责难部下了。

评价示例:刘麟的教育方法非常独特,他巧妙地让学生亲身经历先挨饿再饱食的过程,自己悟出错误,然后虚心改过。这种方法比严厉批评或直接指出错误更容易让人接受。

★ 你在我就心安阅读与答案

★ 《解馋偷食人参果》语文阅读题答案

★ 如何心安散文

★ 贾谊《食凫雁以秕》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心安高三作文

★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阅读答案及译文

★ 食成语

★ 老马识途阅读答案

★ 《功到自然成》阅读答案

★ 送花阅读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