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文学网

《醉白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10篇)

【简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醉白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共10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在此,感谢网友“ksdf8vv2”投稿本文!

《醉白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1:《醉白堂记》阅读答案

醉白堂记

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

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坦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本文为苏轼被贬密州期间所作。

1.下列对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皆有侈心焉 侈:奢侈

B.有不可欺者矣 欺:欺骗、蒙骗

C.而文采表于后世 表:显扬

D.而行乎利害之涂 涂:通“途”,道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而自比于老、彭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而不自以为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天之生是人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下列各句都表明韩忠献公才华出众的一项是( )

①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 ②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

③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 ④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

⑤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 ⑥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忠献公所建的“醉白堂”的名字取自白乐天的《池上》一诗,并把此诗作为醉白堂的歌赋。

B.韩忠献公是北宋的名臣,辅佐了三位帝王,能文能武,为国家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深得人民的爱戴。

C.作者认为,真正的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韩忠献公就是这样一位难得一见的君子。

D.韩公既不凭自己所拥有的来自我夸耀,也不因自己没有的而轻视自己,作者推崇二人相同的地方作自我寄托。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

译文:

(2)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

译文:

(3)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译文:

答案:

1.A(夸大)

2.A(A.介词,和/被 B.转连,却。C.介词,用。D.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3.D(①是写韩公建宅第并取名;④韩公的品德高尚)

4.D(作“自我寄托”的是韩公而非作者。)

5.(1)无论死或者生,困窘或者得志,都不改变节操,而道德品质又高过古人。

(2)崔浩自比为张良,然而后世始终不赞同他们。

(3)安葬韩公后,韩忠彦把这件事告诉了我,苏轼认为要讲求道义而不应推辞,于是哭泣着写了这篇文章。

【参考译文】

已故魏国韩忠献公在自己的府第里建造了一座堂,取名为醉白堂。取自白乐天的《池上》一诗,并把此诗作为醉白堂的歌赋。其意好像是羡慕白乐天,自己有比不上他的地方。天下读书人听到这件事后都感到很疑惑,认为韩公即使与伊尹、周公相比也毫无愧色,却还羡慕白乐天,为什么呢?苏轼听说后笑着回答说:“韩公难道仅仅是羡慕白乐天吗?这是韩公想做寻常无闻的'人却无法实现的表露。上天降生这样的人,要他们担任治理天下的重担,寒冷的人向他们求取衣服,饥饿的人向他们求取食物,凡是没有收获的人都要求获取。如果都给予他们,将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他们终生都生活在忧患之中,行走在利害攸关的人生路上,这难道是他们想要的吗?

韩忠献公已经辅佐了三位帝王,使天下安定,然后才胸怀坦荡地准备回家养老,但天下的人都挽留他,不愿让他离开。在这个时候,他羡慕白乐天,就不奇怪了。但如果我们用白乐天的生活来苛求韩公,比较他们人生所得的厚薄深浅,谁有谁无,那么后世的人们再议论时,就不会受蒙骗了。文能取得太平盛世,武能制定平乱方略,图谋安定天下社稷,而不自我夸耀功劳。急贤才之所急,看轻爵位与俸禄,而士人还不知道他的恩德。在战场上攻打讨伐坚决果敢,六军安于号令。四夷八蛮都想了解他的风度神采,而天下人都视其身体健康为每个人的安危。这是韩公所有,而白乐天所没有的。乞请在身体强健之时,退居还乡,已经有十五年了。天天与朋友们赋诗饮酒,享受山水园池的乐趣。府库里有多余的布帛,仓库里有多余的粮食,家中又有歌伎侍奉。这是白乐天所有,而韩公所没有的。进忠言献良策,效力于当时,而文采在后世显扬。无论死或者生,困窘或者得志,都不改变节操,而道德品质又高过古人。这是韩公与白乐天相同的地方。韩公既不凭自己所拥有的来自我夸耀,也不因自己没有的而轻视自己,而是推崇二人相同的地方作自我寄托。

当他自身寄寓一醉时,同等看待人生得失,忘掉祸福不同,混淆贵贱之分,同等看待贤愚,视万物为同等重要,与大自然交游,而不是仅仅把自己与白乐天相比。古代君子,他们对自己不刻意苛求,声名正直。因为他们真正的为人超过了他们的名声,而世人永远不满足地传诵他的美名。以孔子这样的圣人,还自比于老子、彭祖,将自己与左丘明同等看待,认为自己不如颜渊。后世君子,实质上没有达到这一地步,但都想法夸大。臧武仲自己认为自己是圣人,白圭自己以为自己是大禹这样的人,扬雄自己认为自己是孟轲这样的人,崔浩自己认为自己是子房这样的人,但世上最终没有人认同他们。由此看来,韩忠献公的贤德远远超过这些人。昔日,韩忠献公曾经告诉他的儿子韩忠彦,韩公想请我写一篇文章作为醉白堂记而最终没有结果。安葬韩公后,韩忠彦把这件事告诉了我,苏轼认为要讲求道义而不应推辞,于是哭泣着写了这篇文章。

篇2:《醉白堂记》阅读答案

醉白堂记 【宋】苏轼

⑴故魏国忠献韩公①,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②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

⑵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⑶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⑷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①魏国忠献韩公:即韩琦,谥忠献。②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23.(4分)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句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2分)“此公之所有”中的“此”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分)“此乐天之所有”中的“此”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⑶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首叙明建堂和命名的来由,并由“醉白”二字推出“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的猜想,从而在读者面前设下悬疑。

B.作者通过古之君子与后之君子的比较,来说明真正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从而烘托出韩琦就是一位难得的君子。

C.文章通过对韩白的比较,虽然颂扬了韩琦才华出众功勋卓著却不以功高自诩的谦谨态度,但也否定了他恬退的志趣。

D.文章议论风生,文思翻涌,似远而实近,似泛而实切,颇能直现出苏文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26.(2分)根据文章的最后一段,概述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3:《醉白堂记》阅读答案

醉白堂记

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

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 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①魏国忠献韩公:即韩琦,谥忠献。②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行乎利害之涂 涂:糊涂

B.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 释:放弃

C.而文采表于后世 表:显露

D.死生穷达,不易其操 穷:不得志,不显贵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天之生是人也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C.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乃泣而书之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将使任天下之重 B.且庸人尚羞之

C.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 D.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端擒题,叙明建堂和命名的来由,并由“醉白”二字推出“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的猜想,从而在读者面前设下悬疑。

B.韩琦不以自己的功业自诩,不以未能恬退自馁,而是推求两人所同寄托自己的意向。

C.韩琦操劳一生,辅佐三帝,功勋卓著,任大责重,求去不得,但晚年羡慕白乐天享受山水园池之乐,因此遭到世人的责怪。

D.文章议论风生,文思翻涌,似远而实近,似泛而实切,颇能直现出苏文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2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4分)

译文:

(2)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6.A 17.B 18.A 19.C

20.(8分)

(1)在这个时候,他对白乐天有羡慕的感情,(或:他羡慕白乐天)是不值得奇怪的。(“是”“足怪”各1分,意思正确1分)

(2)后世君子,他们的实际才能不能达到,可是都有奢求名声的愿望。( “实”译为“他们的实际才能”1分,“侈心”译为“奢求名声的愿望”1分,全句意思正确1分)

篇4:《醉白堂记》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醉白堂记》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醉白堂记

【宋】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①,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②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

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於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①魏国忠献韩公:即韩琦,谥忠献。②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文采表于后世 表:表露 B.文致太平致:传达

C.而皆有侈心焉侈:夸大 D.方其寓形于一醉也寓:寄托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泣而书之物过盛而当

B.其有羡于乐天余嘉其能行古道。

C.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死生,昼夜事也。

D.忠彦以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首叙述建堂和命名的来由,并由“醉白”二字推出“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的猜想,从而在读者面前设下悬疑。

B.文章通过对韩白的比较,颂扬了韩琦才华出众,功勋卓著,却不以功高自诩的'谦谨态度,从而见出了他恬淡的志趣。

C.文章议论风生,文思翻涌,似远实近,似泛实切,颇能表现苏文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D.作者通过古之君子与后之君子的比较,来说明真正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从而说明韩琦离君子还有一定的距离。

19.“/”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古 之 君 子 其处 己 也 厚 其 取名 也 廉 是 以实 浮 于 名 而 世 诵 其 美不 厌 以 孔 子 之 圣 而 自 比 于 老 彭 自 同于 丘 明 自 以 为不 如 颜 渊。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4分)

(2)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3分)

参考答案

16.B.(致:取得)

17.B.(A表修饰/表承接 B.均为代词,他 C.表句内停顿/判断句的标志 D.把 /拿)

18.D.(错在“从而说明韩琦离君子还有一定的距离”,应该是“从而烘托出韩琦就是一位难得的君子”。)

19.(3分)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

20.(1)(4分)忠献公既不因为自己所拥有的而自夸,也不因为自己所缺少的而自卑。

(2)(3分)崔浩自比为张良,然而后世始终不赞同他。

【参考译文】

已故魏国忠献公韩琦在自己府第池塘之上建造了一座厅堂,取名为“醉白”。选取白居易《池上》一诗,作醉白堂歌。意思好像是羡慕白居易并且认为自己有不及白居易的地方。天下士人,听说后心生疑虑,认为忠献公已经无愧于商代的伊尹和西周的周公旦,却还羡慕白乐天,是何道理。

我听了这些士人的议论感到好笑,我说:忠献公哪里只是羡慕白乐天啊,人家忠献公正想做一个普通人却得不到。老天生出这个人,将要让他担当天下重任,那么受冻的人找他求衣穿,挨饿的人找他要饭吃。凡是不能满足的都想要得到满足。如果有谁能够帮助他们,那他将穷于应付。因此他将一辈子处在辛勤劳苦之中,遭遇各种利害冲突。这难道是人所愿意做的吗?忠献公治理国家已经辅佐三个皇帝。晚年萌生告老还乡的强烈愿望,可是大家一起挽留他继续任职,他不能够放弃。在这个时候,他对白乐天有羡慕的感情,是不值得奇怪的。但是把白乐天平生行事和忠献公比较,人生收获的大小多少,那么后世的评论,相信一定会公允无欺。治理天下,平定叛乱,安抚国家,却不居功自傲。渴求贤才,拿爵禄赏赐天下贤才,而世人并不知道对他感恩。勇敢征战,安定六军。遥远边陲地域的人也仰慕他的风采,而国家安危系于一身。这些都是忠献公做到的,而白乐天没有做到。在自己身体强健时乞求告老还乡,退隐田园十五年,每天和朋友们饮酒赋诗,尽享山水田园乐趣。家里有穿不完的布帛,吃不完的粮食,歌舞作乐享受不尽。这些就是白乐天所拥有的,而忠献公享受不到这些。忠诚言论,美好计谋,为国家效劳,而且灿烂文采在后代显露;处境困穷,不改变操守,道德人品比古人还高,这些方面忠献公和白乐天都是一样的拥有。忠献公既不因为自己所拥有的而自夸,也不因为自己所缺少的而自卑,而是推崇两人共同的地方作为寄托。

当他在一醉之中寄托自己的情怀,看淡得失,忘记祸福,混淆贵贱,等同贤愚,等同世间万物。完全融入自然之中,不仅仅是和白乐天相比较。古代君子对自己要求繁多,对个人身名要求低廉。因此他们实际才能超过名声,因而世人对他们盛赞不厌。圣人如孔子,却把自己比为左丘明,自认为不如学生颜渊。后世君子,他们的实际才能不能达到,可是都有奢求名声的愿望。杨雄自比为孟轲,崔浩自比为张良,然而后世人始终不赞同他们。由此看来,忠献公之贤能比他们要高出很多。

过去忠献公曾对他儿子忠彦说,想求我为醉白堂写一篇记没有实现。死后,忠彦告诉我,我认为自己义不容辞,于是流着泪写了这篇记。

篇5:自生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自生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自生堂记

归有光

予友盛征伯,与余少相善。而吴纯甫先生与予为忘年友,征伯游其门,与顾给事伯刚等辈四五人,尤为同学相好。数十年间,纯甫既谢世,诸公相继登科第,征伯独连蹇不遇。为人亢直负气,不肯少干于人,用是日以贫困。去岁,倭夷犯昆山,征伯家在东南门。所藏诰命及先礼部篇籍之遗,悉毁于兵,屋庐荡然。予既力不足以振之,独伯刚笃故人之义,馆之齐门之内,所以赈恤之甚厚。始,其先礼部官留都,无事,喜方书。征伯少皆诵习,年长多病,方益精。其女婿郑生,传薛氏带下医,擅名于时。征伯兼得其书,故于医学博通。尝授徒海上,方数里之内,无病死者。征伯不为药剂,但书方与之。其人辄愈,来谢。予家有病者,征伯辄疗之。或病而征伯不在,多死。今年征伯居齐门,所疗甚众。一妇人已死,征伯为汤灌之,便觉身动,能举手至胸。须与,病良愈。郡人皆以为神。征伯亦喜自负,曰:吾不复授徒矣,将以是行于世。因诵扁鹊注之语云: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起之耳。遂以自生名其堂。予一日过郡城,征伯语以其故。嗟夫!越人之言,吾少时与征伯相戏,谓治天下者当如是耳。予是时年少放诞,慨然以古皋、夔自命。征伯复时时诵古文词,称说纯甫之言。今皆穷老无所遇。余方驰骛不止,征伯乃能于读书之暇,用其术以活人。此余之所叹也。遂书之以为其堂记。(选自《震川先生集》) 注:扁鹊,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名医。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征伯游其门 游:求学 B.予既力不足以振之 振:救济

C.须与,病良愈 良:非常 D.征伯语以其故 语:告诉

7.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将以是行于世 B.慨然以古皋、夔自命

C.用是日以贫困 D.遂以自生名其堂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独伯刚笃故人之义,馆之齐门之内,所以赈恤之甚厚。(4分)

(2)余方驰骛不止,征伯乃能于读书之暇,用其术以活人。(4分)

9.文中自生的含义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分)

参考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6.(3分)C(良:的确)

7.(3分)C(A介词,凭借; B介词,用;C连词,表修饰; D介词,用)

8.(1)(4分)只有伯刚忠实于老朋友的情义,将征伯安顿到了齐门(苏州)内,用来救济征伯的(财物)很丰厚。(笃,忠实,一心一意,1分;馆,作动词,1分;所以,用来,1分;赈恤,救济,1分)

(2)(4分)我正在奔波忙碌追求(名利)不止,征伯却能在读书的'空暇,用他的医术来救活别人(或使他人活下来)。(驰骛:奔波追求,1分;乃:却,1分;以:表目的,来,1分;活:作动词,1分)

9.(3分)①病人靠自身活;②盛征伯靠医术活;③治理天下以休养生息让百姓活(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盛征伯,与我年轻时交好。吴纯甫先生和我是忘年交。征伯曾到他的门下求学,与顾伯刚等四五人相处尤其要好。几十年来,纯甫先生去世之后,其他友人相继中了进士,唯独征伯遭遇坎坷,不得志。征伯为人正直,不愿有一点巴结逢迎,因此一天天地穷困了。去年,倭寇侵扰昆山。征伯的家在昆山东南门。征伯家里所藏的诰命、先人在礼部做官时存留下来的篇籍等,都在战乱中被毁了,房屋毁坏无存。我已经没有能力救助他,只有伯刚忠实于老朋友的情义,将征伯安顿到了齐门(苏州)内,用来救济征伯的(财物)很丰厚。

起初,征伯的先人在留都礼部当官,平日无事时喜欢(搜集研究)医书。征伯年轻都读过(这些医书),年长后,征伯多病,他的医术也更为精湛。他(征伯祖辈)的女婿郑生,受传薛氏妇科,在当时享有名声。征伯又得到他的医书,所以对于医学广博精通。征伯曾在海上授徒,方圆几里内,没有因为生病而死的人。征伯不制药售药,只给病人看病开方子(让家属自行去配药)。那些病人按方服药后就会痊愈,前来答谢。我的家里有生病的人,征伯就给他们治疗。有时乡里人生病了而征伯不在,则常因此病死。今年,征伯住在齐门(苏州),给很多人治病。有一个妇人已经死了,征伯熬药汤给她灌下去,便能感觉那个妇人身体能够动弹,并能将手举到胸口。不久,妇人的病的确好了。一郡的人都认为征伯是神。征伯也高兴自以为了不起,说:从此我不再收徒了,将凭此在世上行医。于是征伯引述扁鹊的话:我不能使死人复活啊。这是他自己应该活下去,我只是能让他恢复健康罢了,于是用其中的自生二字来命名他的住处。

有一天,我去郡城(征伯那里),征伯把命名缘由告诉了我。唉!扁鹊的话,我和征伯年少时曾戏言,认为治理天下也应当如此。我那时年少放纵,言语荒唐,曾经慷慨地认为自己是皋、夔一般的人。征伯也时常吟诵古诗文,陈述纯甫先生的话。如今,我们都年老不得志。我正在奔波忙碌追求(名利)不止,征伯却能在读书的空暇,用他的医术来救活别人。这是我所感慨不已的。于是写下这篇文章,来作为为征伯写的《自生堂记》。

篇6:范仲淹《清白堂记》阅读练习

范仲淹《清白堂记》阅读练习

阅读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清白堂①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②芟(shān):除草。③扃(jiōng):关锁。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⑤饵:吃。⑥忝(tiǎn):玷污。

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绠不可竭 (_____) (2)三日而后汲视 (_____) (3)悦人襟灵(_____)

15. 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16.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17. 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18. 下列两个句子一“叹”一“问”意蕴丰富,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请简要分析。

(1)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清白堂记》)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19. 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清白堂

【南宋】王十朋

钱清地古思刘宠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

【注释】①钱清:在绍兴市西北。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答案】

14. (1). (1)完,尽 (2). (2)打水,取水 (3). (3)使(人的心情)愉悦

15.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16. 我喜爱它(井泉)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榜样。

17. 井泉特点:晶莹澄清,味道甘美,渊然不竭;暑凛冬暖,应于名源;以茗试之,甘液华滋,悦人襟灵。详写“嘉泉”之“嘉”是为了突出它的美好品质,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为下文作者阐述为官之道作必要的铺垫。

18. 读到了一个爱国爱民、有着高尚为官节操和远大政治理想的范仲淹。第一句感叹句,作者极力希望自己没有玷污“清白”这个名节,努力做一名清明廉洁、克己奉公的好官。第二句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努力追随“古仁人”的强烈愿望,学习他们忧国忧民,奋发向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伟大精神。

19. 作者在清白堂,联想到命名者范仲淹和会稽太守刘宠,赞美他们清正为民的风范;勉励自己,也告诫后继者应该秉承二贤遗志,以清白自律,教化百姓。

【解析】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除了平时注意识记与积累外,在答题时还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考查“竭”“汲”“悦”的意思。其中“悦”是使动用法,需要注意。

15. 试题分析:此题较容易,注意标志性的虚词“其”和“盖”,注意“雨作云蒸”和“山泽通气”结构的对称。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虚词、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如果是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本题要注意“爱”“为”“官师”“规”的意思。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17.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信息筛选题,基本是对人物的某种品质、物象的特征、事情的`原因、说明的道理、得出的启示、作者的情感等的分析,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语句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此题可以从“晶莹澄清,味道甘美,渊然不竭;暑凛冬暖,应于名源;以茗试之,甘液华滋,悦人襟灵”这几个方面概括井泉特点。作者详写“嘉泉”之“嘉”的原因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内容方面,是为了突出它的美好品质,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结构方面,是为下文作者阐述为官之道做铺垫。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鉴赏人物形象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查:一方面是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另一方面是分析概括人物的志趣、才干。此题首先需要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的意思是或许停留在这清白堂,登上这清白亭,没有玷污它们的名字吧!从这一感叹中,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希望自己没有玷污“清白”这个名节,努力做一名清明廉洁、克己奉公的好官。“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意思是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从这一反问中,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努力追随“古仁人”的强烈愿望,学习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综上所述,我们读到了一个爱国爱民、有着高尚为官节操和远大政治理想的范仲淹。

19. 试题分析: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答。此题从诗歌的标题“清白堂”和诗歌的前两句“钱清地古思刘宠,泉白堂虚忆范公”,可以看出作者在清白堂,联想到范仲淹和刘宠,赞美他们清正为民的风范。“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这一反问,既是勉励自己,也是告诫后继者应该秉承二贤遗志,以清白自律,教化百姓。

篇7: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练习就答案

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练习就答案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揭:高举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 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 委曲:屈曲变弯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 特立:与众不同

9、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府史之所蹲伏 B、惟杉能遂其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其孰能讥之乎

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D、君以客饮于堂上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0、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或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之性作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D、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3分)

(2)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3分)

(3)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4分)

答案

8.D(特立:独立,挺立,高高耸立)

9.C(都是连词,表转折)

10.A(杉树并非徐望圣所种)

11.(1)徐君(徐先生)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并命名它为“直节”。

(2)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

(3)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吧!

篇8:苏轼《醉白堂记》原文及翻译

苏轼《醉白堂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故魏国忠献韩公①,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②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

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①魏国忠献韩公:即韩琦,谥忠献。②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译文:

已故魏国忠献公韩琦在自己府第池塘之上建造了一座厅堂,取名为“醉白”。选取白居易《池上》一诗,作醉白堂歌。意思好像是羡慕白居易并且认为自己有不及白居易的地方。天下士人,听说后心生疑虑,认为忠献公已经无愧于商代的伊尹和西周的周公旦,却还羡慕白乐天,是何道理。

我听了这些士人的议论感到好笑,我说:忠献公哪里只是羡慕白乐天啊,人家忠献公正想做一个普通人却得不到。老天生出这个人,将要让他担当天下重任,那么受冻的人找他求衣穿,挨饿的人找他要饭吃。凡是不能满足的都想要得到满足。如果有谁能够帮助他们,那他将穷于应付。因此他将一辈子处在辛勤劳苦之中,遭遇各种利害冲突。这难道是人所愿意做的吗?忠献公治理国家已经辅佐三个皇帝。晚年萌生告老还乡的强烈愿望,可是大家一起挽留他继续任职,他不能够放弃。在这个时候,他对白乐天有羡慕的感情,是不值得奇怪的。但是把白乐天平生行事和忠献公比较,人生收获的大小多少,那么后世的评论,相信一定会公允无欺。治理天下,平定叛乱,安抚国家,却不居功自傲。渴求贤才,拿爵禄赏赐天下贤才,而世人并不知道对他感恩。勇敢征战,安定六军。遥远边陲地域的人也仰慕他的`风采,而国家安危系于一身。这些都是忠献公做到的,而白乐天没有做到。在自己身体强健时乞求告老还乡,退隐田园十五年,每天和朋友们饮酒赋诗,尽享山水田园乐趣。家里有穿不完的布帛,吃不完的粮食,歌舞作乐享受不尽。这些就是白乐天所拥有的,而忠献公享受不到这些。忠诚言论,美好计谋,为国家效劳,而且灿烂文采在后代显露;处境困穷,不改变操守,道德人品比古人还高,这些方面忠献公和白乐天都是一样的拥有。忠献公既不因为自己所拥有的而自夸,也不因为自己所缺少的而自卑。而是推崇两人共同的地方作为寄托。

当他在一醉之中寄托自己的情怀,看淡得失,忘记祸福,混淆贵贱,等同贤愚,等同世间万物。完全融入自然之中,不仅仅是和白乐天相比较。古代君子对自己要求繁多,对个人身名要求低廉。因此他们实际才能超过名声,因而世人对他们盛赞不厌。圣人如孔子,却把自己比为左丘明,自认为不如学生颜渊。后世君子,他们的实际才能不能达到,可是都有奢求名声的愿望。臧武仲自比为圣人,白圭自比为禹,杨雄自比为孟轲,崔浩自比为张良,然而后世人始终不赞同他们。由此看来,忠献公之贤能比他们要高出很多。

过去忠献公曾对他儿子忠彦说,想求我为醉白堂写一篇记没有实现。死后,忠彦告诉我,我认为自己义不容辞,于是流着泪写了这篇记。

篇9:《白蔷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白蔷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白蔷薇》,完成下面题目。(15分)

白蔷薇

林小娴

①因为我们是去看同一个人,所以我们相遇了,相遇在她的墓前。

②那天,一阵小雨后,陶然亭公园的白蔷薇被雨轻濯了一下,越发开得娇嫩而洁净。我踏着雨后清湿的石板小径,闻着园子清新淡淡的花香,在一片小树林里,我寻到她的墓。那是一块朴素的墓碑,首先抢入眼帘的,是墓前的一束白蔷薇,她高贵而寂寞地躺在碑前。

③是谁送的花?在这雨后,这么洁净的时刻!我的目光越过花束望去,一个背对我的高大身影在那墓前静默。此时,雨后的园子没有游人,墓前更是静谧极了,只有我和那个人。他发现了我,抬起了头,我看到一张年轻的脸,年轻得甚至是单纯的脸,那目光送来的是喜悦的问候:你也来了。我冲那目光点点头,算是做了回答。我是匆匆而来的,没有带花,但我真的为那束白蔷薇而感动!

④因为她——石评梅,我们相识了;因为她,我们交谈起来。

⑤我们的话语多了起来,在交谈中得知,他刚参加工作不久,来自遥远的牡丹江边。他有一个梦想,希望走过所有梦想的地方,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想法,简直是浪漫之旅。我敢肯定他的目标能达到,他的真诚能帮他抵达。他从牡丹江跑到北京,是专程来到这里寻梦,并献上那束白蔷薇的。

⑥他说,他要每年来一次,在白蔷薇盛开的季节,到花店里买上一束送到她的墓前,送给那个早逝的美丽的生命。只有那般满腔热血、侠骨柔肠,才配有这冰清玉洁的花。听着他的话语,我心里不禁想着她呐喊的声音,在北京寒冷黑暗的长夜里,她给友人卢隐写下了这样的话语:“北京落了三尺深的大雪,我喜欢极了,不论日晚地在雪里跑、雪里玩,连灵魂都涤洗得像雪一样白了。朋友!假使你在北京,不知将怎样的欣慰呢!当一座灰城化成了白玉宫殿水晶楼台的时候,一切都遮掩涤洗尽了的时候……”这是一个多么渴望这世界洁净的生命!她挣扎着、奋斗着,但凄风寒夜,一个敏感而脆弱的生命,她还是像花一样凋零了。

⑦为了她,我们成了朋友。

⑧我们踏着石板路一路交谈着,那天的空气真的是洁净极了,心也被它过滤得如玻璃纸般的透明。

⑨我知道这是一个爱文学的青年,他有着自己的梦和纯洁的心灵,虽然相处短暂,我可以肯定地这么说,我相信我的感觉,我一直很自信的,这就像我们的周围,有些人和你朝夕相处,却和你远在天边;而有些人只在那短暂的瞬间,就走进你的心灵。

⑩他还告诉我,他要利用休假的时候,坐火车到广州,去找他们家乡的骄傲,那一代才女——萧红,献一束白蔷薇。我知道他能办到。萧红的墓早已由香港内迁广州,如果有可能,我也很想去;但我没有他执着,我只是在心里说。

?陶然亭分手后,我们互留了地址。不久,我在单位的传达室拿到了一封厚厚的信,足足有七个页码。看着他那大男孩的絮絮叨叨,认真的琐碎,读信的`我就笑出了声。他真诚地邀请我去牡丹江,说那里林木森森,流水淙淙,有美丽的像仙女眼睛般纯净的镜泊湖,保证你乐而忘返。他把家乡说得真美,真是像梦一样的大男孩!

?我的回信像公文,一点也不赘述,最后还诌了两句:我心灵的空间太小,我眼界的需求太大,为调节这个矛盾,我要走遍天下。

?由于工作的几次调动,我到了另一个城市,我们的联系就中断了,不知道他是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这一切似乎已不重要,因为留在我记忆深处的是那束白蔷薇!

(选文有改动)

注:①石评梅,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②萧红,现代女作家,曾积极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小题1:本文围绕白蔷薇叙事抒情。阅读文章,补充相关内容。(每空须有“白蔷薇”)(4分)

看见白蔷薇躺在墓碑前→ ① → ② → ③ → ④ 白蔷薇留在记忆深处。

小题2: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执着”的具体表现。(4分)

答:________

小题3:本文是如何通过“白蔷薇”赞美石评梅和文中的“他”的?(7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示例:①为白蔷薇而感动②得知白蔷薇的由来③赞美如白蔷薇的生命④听说他要去萧红墓献白蔷薇

(共4分。每点1分)

小题1:要点:(1)专程到石评梅墓寻梦、献花 (2)希望能走过所有梦想的地方(3)要每年来一次石评梅墓(4)要去(广州)找萧红墓

(共4分。每点1分)

小题1:示例:本文写了陶然亭公园内白蔷薇的娇嫩洁净、清新淡雅以及石评梅墓的白蔷薇的高贵而寂寞,衬托了石评梅那早逝生命的冰清玉洁、侠骨柔肠和渴望世界洁净的高尚品质。运用语言、行动等描写方法,描述“他”为石评梅墓送来白蔷薇并要坚持每年来送花的事,赞美了“他”有着美好的梦和纯洁的心灵,有着执着与真诚。

(共7分。方法、结合内容、作出分析各2分;语言1分)

小题1:了解文本内容,以“白蔷薇“为线索,填写相关的情节,意思对即可。

小题1: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

小题1:了解衬托手法的特点,明确衬托的表达作用。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篇10:豁然堂记阅读答案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耕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治尊,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

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选自《明代散文选译》)

[注]

龟龄:指宋代学者王十朋,字龟龄,曾任绍兴府判,作有《会稽风俗赋》,写及鉴湖中莲女、渔郎往来的风光。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连接

B. 或至游舫治尊,歌笑互答官长

C. 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遗憾

D. 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约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

B. 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起座一观,还则随失

C. 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

D. 而直为一湖山也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3. 下列句子中,与“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一句中“官”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B. 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C.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4. 下列对原文的鉴赏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先描述了“豁然堂”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的山水等人间风物,突出景致的优美,然后写“豁然堂”的改造和名字的由来。

B.“豁然堂”命名的原因是:改建后,该堂视野豁然开阔,从而能够饱览方圆百里之内的山光水色。

C. 文章最后由“豁然堂”所带来的人的视野的改变,自然地联系到“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的关系,这是一种由事及理、借物说理的写法。

D. 作品层次清晰,描绘景物细致入微,语言以长句为主,杂以短句,错落有致,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

参考答案:

1.C

2. C

3. B

4. D 1.A项“属”应为“类”; B项“尊”应为“酒器”;D项“婴”应为“缠绕”。

2.A项“之”:一为助词,的;一为助词,用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B项“则”:一为副词,用在主语谓语之间,限制修饰谓语,就;一为连词,表承接,就。C项“若”:均为动词,如同,好像。D项“为”:一为连词,表目的,为了;一为动词,写。

3. A句中的“翼”为名词作状语,“像鸟张着翅膀那样”。B句中的“侯”与例句中的“官”用法相同,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封侯”,“当官”。C句中的“固”为使动用法,“使……稳固”。D句中的“圣”和“愚”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4. “语言以长句为主,杂以短句”不正确,应该是“语言以短句为主,杂以长句”。

参考译文

越地的山比较大的',像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类,有上十座,但小的就数不清了。至于湖,则总称之为鉴湖,而由大湖派生出去另外形成的小湖,就更加不可胜计了。郡里的城隍庙,在卧龙山的支脉上,庙的西面有一座堂,正建在湖山环抱会合的地方。要说这景色像什么,大体上是青山白水相间、回旋缠绕,像女子的发髻那样高耸,像莹洁的长绢那样清澄。而低头近看可见城墙,远处可闻村落里的人声。其间树木、草地、田地、沼泽错杂分布,人群、鸟类、房屋相互遮蔽,大米、小米、菱、蒲、莲、芡等出产,耕地和捕鱼用的犁、桨等工具,散乱地遍布于高地或洼地里;忽而烟云迷蒙,忽而皓月当空,从早到晚变化非常迅疾。方圆百里之间,无论巨大的壮伟场面或细微的美好景物,莫不汇集在人们的衣襟带上。有时来到游船上饮酒,游人的歌声与笑声此起彼落,就像当年龟龄先生所描写的“莲女”“渔郎”,也时时点缀其间。此时登上这座堂,不论他是什么人,即使受到外来的刺激或内心的煎熬,而感到压抑或无聊的事,只要一览这大好景致,烦恼忧虑就会顷刻消散。而在这里当官的,每当宴请过往客人,也往往特聘厨师来此。只是这座堂的布局很不合理,四面都被遮蔽住,只有西面开了一扇小窗,里面只容得下两个人。客人坐在朝东的主座,就不得不背靠湖山,要观看景色就必须离座转身,等转回来景色就随之看不见了。这是由于放弃了空旷明亮,而自取晦暗闭塞的缘故。我非常不满这种状况,于是把西面和南面两堵墙全部开成窗户,而只保留一面东墙,又让客人改为坐东而向西,他倚靠在酒桌上就面对着湖山,直到席终也不会消失。从此以后,刚才所说的那些景色,就全都舍弃了闭塞而达到了开阔,摆脱了晦暗而接近于明亮。工程完毕以后,打算为它起名,觉得没有比“豁然”更适宜的了。

已经命名了,又反复思索它的含义,想道:“唉,人心其实和这堂一样啊。当它被私利所障碍时,只知道我自己的七尺身躯,即使是同居一室的亲人,他们的痛痒就发生在他眼前,却装作什么也看不见,不就像原先的湖山,虽然近在眼前,却被遮蔽了一样吗?等到所障碍他的东西去除以后,即使是四海之遥,痛痒不一定发生在我眼前,反而鲜明得好像无不萦绕在我眼前,不就像现在的湖山虽然远在百里以外,却透过窗户就能看到一样吗?由此看来,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距离本是很近的啊!而只顾一己私利与以天下万物为公的细微差别,全维系在这上面了。这是为这座堂起名的人和登上这座堂的人,不可不相互勉励的啊,难道只是为了湖山的胜景吗?”

我既已为了这些用意而命名这座堂,本是准备公之于众人的,于是依次写下了这篇记。

★ 朱自清《松堂游记》练习及答案

★ 《葡萄》阅读练习及答案

★ 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 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 《盐城》阅读练习及答案

★ 《路》阅读练习及答案

★ 《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 《空城计》阅读练习及答案

★ 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 《倒春寒》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