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记》导学案练习题及答案(共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在此,感谢网友“CS对战”投稿本文!
篇1:《醉翁亭记》导学案练习题及答案《醉翁亭记》导学案练习题及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根据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方式
3、初步认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学习重点】
1、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方式
2、认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学习作者旷达的情怀
【学习难点】
1、认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方式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 ) 晦明( ) 觥筹 ( )
饮少辄醉( ) 琅琊( )( ) 林霏( )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泉香而酒洌( )
③负者歌于途( )④树林阴翳( )
3、本文选自 ,作者 ,字永叔,号 ,晚年又自号为 ,谥号“文忠”,世称“ ”他是 (朝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的另外几家是:唐朝的 和 ;宋朝的另外几位散文家是 、、、、、
4、填空
①《醉翁亭记》以“”“”二字提挈全篇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句子是结尾部分用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②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是 ,与它意思相同的成语还有 、、
④文中“水落而石出者 ”一句 现在已提炼成一个成语: 文中的意思是 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用来比喻
它的近义词是
5.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链接材料: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欧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
答案:1、chú,huì,gōng,zhé,láng,yá,fēi;2、①情趣 ②清 ③背负东西 ④遮盖3、《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 醉翁 又号六一居士 欧阳文忠公 北宋4、①醉 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能同其乐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③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指桑骂槐 别有用心 另有企图④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真相大白5.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②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导入语1:“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国历代文人雅士大都喜欢游山玩水,借此抒怀言志,许多山水也因文人而闻名醉翁亭就是因为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千古美文《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的今天,我们就随着欧阳修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里的美亭美景美情吧!
导入语2:庆历六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醉翁亭饮酒抒怀,虽然他醉翁之意不在酒,但醉翁亭却因为他写的一篇《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这其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醉翁亭一探究竟吧!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亭
1、听一听
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或者听课文录音磁带朗读)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 要求:在听读的时候把不知道的字注上音
2、记一记
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能读准他们的语音吗?
(教师在黑板上把以下字写出来,然后请同学上来注音,查看学生听读的效果)
滁 壑 琅 琊 潺 酿 辄 霏 暝 晦 伛 偻 洌 肴 蔌 酣 弈 觥 筹
答案: chú hè láng yá chán niàng zhé fēi míng huì yǔ lǚ liè yáo sù hān yì gōng chóu
3、读一读
读准了生字的读音后,我们就可以大声的读课文,让我们自由的放声快速读一遍课文吧!
你能站起来为大家大声的读一段课文,来展示你的学习成果吗?
① 指名分段读课文
②检查朗读效果,点拨指导“也”、“而”的朗读语气
4、译一译
读完课文,我们还要弄明白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试着翻译一下课文吧!有什么疑难记下来,咱们一起解决
①小组自学
要求:读懂大意,参考课文下面注释及语境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记录疑难
②课堂交流,解决自学中的疑难
5、想一想
醉翁亭在哪呢?谁建的亭子?谁起的名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二)品亭
1、评一评
有人认为, 醉翁亭只是因为欧阳修才出名,它本身和周围的景色并不美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亭本身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亭周围景色美: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的酿泉;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的山间朝暮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山间之四时之景等
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
2、想一想
太守欧阳修到醉翁亭游玩,喝醉时是什么样子的?你是如何理解他的“醉”的?
答案:颓(tuí)然乎其间 喝酒喝醉了:“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 “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陶醉了:陶醉于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陶醉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 由“滁人游”和“太守宴”说明滁州在他的治理之下,百姓过着和平宁静而富足和谐的生活
3、议一议
到醉翁亭附近游玩的人和鸟,他们的感受可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形容,这个字是 禽鸟乐、滁人之乐和太守之乐有什么不同?
答案:乐 禽鸟知山林之乐;滁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太守因滁人感到快乐而快乐,乐民之所乐,即与民同乐
(三)悟亭
1、读一读
本文题目是《醉翁亭记》,说明本文的体裁是一篇记,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什么感情?
齐读第四段,回答
答案:全文围绕“乐”字下笔,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感情
2、辩一辩
本文既写了“醉”又写了“乐”,醉和乐的关系怎样?
答案: “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3、谈一谈
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请谈一谈(字、词、句、文章中心、表达方式、写作特色均可)
例:作者以精炼、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己与游客在醉翁亭中开怀畅饮的欢乐情景,以及亭外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在官场失意之后,寄情于山水的心情和与民共乐的政治理想
全篇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
4、悟一悟
欧阳修在遭受贬谪,人生遭到挫折时尚能表现欢乐昂扬的情绪和与民同乐的态度,对我们有何教益?从他身上,你悟到了什么?
答案:人在遭受挫折时,小则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战胜困难,大则要以国家民族为己任,去尽其所能作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黑体 (小四)
1.“也”是文言文常用虚词之一,一般有表判断、表陈述、表感叹三种用法选择下列句子的用法
A表判断B表陈述C表感叹
①环滁皆山也( )
②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③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2.选择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将字母填入括号
A连接两个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
B表示两个动作或两句之间的承接关系
C表示两个动作或两句之间的转折关系
D连接状语与中心词
①蔚然而深秀者( )
②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③日出而林霏开( )
④溪深而鱼肥( )
3.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环滁皆山也
B、太守自谓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答案:1.①B②A③C 2.① D②C ③B ④A 3. B
【拓展检测案】
一、课内语段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①环滁皆山也②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③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④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⑤作亭者谁?⑥山之僧智仙也⑦名之者谁?⑧太守自谓也⑨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这段文字属于景物描写的句子有句写景的顺序是
2.这段文字写景的角度有、
3.这段景物描写,总写和,是为了引出下文对自然风光的描写,为下文写人的活动
4.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5.用“//”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提示可分为二层)
6.写出文段中的两个成语
答案1.①~④从大到小,从俯到仰,由点到面,自远而近2.视觉,听觉3.琅琊山 酿泉 醉翁亭 布置好环境 4.开篇点题,引出“乐”字这一全文的主线5.①第一层(①~④)亭的环境②第二层(⑤~(11))亭名由来6.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加点词语
已而 翳
上下 谓
2.翻译下面语句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点明了全文中心的语句是
4、4.本段用了层层衬托的写法先用 之乐衬托 之乐,再用 之乐衬托 之乐最后点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是
答案:1.不久 阴暗 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是2.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禽鸟 人 人 太守 与民同乐
二、课外语段阅读
阅读下边一段文言文,回答后边问题
欧阳公四岁而①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②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③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按顺序指出三个“而”字各作什么连词使用
四岁而①孤
及其稍长而②家无书读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③读之
2.解释带点的词
①孤: ②以: ③及: ④长: ⑤或:
3.翻译加横线的词语
①教以书字
②惟读书是务
③下笔已如成人
答案1①顺连,就②转连,可是③顺连、来2①孤:死了父亲②以:用③及:等到④长:大一点⑤或:有的3①教他(用荻画地的办法)写字识字②只勉力读书③写得已象成人
篇2:27.醉翁亭记导学案及答案27.醉翁亭记导学案及答案
第27课 醉翁亭记
第一课时
【合作探究】
预设问题一:“阴”等的通假字;“而”“绝”“之”等的一词多义;“意”“去”“颓”“ 香”等的古今异义;“山”“名”“号”“前”等的活用。
参考提示:
△ 一词多义: ①绝: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到极点,“以为绝妙”;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②也: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③之: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代词,“名之者谁?”。④ 酿泉:名词,泉的名称,“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⑤乐:以?为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快乐,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⑥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 ⑦意: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⑧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临溪而渔”。 ⑨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X K b1. Com
△ 古今异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或愿望。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3)颓然乎其间者 颓: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颓废的样子 (4)野芳发而幽香 香:古义:香花 今义:芳香三而竭。 △ 词类活用: ①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山行六七里”。 ②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名之者谁?” ③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④ 号:名词作动词,起别号,“故自号曰醉翁也” ⑤ 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杂然而前陈者”
△通假字的: 佳木秀而繁阴 阴:yīn 荫,覆盖。
预设问题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翻译。
参考提示: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X| k |B| 1 . c|O |m
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精讲点拨】
本文25个“而”字的用法
参考:而:表承接的连词,“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野芳发而幽香”,“水落而石出者”,“往来而不绝者”;表并列的连词,“泉香而酒洌”,“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云归而岩穴暝”;表递进的连词,“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时间的连词,不久,“已而夕阳在山”。
【当堂达标】
1.(1) 环绕、包围 (2)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3) 情趣 (4) 聚集 (5) 背着东西的人
(6)觥:酒杯。筹:酒筹 (7)醉醺醺的样子
2.D
3.C
4.(1)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2)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X K b1. Com
预设问题一:
由学生自己边熟读课文边理清文章脉络。
参考提示:(1)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亭的环境;后一层介绍亭名由来。
(2)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1层写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第2层写人游琅琊山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然后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和太守醉四项内容。
(3)结尾部分也分两层,第1层写游人去,禽鸟乐;第2层写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
(4)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
预设问题二:
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参考提示:“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精讲点拨】
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
参考提示: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当堂达标】
(一)必做题
1.云归而岩穴暝。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 D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3.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二)选做题
1.①chú②duó 2.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3.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4.幸生无事之时5.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www.xkb1.com
篇3:羚羊木雕的导学案和练习题答案【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诵读品味语言,揣摩分析人物。
3.体会浓浓亲情,珍惜真诚无私的友情。懂得尊重他人,能坦诚与父母沟通。
【学习重点】
诵读品味语言,揣摩分析人物。
【学习难点】
辨明是非,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文章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父母应怎样尊重孩子的感情?孩子应怎样既敬重父母,又能增进朋友间友谊?进而向我们提出:金钱与友谊哪个更重要?标题是编者加的,原题是“反悔”.本文曾刊登在1984年第16期《东方少年》上。
2、走近作者
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曾任中学教师多年。1982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任该厂文学部主任。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聪明荣誉名册。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怦怦( ) 逮着玩( ) 攥着( ) 树杈( )
2、根据所给拼音写汉字
伤bā( ) wǎn( )回 脸jiá( )
3、联系课文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2)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3)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
(4)看见她裤子上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篇4:羚羊木雕的导学案和练习题答案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⑴爸爸的声音一直很( )(A.沉静 B.平静 C.安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 )(A.违反 B.抵抗 C.抗拒)的力量。
⑵我是世界上最( )(A.伤心 B.悲伤 C.伤感)的人!
⑶“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 )(A.坚强 B.果断 C.坚定)地说
5、记叙文的叙述顺序有 、 、 ,本文运用了 顺序。
【合作探究】
1、课文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
2、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3、女儿既然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4、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课文的思想感情怎样理解?
5、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
【精读精练】
①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站起来,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②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③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1.第一节中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2.划线句子是奶奶的话,你同意奶奶的观点吗?为什么?
3.从描写方法角度看第二、三节属于 和 .表现出了我的 .
4.分析文章中奶奶这个形象所起的作用。
5.第一节中写奶奶“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此情此景,奶奶会说些什么呢?为什么又没有说?
【主题阅读】
母亲不是圣人
前年母亲生日那天,我买了一件很普通的衣服,又封了一个50块钱的红包,骑自行车回去送给母亲。母亲连看也不看,就把红包放进口袋,把衣服话桌上,不冷不热地叫我:“坐吧。”我蹬自行车出了一身汗,又累又渴,就去倒茶喝。
正喝着茶,就听见外面有小轿车的声音,那是大姐回来了。母亲好像听到命令一样,立刻迎出门去,守在小车旁边。大姐一下车,母亲就满脸笑容地请她进屋,问她累不累。大姐说:“妈,我不累。”大姐坐小车回来,怎么会累呢?真正累的是我,应该问我累不累才对,可是母亲却没问我。
大姐也给母亲买了一件衣服,又漂亮又贵重。我在商场里见过,最少要1000元,比我送给母亲的那件贵十倍。大姐也给了母亲一个红包,比我的大得多。母亲双手捧起大姐送的衣服,小心翼翼地摆在桌上最显眼的`位置,再把那个大红包放在衣服上,让众人欣赏。母亲亲手给大姐倒了一杯茶说:“坐下喝茶。”
母亲对大姐的亲热,刺痛了我的心。我难受极了,一头扎进厨房拼命干活,油烟呛得我流下泪来。
第二年,母亲生日时我不再回去,只托哥哥带了一点礼物给母亲了事。
明天又是母亲的生日,我依旧买了点礼物,托哥哥带给母亲。可是哥哥却不干,说:“去年妈生日你没回去已经不好了。明天你再不回去,大家还以为你对妈有意见呢。”我说:“我就是对妈有意见,她对大姐好,对我不好。大姐钱多,能讨妈的欢心;我钱少,讨妈嫌。”哥哥说:“不会吧,妈不是那种人。”我委屈地说:“你没尝那滋味,当然不知道。大姐回去,妈每次都到门外迎接;我回去,妈几时出门看过一眼?我穷,没法跟大姐比,但我还有一点自尊心。你不帮我带东西给妈,我另找人带。”我一气之下,便把东西拿回了家。
我刚回到家一会儿,哥哥就追来了。他买了很多东西送给我,比我买给母亲的还多。我说:“你买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哥哥不说话,放下东西,拿起我给母亲的礼物就走。我送哥哥出门,一直送到楼下的马路边,哥哥这才说:“以前我来你这里,你最多送我到门口。这回破例送我到马路边,是不是因为我这回买的东西多?”我生气地说:“哥,你把我当什么人了?”哥哥说:“我把你当平凡人。平凡人会受名利 影响,抽到大奖会高兴,丢失钱财会伤心。我这次送给你的东西多,你就陪我多走几步路,这很正常。平凡的母亲也会受名利影响,哪个女儿 给她东西多,她就会亲热一点;哪个女儿给她东西少,她就没那么亲热。我知道,你希望 妈对你和大姐一样亲热,可那要不受名利影响的圣做得到。我听说,那种首先高深的圣人,要五百年才出一个。我们的妈不是圣人,但她确实是个好母亲,你给她买的衣服,她一直穿在身上,袖口磨破了都舍不得丢。妈并没有嫌弃你。”
我的泪水无声地流了出来,我哽咽着说:“哥,别说了。我明天回去看妈。”
篇5:羚羊木雕的导学案和练习题答案回去后,母亲依然对大姐很亲热,对我没那么亲热。但我不再怪怨母亲。因为我知道,母亲不是圣人,我们都不是圣人。
1、读了文章后,你觉得文中的母亲为什么不是圣人?
2、第二年母亲过生日时,“我”并不是抽不开身,理应去为母亲祝寿,但我为什么不再回去?
3、哥哥劝“我”去给母亲过生日时,买那么多东西送给“我”干什么?
4、“我难受极了,一头扎进厨房拼命地干活,油呛得我流下了眼泪”,这眼泪只是油烟呛得吗?你认为呢?“我的眼泪无声地流了出来”,这又是怎样的泪水?
5、生活中,如果你的母亲也像文中对待作者那样对待你,你该怎么办?
【能力提升】
1、名句填空
(1)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2) ,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属对练习
(1)为人明智
(2) 一望江山万里春
3、名着阅读
(1)《三国演义》中,“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指的人物是
其性格特点是 。
(2)《红楼梦》中,“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说的是 。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略
2、疤 挽 颊
3、(1)原意是讲义气,这里指乐于助人。
(2)指两人形影不离,十分要好。
(3)不会回家挨说了。
(4)裤子被树杈划开的口子被缝合后留下的痕迹。
4、BC;A;C
5、顺叙、倒叙、插叙。插叙
【精读精练】
1.羚羊木雕很贵重,不能送人,一定得要回来。
2.同意。奶奶知道羚羊贵重,可她更懂得孩子的心情,执意让孩子取回羚羊,伤害孩子心灵,对两家大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好。奶奶更懂道理,把情义看得比财物重。
3.心理;动作;被逼无奈
4.反衬爸爸妈妈,批评他们的不良行径,奶奶当不了家,使事情无可挽回。
5.不要逼孩子去要回羚羊木雕。巧妙地透露出:奶奶深知儿子、儿媳的为人,左右为难,自己也不需要说什么。)
【主题阅读】
1、因为母亲对待儿女态度的亲疏是以所送物质的多少来衡量的。
2、因为母亲在头年过生日时对“我”和大姐的态度极大地刺伤了“我”,“我”对母亲很不满。
3、哥哥以实际行动来揭示人之常情,以“我”对哥哥的表现来道出母亲不是圣人,目的是劝“我”不应该责怪母亲。
4、第一次流泪可理解为母亲对“我”和大姐不同的态度刺痛了“我”的心,“我”难过得流出了眼泪;第二次的眼泪是“我”听了哥哥的陈述后的感到之泪。
1、答题指向:可以直接跟母亲言明;可以不以为然,不必将母亲的态度放在心上。
【能力提升】
1、(1)蜡炬成灰泪始干(2)不畏浮云遮望眼
2、(1)处世精诚 (2)十年树木千秋业
3、(1)关羽 重情谊,知恩图报,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但又居功自傲
(2)贾宝玉
篇6:初二语文《背影》导学案设计及练习题答案初二语文《背影》导学案设计及练习题答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3、品味文章寓深情与质朴的语言特色。
4、体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清深,培养自己怜爱长辈、怜爱他人的感情。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 ______、______、学者、______。《背影》是______散文。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交卸( ) 奔丧( ) 橘子( )
晶莹( ) 迂腐( ) 琐屑( )
栅栏( ) 差使( ) 照看行李(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狼籍: 踌躇:
触目伤怀: 蹒跚:
自已: 颓唐:
课堂探究
1、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比比小组内谁读的最好)
2、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次背影?请在文中标注出来。说说作者主要写哪次背影呢?
3、本文是通过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爱子之情的,文章的2、3语段与此有什么联系呢?
4、作者善于在叙事和描写中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或动作,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去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文章中有很多处体现了这样的特色,请同学们以文中父亲所说的四句话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即什么话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当堂检测
一、读写训练
1、请你回忆一下日常生活中父母对你的哪些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浓浓的爱,写出来我们一起分享。
2、根据你对父爱的理解,仿写练习:
(1)、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达标检测
1、书写完全正确的( )
A.悲哀 衰弱 妥帖 诸多 B.惨淡 踪迹 栅栏 钩留
C.晶萤 交御 奔丧 狼藉 D.亏空 赋闲 谋事 踌蝫
2、选出加粗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 )
A.变卖典质(抵押)妥贴(恰当,合适)B.举箸提笔(筷子)触目伤怀(心)
C.琐屑(细小而繁多)家中光景(时光)D.颓唐(失败的样子)自已(控制,抑制住)
3、迁移过关
玉兰花的记忆 (卢玮)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情趣无限!
⑦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⑧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⑨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文章第②③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2、文章第④段中的“再三叮咛”除了表现家人怕我忘记外,还表现了什么?
答:
3、文章第⑥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魅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
4、请结合第⑦段中父亲给母亲插花这一细节,分析“我”深深感动的原因。
答:
5、文章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请结合这段文字概括说说父亲带给“我”的“启示”有哪些。
答案:
1、慷慨大方,热情助人(助人为乐)
2、表现了家人心灵的美丽
3、香气能令人喜悦,在要花送花过程中增进友谊。
4、父亲者一举止反映了父亲对母亲的温柔恩爱。
5、①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②对人要有爱心。
篇7:《醉翁亭记》导学案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自主学习
1、导入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琅琊山饮酒抒怀,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 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2、自读课文。
3.正音。
滁( ) 壑( ) 琊( ) 潺( ) 酿( )僧( 辄( ) 霏( ) 暝( )
洌( ) 蔌( ) 弈( ) 翳( ) 射( ) 觥( )偻( ) 朝( )而往
4、疏通全文大意。
二)交流探究
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 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三)合作展示
第一段: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①滁州的地理特点? “环滁皆山也。”
②西南诸峰的特点? “林壑尤美”
③琅琊山的特点? “蔚然而深秀”
④亭的位置? “临于泉上”
⑤“来饮于此”中“此”指? 醉翁亭
⑥自号醉翁的原因?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⑦划分层次?
第1层:亭的自然环境。(……醉翁亭也。) 视觉:俯—仰 空间:远—近;大—小;
第2层:亭的得名,醉翁二字的深意。(……寓之酒也。)
第二段: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①朝暮景色的特点?“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②春夏秋冬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③“乐亦无穷”的原因?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第三段: 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①描写“宴酣之乐”的句子?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②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
③划分层次
a、滁人游山之乐 (…游也。) b、众宾宴饮之乐 (…欢也。) c、太守宴醉之乐 (…醉也。)
第四段: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①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②理解本段衬托手法的运用: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③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四)精讲点拨
五)完成作业
六)达标练习(一)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琅琊( ) 环滁( ) 晦明( ) 伛偻( ) 觥筹( ) 林霏( )
2.指出下列加黑字的含义。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泉香而酒洌( )
③负者歌于途() ④树林阴翳( )
3.填空。
①《醉翁亭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字提挈全篇。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结尾部分用____________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②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____________
——————————————————————————————————————
4.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句尾。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③环滁皆山也。 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⑤而乐亦无穷也。 ⑥故自号曰醉翁也。
⑦庐陵欧阳修也。
表示判断语气的:( )
表示解释语气的:( )
表示肯定语气的:( )
表示感叹语气的:( )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7.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8.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9.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二)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醒能述以文者”中“文”指《____________》。
11.概括本段大意。
12.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3.作者用禽鸟之乐衬托____________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____之乐。
14.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自主学习
1、前置2、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词语小结。
而: 表并列 泉香而酒洌 表承接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表修饰 杂然而前陈者 表转折 而不知人之乐
二)交流探究
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 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三)合作展示
1、文章主旨
本文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的统一,写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作者的“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在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后再补一笔,便借“山水之乐”明白地道出了全文的主线。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境界。到全文结尾处,更用 “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地勾出全文的主旨。
2、写法探究
1)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讨论并归纳:
(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2)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写景与抒情相结合。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
四)精讲点拨
五)达标练习(二)
1、关于本文写景的作用有下边几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是主要的?()
A、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这间也”这句话作铺垫,表现作者的山水之乐。
B、表现琅琊山的胜景。
C、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2、填空:
①《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风光的句子是——————————————————
②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意在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答。)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醉翁亭记》一文从文体上看________________,文中有一句话流传至今,它是———————,———————————————。
⑤《醉翁亭记》作者( ),是( )朝( )家、( )家。他自号( ), 又号( )。这篇文章选自《 》。
⑥《醉翁亭记》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和( )自然结合。
⑦“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代在散文方面有成就的八位名家( )、( )、( )、( )、( )、( )、( )和曾巩。
⑧、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环滁皆山也。
B、太守自谓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将下列语句排列通顺连贯。
①水落而石出者 ②云归而岩穴暝 ③佳木秀而繁阴 ④山间之朝暮也 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⑥风霜高洁 ⑦山间之四时也 ⑧野芳发而幽香 ⑨晦明变化者
正确顺序是:
4、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 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下面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水落而石出者 ②云归而岩穴暝 ③佳木秀而繁阴 ④山间之朝暮也 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⑥风霜高洁 ⑦山间之四时也 ⑧晦明变化者 ⑨野芳发而幽香
A、⑤②⑦⑨③⑥①⑧④
B、⑨③⑥①⑦⑤②⑧④
C、⑨③⑥①⑧④⑤②⑦
D、⑤②⑧④⑨③⑥①⑦
篇8:文言文导学案:《醉翁亭记》文言文导学案:《醉翁亭记》
【题目解说】
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亭的名称,就是由欧阳修用自己的号来命名的。
【走进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诗歌《踏莎行》、《醉翁亭记》。
【背景链接】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
【字词全解】
⒈生难字词
林壑(hè)、琅琊(láng yá)、潺潺(chán)、僧(sēng)辄(zhé)、霏(fēi)携(xié)洌(liè)蔌(sù)酿泉(niàng)翼然(yì)、岩穴(xuè)晦明(huì)朝暮(zhāo mù)酣(hān)、颓然(tuí)
⒉一词多义
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第二个乐)乐趣;
名:①名之者谁:命名②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得:①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②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③卖炭得钱何所营:得到;意:①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②每有会意:意旨③此中有真意:心思;
高:①而年又最高:大②风霜高洁:高爽;
宴:①太守宴也:宴请②宴酣之乐:宴会;
出:①水落而石出者:显露②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出来;
在: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②已而夕阳在山:挂在;
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②云归而岩穴暝:归聚;聚拢
谓:①太守自谓也:命名②太守谓谁:为,是;
秀:①蔚然而深秀者:秀丽②佳木秀而繁阴:植物开花结实,此指繁荣滋长;
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②临溪而渔:靠近③把酒临风:面对
⒊虚词
乎:①在乎山水之间也:于②颓然乎其间者:在。
而: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表承接;②而年又最高:表递进;③溪深而鱼肥:连词,表并列;④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⑤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也:①环滁皆山也:表陈述②山之僧智仙也:表判断③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
⒋词类活用
①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③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④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⑤翼然临于泉上(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⑥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作动词,称呼);
⑦鸣声上下(上下:方位名词作副词,到处)。
⒌古今异义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古义:背着东西的人今义:失败的一方;
③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④颓然乎其间者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⑤野芳发而幽香古义:香花今义:芳香;
⑥射者中古义:投壶今义:射箭。
⒍成语
①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②峰回路转:本意指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④水落石出: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⑤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句段解读】
体会“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的妙处。
此句确是传神笔致。作者在这里仍然细心地选取最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加以描绘。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风声萧瑟,霜重铺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随四季变换,景物自有不同,各有其境界在,出现了四幅扇面,变化有致,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同时,四幅扇面又是互相映衬的,春色如海映衬了秋色肃杀;夏日繁茂映衬了冬景寒冽。
【重点探究】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描写景物时又着眼于一个“醉”字,作者是怎样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的?
【剖析】“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境界。
文中用“太守醉”结束欢乐场面,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地勾勒出全文的主旨。
【主旨归纳】
本文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写作借鉴】
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l)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乌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结构图解】
醉翁亭记
欧阳修
醉景:山水、朝暮、四时
太守醉醉人:滁人游→→众宾欢
以醉写乐醉情:与民同乐
醉
融情入景,借景抒情
句式灵活,骈散相间
我们醉
文美韵律独特,回环往复
【资料集锦】
欧阳修虚心求教
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此后,他时常闲游山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练,含义倍增。
【积累·语文素养的基石】(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C)(3分)
A、环滁(chú)林壑(hè)蔚然(wèi)琅琊(yá)B、翼然(yì)辄醉(zhé)酿泉(niàng)繁阴(fán)
C、酒洌(1iè)野蔌(shù)伛偻(lǚ)觥筹(gōng)D、颓然(tuí)苍颜(cāng)提携(xié)喧哗(xuān)
2、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D)(3分)
A、翼然临于泉上(靠近)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C、野芳发而幽香(香味)D、佳木秀而繁阴(秀美)
3、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答: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弯转,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张开的鸟翅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了。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答: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水山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然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答: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4、填空。(5分)
(1)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最能体现滁人欢乐情状的句子是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3)描写众宾客欢乐的景象的句子是射者中……起坐而喧哗者。
(4)全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
(5)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的句子是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分)
答: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阅读·交流对话的平台】
㈠阅读“已而夕阳在山……庐陵欧阳修也”一段,完成6~13题。(21分)
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已而夕阳在山(不久)②树林阴翳(遮盖)
③鸣声上下(树的上部和下部)④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
⑤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⑥醒能述以文者(记述)
7、翻译句子。(4分)
⑴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答: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在叫,游人离去而禽鸟却在欢乐。
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答: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8、点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3分)
9、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的含义。(3分)
答:太守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乐在与民同乐。
10、课文以(乐)字贯穿全文。(2分)
11、描写山间夕照全景的起句是:已而夕阳在山,结句是:游人去而禽鸟乐也。(3分)
12、文段中共写了太守乐、众宾乐、禽鸟乐三种乐,其中最高境界的乐是太守乐,原因是醉能同其乐。(3分)
㈡阅读《丰乐亭记(节选)》,完成12~15题。(17分)
丰乐亭记(节选)
修(即欧阳修自称)既治滁(即滁州)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潝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批滁州),乐其地僻而事简,又晨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三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亭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辜生无事之时也。
13、概括短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3分)
答:写丰乐亭周围美景及丰乐亭建造情况。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下则幽谷(是,为)(2)顾而乐之(喜欢)
(3)掇幽芳而荫乔木(乘凉,歇阴)(4)于是疏泉凿石(疏通)
13、本文写景也有它的顺序。第一段和第二段写景各主要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3分)
答:按空间转换的'顺序来写的,下→下→中;第二段是以时间顺序为主或以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潝然而仰出。
答: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
②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亭游也。
答: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15、欧阳修在几篇文章都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思想。请你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与民同乐”思想的句子来。(3分)
答:“而与滁人往游其间”“乃日与滁人……府而听泉”“又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综合·展示个性的绿地】(11分)
16、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3分)
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等。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20xx年度国家监测语料库撮了新词500条。继20xx年“被XX”、“楼XX”、“XX门”、“XX族”广为流传之后,20xx年“XX姐”、“XX哥”、“XX帝”、“XX体”以及由“微博”衍生出的“微XX”特别活跃。如“微博控”们运用“微博体”写“微小说”,看“微喜剧”,读“微新闻”,进行“微访”。
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人们走进了一个不再设有严格意义的“把关人”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成了语言创造者,都成了‘造词家’”。新词语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活泼。同时,各种传媒通过热字、热词、流行语来盘点一年的重大社会生活的做法也愈演愈烈。20xx年11月10日,“给力”一词在《人民日报》头条标题中使用,引民舆论震撼。
(1)请给到上材料拟写一个标题:新词语时代来临(或新词语成为时代特征。意思相近即可,必须抓住关键词“新词语”(4分)
(2)依据以上信息,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文中所涉现象的认识。(4分)
答:赞成、否定或辩证看待皆可,并要言之成理。示例1:新词语成为时代特征,是积极的。它们生动活泼地反映生活,也展现了欣欣向荣的社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示例2:新词语的大量涌现,有诸多消极因素。因为新词创造的随意性和使用的泛滥化干扰正常的社会文化生活秩序。
篇9:中学生醉翁亭记导学案中学生醉翁亭记导学案
【原文】: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课文简析】:
这篇著名的游记,是欧阳修人滁州太守时所作。文中记叙醉翁亭的话只有三句:“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作者的主要笔墨,用于描绘醉翁亭所在地琅琊山的景色以及游人的游乐,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由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注释〗环:环绕。 皆:副词,都。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其:代词,指滁州城。 之:舒缓语气,无义。 蔚然:茂盛的样子。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注释〗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潺潺:流水声。 于:从。酿泉:泉水名。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注释〗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回:回环,曲折环绕。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然:......的样子。临:靠近。本义是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是坐落在高处的意思。于:在。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注释〗名:命名。太守:官名。这里是作者用古自指。自谓:自称,这里是用自称(即醉翁)来命名的意思。
○只说“太守”而不称其名,为文末“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设伏。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同宾客来到这里饮酒,喝少量的酒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
〖注释〗号:取别号。 曰:叫做。 年又最高:年纪最大。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注释〗意:里指意趣、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别有用心。乎:于。介词。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注释〗 得:领会。 寓:寄托。后一句的两个“之”,都代“乐趣”。“得之心”“寓之酒”,即“得之(于)心”“寓之(于)酒”,介词“于”均省略。
□以上是第一段。开头一句“环滁皆山也”概括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然后用“望”“行”二字把读者的视线由“林壑尤美”的西南诸峰,引向“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泻出于两峰之间的酿泉,引向泉上的醉翁亭。这样,不仅让读者了解醉翁亭的所作方位,而且通过层层烘托,突出了醉翁亭之美,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接着写亭的得名,引出太守寄情山水之乐。醉翁亭是怎样得名的呢?“太守自谓也。”但太守谓谁,暂且不提,埋下伏笔,直到全篇结句点出。这样使文章曲折有致,收到首尾照应直到效果。在说明醉翁亭命名原委以后,文章接着写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就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地引出“乐”字。自然过渡到抒发胸臆,并以“乐”为主线,把全篇各部分串连起来,形成统一的艺术整体。
第二部分(第二段):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幻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注释〗若夫:用在段的开头,用来表示提出另事。可译为“像那”。 而:就,表顺承的连词。霏:雾气。 开:散。 归:回,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来。 暝:昏暗。 晦:阴暗。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春天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夏天美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秋天天高气爽,霜露洁白;冬天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
〖注释〗芳:香花。发:开放。 佳木:好看的树木。 秀:开花,草木繁盛,这里指滋长的意思。繁阴:浓阴。.
○“风霜高洁”是一种并提式结构,要理解为“风高霜洁“的意思。因为风可以说高,但不能说洁;霜可以说洁,但不能说高。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物不同,人们的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前两个“而”是连接时间状语和谓语的连词,表示偏正关系;后一个“而”是表示顺承关系,连接两个分句。
□以上是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文意加深一层。“若夫”表示承接上文,另提一事。先写朝暮变化之美。生动表现了琅琊山“晦明变化”的'朝暮景象。接着写四季变化之美,一季一幅画面,都选取了最富有季节特点的景物,无不情状俱到,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朝而往”以下四句,写出了流连山中四时美景的无穷乐趣。
第三部分(第三段):写太守、众宾、游人之乐。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旅游。
〖注释〗至于:连词,用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一事。 伛偻:腰背弯曲,“伛偻”用指老人。提携:被搀领着走,指小孩。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来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酿酒,泉水香,酒清而甘醇;山中的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在面前摆着,这是太守举行酒宴。
〖注释〗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渔:捕鱼。酿:酿造,利用发酵作用制造酒。 洌(冽):貌清澈。 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的菜,俗称“野味”。指山猎获的野味。肴,指做熟的鱼肉。 蔌:菜蔬。 杂然:交错的样子。
○鱼、酒、肴、蔌,皆取之当地,深得游宴之乐。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
〖注释〗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记数用的签子。
【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注释〗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照应上文“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文意又深一层。
□以上是第三段,是全篇的主要部分,描写最细腻,感情也最强烈。“至于”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前面写欣赏美景之乐转到写众人游宴之乐。先写滁人之游,表现了滁人和平生活之乐,再写太守之宴,表现了太守与民众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态。这里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显示了太守政事的清简。
第四部分(第四段):写太守醉游归来,自得其乐。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
〖注释〗已而:不久,后来,表示在某事之后的意思,是古文中一个比较固定的词组。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雀到处鸣叫,这是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了。
〖注释〗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去:离开。
★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 琵琶行导学案答案
★ 《致橡树》导学案
★ 蜀道难导学案
★ 导学案心得体会
★ 《醉翁亭记》作业本答案
★ 八年级桃花源记导学案
★ 朱自清《春》导学案
★ 《观潮》导学案及赏析
★ 离骚的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