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祝福》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鲁迅《祝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鲁迅《祝福》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理顺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命运与作品感情基调。
3.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结合文体分析文章。
学习重点理顺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体味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彷徨》收入了鲁迅《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本文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的流弊和荼毒。
2、文体知识: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3、祝福的习俗:“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宰杀家禽,置备牲肉,并将牲品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
1、字音积累
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不更()事谬()种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
2、字形积累
3、字义识记
俨然:讪讪:
怔怔:怨府:
沸反盈天:
二、文学常识:
1、《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
2、小说三要素是、、。小说的情节包括、、、四部分。
3.文中“四书”指、、、,“五经”指、、、、五部经典著作。
三、文本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顺序包括顺叙、倒叙和插叙),这种写作方式的好处是什么?
3、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
4、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
顺序情节内容时间
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
5、本文什么地方给你感受最深?说一点理由。
四、合作探究: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
第二课时
[知识积累]
1、文化常识: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三从四德:“三从”为“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宋明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2、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还有补叙、分叙)。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故事的一种方法,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它可以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这种写法叫插叙。它可以帮助的展开,丰富作品的内容。
3、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
②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
③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④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⑤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
[学习过程]
一、研习文本
1.细读并画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思考它有哪些作用?试分条论述(至少3条)
2.研究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发生的时间:以“春天”为突破口,以“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为话题分析课文:
(1)写出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的时间、遭遇事件及所处文中位置
(2)文中春天是指什么?为什么说祥林嫂没有“春天”?
(3)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
二、合作讨论,形象分析:
1.找出描写鲁四老爷的语句,分析其形象特征?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与祥林嫂的死有何关系?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
4.分析祥林嫂形象:
(1)分析祥林嫂两次到鲁镇的肖像描写,第二次有什么变化?从中反映了什么问题?
(2)分析临死前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三、写作练习
课文中作者没有写出鲁四老爷的肖像,请你通过想象,选择一个场景,刻画鲁四老爷的肖像,特别是眼睛。字数为200字左右。
第三课时
[学法指导]
1、细节描写分析: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肖像(表情变化、服饰)、语言、行动、心理活动、事物细节描写等。
2、如何学鲁迅的文章:鲁迅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的主将。一提起鲁迅的文章,就会想到他以笔作刀枪的战斗精神。“鲁迅先生的笔就是一把利剑,直接刺向他那个时代的丑恶和黑暗”。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所以学鲁迅的文章,一定要结合鲁迅的精神,分析病态社会下人物命运悲苦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能力提升:关注人物刻画时的细节
1、鲁迅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本文几处描写了祥林嫂的眼睛?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
2、分析祥林嫂与“我”、四婶、大家及柳妈的对话时的语言描写。
3、分析祥林嫂的行动描写
4、“我真傻,真的”在全文出现多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二、研讨: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三、基础检测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寒暄(xuān)踌蹰(chóu)朱拓(tuò)百无聊赖(lài)
B.监生(jiàn)惴惴(zhuì)俨然(yǎn)少不更事(jīng)
C.间或(jiàn)形骸(hái)谬种(miù)沸反盈天(fèi)
D.陈抟(tuán)驯熟(xùn)炮烙(pào)咀嚼鉴赏(jǔ)
2.选出对下列词语或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寒暄(太阳的温暖)形骸(身体)收敛(收拢聚集)
B.蹙缩(紧缩)间或一轮(偶而)歆享(喜爱、羡慕)
C.沸反盈天(满)窈陷(幽远)安逸(安闲)
D.鄙薄(轻蔑)折罪(抵作)素不相识(向来)
3.选出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军训结束那天,我们举行队列表演,下午三时,操场上歌声嘹亮,沸反盈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B.老师为我们订复习资料,可我身边没有钱,连借几位同学,也都没有,百无聊赖,只得请假回家。
C.这几天天气闷热,上床以后总是惴惴不安,难以入睡。
D.前有警车当道,后有群众追赶,歹徒走投无路,扔下凶器,向警察投降。
4.下句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四婶,〔〕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懒()馋,〔〕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
A.只有因为或或而且
B.唯独由于非即或者
C.只有因为非即或者
D.只有因为或或甚至
四、以《祝福》为例,评论鲁迅是如何描写“死”的(或者说如何批判一个病态社会的)?
五、总结
六、布置课后练习
七、反思质疑
鲁迅《祝福》教学设计2【设计意图】
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贯穿于学生一切活动之中的。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研究性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阅读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必然是今后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向。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研究性教学方式,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式学习。
【设计提要】
本设计由4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熟悉课文,展示研究方向,小组明确探究目标;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三课时:小组探究成果交流。第四课时:完成研究小论文。
【设计实施】
第一课时
1、熟悉课文: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旨在让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一个大概了解。
2、展示研究方向,明确探究目标:教师将课文分为四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又列若干小课题,具体如下:
⑴ 人物鉴赏:
① 祥林嫂;
② 鲁四老爷;
③ 柳妈;
④ 卫老婆子;
⑤ 四婶;
⑥ 祥林嫂的婆婆;
⑦ 我。
⑵ 情节鉴赏:
① 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
② 祥林嫂死因探究。
⑶ 环境鉴赏:
① 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
② 祝福景象的描写及其作用;
③ 文中关于雪的描写及其作用。
⑷、表现手法鉴赏:
① 人物刻画方法;
② 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③ 以上课题用投影展示出来;为使每个大课题都有人研讨,规定每一大组挑选一个大课题。
第二课时
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明确了任务,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课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选相同子课题的为小组,充分交换意见后,每个大课题组推推举1~3位同学在下节课内展示本组研究成果。
第三课时
小组探究成果交流。每个小组推荐1~3名同学上讲台陈述本组的研究成果,要求每人发言不超过四分钟。
第四课时
课内完成研究小论文。在小组研究成果陈述的基础上。老师提供下列小论文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题目有:
1、祥林嫂的反抗精神。
2、祥林嫂死因探究。
3、祥林嫂个人简历。
4、文题祝福之我见。
5、(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人物形象之我见 。
6、雪景作用之我见。
7、描写祝福景象的意义。
8、祥林嫂生活圈内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剖析 。
9、祥林嫂内心世界探究。
10、对祝福人物刻画的一点看法。
【教后小记】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在具体实施中情况有些变化:
1、课题的分组。有些组自己重新组合,没有按老师的指定。
2、课题的布置。有些组自选了课题。
3、是课时安排。计划一课时陈述研究成果,在实施过程中完成不了,实际操作中增加了一课时。四是研究性小论文。老师虽然提供了一些论文题目,但同学们没有拘泥于这些题目,如有的`写论祥林嫂的笑,有的题目是祥林嫂眼睛发光的原因等等。
学生的研究成果,虽然很多体现的是资料的整合,但也有不少独到的新观点。课后,我将这些观点进行整理,成为了我宝贵的教学参考资料。学生的研究小论文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文中不少观点,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限于篇幅,恕不列举。
【教后感触】
1、课堂研究性学习确实改变了学生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在学习中主动探索,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2、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特殊伙伴,特殊性表现在老师要点拨,要引导,要有中肯的评述。
3、研究性教学对老师要求更高了,课内老师讲解是少了。但老师的备课要更加细致、全面。
4、不要低估学生的学习探讨能力。中学生,尤其是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搜集资料能力、整理资料能力等等,怎样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
鲁迅《祝福》教学设计3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目标:A、引导学生探究、理解《祝福》的主题。
B、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性格的复杂多样性。
教学重点:小说的主题(包括小说标题的含义、小说的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等)
教学难点 :小说主要人物性格(祥林嫂性格的探究、造成悲剧的原因
参考资料:《教参》、《中国现代文学史 》、《鲁迅作品研究》等
授课步骤:
一、课前预习
(一)应注意的正确读音
祝福 暂寓
享用 悚然 照例 胆怯 即刻 谬种 负疚 形骸 两颊
窥探 荸荠 讪讪 窈陷 洞穴 歆享 牲醴 朱拓 监生
蹙缩 剥豆
炮烙 陈抟老祖 间或一轮 捺上花冠 不更事
(二)应掌握的词语
书上的:朱拓 形骸 讪讪 窈陷 歆享 牲醴 不更事 间或一轮 沸反盈天
补充的:暂寓(暂时居住)
本家 鄙薄 大抵 聘礼
(三)要注意的字型
寒暄 (喧) 烟霭(蔼) 走投无路 (头) 形骸 (骇 劾) 惴惴 (揣 湍)
(四)要知道的常识
康有为 四 书
送 灶 祝福 国子监(监生)
(五)具体语境中理解词义
投机:谈话总是不投机。(见解相同)
他是一个投机取巧的人。(利用时机谋取私利)
踌躇:我在极短的踌躇中,想…… (犹豫)
什么踌躇,什么计划,都挡不住三句问。(犹豫的事)
看他踌躇满志的样子。(得意的样子)
俨然:四叔俨然的 陪着。(形容庄重、严肃)
村庄里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这孩子说起话来,俨然是个大人。(好像)
但是:她但是呜咽,说不出话来。(只是)
本来他说要来的,但是没来。(表转折的连词)
二、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
(一)导入新课
1、回忆鲁迅及其作品
2、关于《呐喊》和《彷徨》(这两部小说集的大概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二)交代时代背景( 教参第2页“背景及意义”)
把握要点:适应新文化运动的需要,抨击、揭露封建文化思想,推进
民主新文化的进程。
三、小说情节概括(教参第五页“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一)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
序幕 —— 写祝福景象
结局 ——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 祥林嫂初卖改嫁
高潮 ——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再写祝福景象
(二)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概括祥林嫂的悲剧人生
开端——丈夫死后逃出婆家,第一次到鲁镇四老爷家做佣工
发展——被婆家抓回买给山里的贺老六做老婆
高潮——夫死子亡,第二次到鲁镇四老爷家做佣工
结局——沦为乞丐,在鲁镇人们祝福时寂然死去。
四、人物形象分析( 教参第2——5页)
(一)小说三次写到“祝福”,在鲁镇人们祝福时,祥林嫂都在做什么?(此问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女主人公的际遇的悲惨和不公)
第一次“祝福:(彻夜干活 “一人担当” 能干 受称赞)
第二次“祝福:(只能烧火
“不得沾手”)
第三次“祝福:(满怀恐惧,寂然死去)
分析要点:生活悲惨 命运不公
(二)小说三次写到祥林嫂的分析外貌,都有什么变化?(此问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的外貌变化, 挖掘其社会根源。)
初到鲁镇时的外貌:(死了丈夫,悲哀,但年轻,精神还好)
再到鲁镇时的外貌:(夫死子亡,十分悲哀,精神不济,)
临死前的外貌变化:(被赶出门,成为乞丐,精神已彻底麻木)
分析要点:精神打击一次比一次大 每况愈下
(三)讨论:(教参第4页 “封建思想”“祥林嫂的心理”)
(这些讨论意在引导学生全面把握祥林嫂性格的多样性,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主题的关系上加深对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该小说的主题。)
祥林嫂是否有过幸福和满足 ?
祥林嫂是否有过反抗和抗争?(参见教参第5页)
婆家凭什么将她抓回?
为什么要捐门槛?
对她精神打击最大的事情有哪些?
为什么要捐门槛?
对她精神打击最大的事情有哪些?
有人说,祥林嫂之死,鲁四叔是首恶,柳妈等是帮凶,你怎样看?(参教参第5页)
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是什么?(社会原因——参见教参第4页“封建思想”)
(内在因素——参见教参第4页“祥林嫂的心理”
参见教参第14页最后一段)
分析要点:封建思想毒害当时社会的人们, 封建礼教害人、吃人。
(四)概括人物形象(教参3——4页)
祥林嫂:勤劳、善良、能干的劳动妇女,但咱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摧残下一步步走
向死亡。
四老爷: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捍卫者。
“ 我 ”:思想进步、有同情心,但软弱的小知识分子。
五、分析小说的环境(教参第3页;“冷漠的社会环境”)
(一)对祥林嫂的不幸,她周围的人持什么态度?
(二) 祥林嫂被逼着一步步走向死亡,与哪些人有关?究竟谁是真正的刽子手?
明确要点:封建统治造成国民愚昧和冷漠,这正是祥林嫂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
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刽子手。
六、主题探讨
(一)《祝福》的主题是什么?
通过描写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二)作者以“祝福》为标题的含义?
第一,在情节结构上起线索作用。
第二,在思想内容上讽刺揭露现实、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七、作业布置
(一)试比较祥林嫂和秀禾(电视剧《橘子红了》)的性格和命运。(练笔)
(二)书后作业第四题
鲁迅《祝福》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特别是对社会环境和人物命运的把握。
2、深刻认识作者塑造祥林赛形象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祥林嫂的悲剧及其典型意义。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疑难之处并做好标记,准备课堂质疑。
2、搜索并整理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谈话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价《红楼梦》。他自己也是“横眉冷对千夫指”。可见,鲁迅是拥有一双慧眼,看穿了社会的阴暗、世态的炎凉,塑造了无数个被炎凉包裹、直至吞噬的“小人物”。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笔下另一位令人同情的人物——祥林嫂,感受一下她的悲剧命运。
二、学习过程
(一)走进鲁迅——冰凉裹身
阅读,整体把握并初步了解社会环境。环境是人物命运的土壤,鲁镇是典型环境。通过阅读,谈谈对鲁镇的整体印象。
明确:
自然环境:冰冷沉郁(灰白色的沉重的万云,天色阴暗,雪花漫飞)
人文环境:落后、陈旧(鲁四老爷大骂康有为、书房环境、祝福场景)
人际关系:虚伪、淡漠(鲁四老爷对“我”的寒暄、众人对祥林嫂之死的反应)
整体印象:鲁镇——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展示地”,这里气氛沉重、压抑,时时透出令人不寒而栗的冰冷,这就为小说笼罩上了一层幽暗阴郁的色调,暗示了人物命运的悲惨。
(二)三见祥林嫂——怎一个“惨”字了得
课文主要对祥林嫂进行了三次外貌描写,记录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发展过程。梳理课文,完成下表:
分析:祥林嫂的境遇可谓每况愈下。从第一次描写我们能看出她虽贫困、悲痛,但还有活力;从第二次描写我们看出她已经极度悲哀,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从第三次描写我们看出她已经绝望、麻木。三次描写层层深入,对照鲜明,震撼人心。
2、质疑:祥林嫂初来鲁镇不过二十六七岁,至死前后大约五年时间,课文中却写道“头发已经全白”,这是否太夸张了?
明确:并无夸张。祥林嫂生前饱受折磨——丧夫失子、再嫁的耻辱感、灵魂的有无,使她一次次陷入悲剧的泥淖,厄运已经把她折磨成非人非鬼、非死非活的模样,所以容貌与年龄很不相符。
3、品味:祥林嫂说“我真傻,真的”表达了她怎样的情感?作者反复提到她说这些话的用意何在?
参考:表达了祥林嫂内心的巨大悲痛。作者有意重复这段话,意在表明儿子被吃掉这件事对祥林嫂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她在走投无路、失去精神依托之后内心留下了严重的创伤,只能以反复向别人诉说来减轻内心的痛苦。可惜的是,人们在反复咀嚼和赏鉴过她的悲哀之后,却报以厌恶和唾弃,反映出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世态的炎凉。
4、思考:鲁迅说过,中国人从来都没有争取到“人”的资格,最多不过十奴隶的资格。这种国人的悲剧性集中体现在了祥林嫂身上,请简要梳理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明确:
5、总结: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安分、善良,对生活的要求很低,却深受社会和命运的践踏、摧残和愚弄,直至被吞噬。惟其无辜,愈显社会无理。
(三)细品题目——意蕴深远
交流:围绕小说为什么以“祝福”而不以“祥林嫂”为题目这个问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提示:
1、从作品的主题切入:鲁镇是典型环境,祝福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场景。祥林嫂和当时社会的矛盾通过祝福集中表现了出来。祝福时,四婶的一声断喝——“你放着罢,祥林嫂!”使她的境况急转直下,迈向死亡之路。就连柳妈也在祝福前给祥林嫂出了个难题,让她对灵魂的有无充满了疑虑,给她的死亡之路布满了阴影。这些都是鲁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
2、从作品的线索如受:作品开篇就是以祝福场景拉开小说发展的序幕;中间又一再提到祝福;最后又在祝福声中结束。祝福是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是展示人物性格的舞台。
3、从作品的艺术手法切入:祥林嫂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祝福的欢乐气氛与祥林嫂的惨死形成强烈对比,“以乐写哀,倍增其哀”。
(四)告别祥林嫂——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1、探究:祥林嫂的悲剧根源。
有人说,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有人说,祥林嫂是被鲁四老爷等极端冷酷的人“杀”死的;也有人说是柳妈的一席话葬送了祥林嫂;还有人说是不幸的命运害了她。全班分组讨论: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2、作业:祥林嫂凄凉地告别了这个世界,留给我们无尽的哀思。掩卷沉思,你是不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现实生活中,你可曾有过无助的感觉?此时你觉得世界是“充满爱”还是“浓黑的悲凉”?如若遇到“祥林嫂”,你是真诚地帮助,还是无视地走过?请拿起手中的笔,记下深刻的体悟,留下深沉的思索。
★ 祝福教学设计
★ 鲁迅祝福课件
★ 鲁迅《祝福》读后感
★ 祝福 鲁迅朗诵
★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 祝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一等奖
★ 关于鲁迅《祝福》观后感800字
★ 祝福节选鲁迅阅读答案
★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