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文学网

《卖花声立春》阅读答案及赏析(共11篇)

【简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卖花声立春》阅读答案及赏析(共11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在此,感谢网友“xswedc”投稿本文!

《卖花声立春》阅读答案及赏析

篇1:《卖花声立春》阅读答案及赏析

黄景仁

独饮对辛盘①,愁上眉弯。楼窗今夜且休关。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②更簪欢③,旧例都删。到时风雪满千山。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注】

①辛盘:元旦时以葱、蒜、韭、蓼蒿、芥杂和的食品,取迎新的意思。

②书贴:立春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③簪欢:立春日簪幡胜为欢。古时立春日,人们剪彩为小幡或胜(一种妇女的头饰),插在头上。

1.“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2.“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一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独站楼窗前,作者仿佛看到前些时候随河水流入大海的落花又被燕子衔回。前些时候见到落花已满怀愁绪,而今见落花被燕子衔回,实在无奈,表达了作者挥之不去的.忧愁情绪。

2.运用了拟人和衬托的表现手法。以“老”“顽”二字,将春拟人化,形象生动;在写年华易逝时,不正面描写,而是以春“年去年来常不老”侧面衬托出人的渐渐老去,这样写,含蓄地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的无奈。

简析

这是一首在立春时写的伤感之作。立春,本是高兴的日子,可是,作者的内心却绝望至极,恨光阴年年如是。独自饮酒,表现出内心的忧愁。独站楼窗前,仿佛看到前些时候的落花又被燕子衔回,反映出作者内心深处有说不出的无奈,挥之不去的愁绪。对于“书贴”“簪欢”这些习俗,作者已然了无兴趣,而想到的只是千山的风雪。结尾处,作者情绪达到极点,不说人渐老,而反说春“常不老”,以一句“春比人顽”作结,表达了对现实已不抱希望。

篇2:《卖花声·怀古》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卖花声·怀古》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中吕 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阅读训练及答案

(1)首句“美人自刎乌江岸”,是以_______的典故反映________的历史。

(2)词人选取三则历史材料,有无辜而死的个人悲剧,有战火熊熊的众生劫难,也有戍边无归的军人悲哀,虽然角度不同,却揭示了一个共同主旨:________。

(3)整个作品在叙述史实的基础上直抒胸臆,情调沉郁悲凉,“长叹”中饱含着__________的复杂感情。

答案:

(1)虞姬自刎,楚汉战争。

(2)连绵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只是灾难。

(3)忧国忧民而又无可奈何。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②。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③。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 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②隋堤古柳: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称为“隋堤”,即今江苏以北的运河堤。缆龙舟:指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今扬州市)事。③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1.两首曲语言比较凝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发无限感慨于不发感慨中,前曲 ,代表了张可久散曲的特色,后者 体现了“曲野”的本色精神。(2分)

2.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5分)

试题答案:

1、前曲典雅工巧或含蓄隽永;后者不避口语,畅达泼辣,(或几近俚语,脱口而出;通俗直白)(每空1分)

2、总析:两首曲子都是咏史用典,寄托历史兴衰之感叹,对劳苦大众的历史命运给予深切的同情。 (1分)

如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以景做结,寓情于景(2分),春意阑珊的凄清景象和前三句所写的繁华盛事形成鲜明对照,一兴一衰,一乐一哀,间接抒发无限感慨(2分)。

如果认为以“读书人一声长叹”作结好,则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2分),最后的“叹”字,一是叹国家遭难,二是叹百姓遭殃,三是叹读书人无可奈何,含义丰富,耐人寻味(2分)。

翻译:

美人虞姬自刎在乌江岸,战火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徒然老死在玉门关。伤心啊!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赏析:

第二首更有新意。这首在手法上似乎与前首相同,也是列举三事:一是霸王别姬的故事,二是吴蜀破曹的故事,三是班超从戎的故事。看起来这些事彼此毫无逻辑联系,拼凑不伦。然而紧接两句却是“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说到了世世代代做牛做马做牺牲的普通老百姓,可见前三句所写的也有共通的内容。那便是英雄美人或轰烈或哀艳的'事迹,多见于载籍,但遍翻二十四史,根本就没有普通老百姓的地位。这一来,作者揭示了一个严酷的现实,即不管哪个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于末路穷途的英雄美人。在这种对比上,最后激发直呼的“读书人一声长叹”,也就惊心动魄了。这个结尾句意义深刻且耐人回味。“读书人”可泛指当时有文化的人,也可特指作者本人,他含蓄地要表达这样的含义:其一,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历史与现实,寄寓着丰富的感情,有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叹惋,有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责难,有对“争强争弱,天丧天亡,都一枕梦黄梁”的感伤。其二,用文化人的思想眼光去理解看待历史与现实,能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显得真实准确。最后的“叹”字含义丰富,一是叹国家遭难,二是叹百姓遭殃,三是叹读书人无可奈何。在语言风格上,此曲与前曲的偏于典雅不同,更多运用口语乃至俗语,尤其是最后一句的写法,更是传统诗词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种将用典用事的修辞,与俚俗的语言结合,便形成一种所谓的“蒜酪味儿”和“蛤蜊风致”,去诗词韵味远甚。两首相比,这一首是更为本色的元曲小令。

这两首怀古元曲,在内容上极富于人民性,无论是抨击社会现实,还是审视历史,都称得上是佳作。

篇3:《卖花声·悟世》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卖花声·悟世》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肝肠百练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

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竹篱茅舍。

(1)这首散曲题为《悟世》,请简析作者“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曲子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看透世事——名利富贵,心灰意冷;安贫乐道,清贫自守。(作者所悟就是曲子的主旨。前后共两方面,意思相符即可。)

(2)比喻,如将肝肠比作百炼的铁石,富贵比作梦境,功名如杯弓蛇影一样虚幻;排比,前三句构成排比;用典,曲中“枕上碟…‘酒中蛇”都是运用典故。

注释:

1、悟世:即对人世之悟,对人世的理解、看法。这里指作者历尽坎坷,饱经风霜后悟出了世态炎凉,看透了世情的黑暗。

2、百炼:喻指屡经磨练。

3、枕上蝶:喻指虚幻的梦。庄子曾说自己梦中化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公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4、酒中蛇:用杯弓蛇影的典故,出自《晋书·乐广传》。这里指虚幻不可捉摸之事。

5、尖风:利风。形容寒风如尖针刺骨。

6、薄雪:急雪。

7、残杯冷炙(zhì):残剩的酒菜,这里指危势利社会中受到冷遇。冷炙:指已冷的菜肴。杜甫《奉赠韦左丞丈》:“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8、清灯:清冷的油灯。

9、竹篱茅舍:象征远离闹市的清贫生活。

译文:

侠义肝肠千锤百炼像炉中的钢铁,荣华富贵有如三更枕上蝶似的梦幻。功名两字恰似杯弓蛇影全是庸人自扰。世道似尖利寒风,人情似疾风中翻卷如刀的薄雪,人世凄凉,一盏灯照着一杯剩酒和半盘冷菜,还是掩好灯守着这竹篱茅舍。

赏析:

《卖花声·悟世》是元曲作家乔吉创作的散曲。此令开篇,即用一个简洁的鼎足对,指出作者的意志犹如久经锤炼的钢铁,而富贵功名则宛若枕上蝶和酒中蛇,虚幻缥缈。作者在后半部分直言隐居时困顿窘迫的生活:一幢破旧的竹篱茅舍.屋外寒风刺骨,雪花飘飞;屋内残酒剩菜,寒气逼人。一贫如洗的知识分子一边用剩酒残羹果腹,一边则只能在竹篱茅舍中,在如豆青灯之下苦读。作者宁愿清贫,不改其志,依然鄙薄世俗追求,自守高尚的人生节操,表现了元代士人安贫乐道的人生价值取向。

乔吉这支《卖花声》结构十分简单,全曲虽只有六句,却细致地描绘出了一位饱经风霜的文人的生活境遇和他的思想世界。

“肝肠百炼炉间铁”,起句一语双关。刘琨《重赠卢谌》有言:“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句既指自己久历磨难,备尝艰苦,就如同钢铁一样被锻造,也指人像那炉中的钢铁一样,变得坚硬冰冷,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接下来“富贵三更枕上蝶”一句语出《庄子·齐物论》,庄子曾在梦中幻化成蝴蝶,但醒来之后发现自己不过是庄子,喻指所谓的富贵荣华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境。

“功名两字酒中蛇”用的是“杯弓蛇影”的.典故。相传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以前经常往来,但不知何故,很久都没有来家拜访,于是便设宴款待他。酒席之上,乐广问他的朋友为何久不来家,朋友说以前来吃饭的时候看到酒杯中有蛇,回去便病倒了。乐广听后便告诉他那是墙上的弓在酒杯里投下的倒影,朋友明白之后病便不治而愈了。这句和上句一样,指那功名也是虚幻之物,不必为此劳心劳神。

这两句同时援引了“庄周梦蝶”和“杯弓蛇影”两个典故,充分表明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否定及蔑视,带有很强的讽刺意味,也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领悟,和“悟世”的主题相对。

前三句可以说是直抒胸臆,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础,从句式上来说是典型的鼎足对。“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清灯竹篱茅舍”,这三句的内容很浅显,描述的始终贫寒凄苦的生活,是乔吉的自我写照。寒风刺骨,雪花飞舞,家里只剩下一些残羹冷炙。住的是竹篱茅舍,到了夜晚灯光昏黄,自己还得在那如豆粒般大小的灯光下读书,生活是何等的清苦。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雪花、残羹、灯火、竹篱茅舍等事物,加之“尖”“薄”“残”“冷”等形容词清楚地描述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读书人没有地位,过着饥寒交迫生活的现实,引发人的深思。这也是前文作者为何会感叹富贵功名如梦幻的原因,到此,叙事与抒情很自然地便融为一体,丝毫没有生涩之感。

这支曲子内涵丰富,包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乔吉一生落魄,怀才不遇,经过多年的漂泊,饱尝世间人暖,终于感悟到一切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空。心灰意冷的乔吉在破败的居所中写下了此曲,读者从中也可以感受到一种苍凉的悲剧气氛。总体来说,这支《卖花声·悟世》用词清丽典雅,语调婉转和谐,足以表现其艺术风格。

篇4:张舜民《卖花声·题岳阳楼》语文阅读答案及诗词赏析

张舜民《卖花声·题岳阳楼》语文阅读答案及诗词赏析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⑵。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⑶。

醉袖抚危阑⑷,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⑸。

注释

⑴卖花声: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⑵敛芳颜:收敛容颜,肃敬的样子。

⑶阳关: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古曲《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引申谱曲,增添词句,抒写离情别绪。因曲分三段,原诗三反,故称“三叠”。

⑷危:高。

⑸长安:此指汴京。

此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时。

⑴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3分)

⑵ 结合词句,简析这首词中表达的多种思想感情。(4分)

(3)此词开头结尾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任选一处试作赏析。

答案:

⑴ 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濛的秋天景象,渲染了一种浩淼但又凄迷的意境,烘托了作者被贬的悲凉心境。(3分;景象1分,意境1分,作用1分)

⑵ 这首诗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眷恋,“何人此路得生还?”表达了词人对被贬的怨愤(悲痛),“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表达了对君王的期待(回朝廷效力的愿望)。(在三种情感中写出一种并有分析得2分,能写出两种并分析即可得4分)

(3)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开头呈现的是一幅萧疏的景象:秋风里,万木凋零,树叶在君山之上纷纷飘落:洞虞湖,水天一色,烟波浩渺,茫茫无际。写出了词人失意惆怅的心情。结尾处作者回首远望,夕阳西下,天边一片残红。这既有难言的愤懑,也有无限的眷恋。(意对即可)

二:

1.上阕“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深意?(5分)

2.下阕“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词说说它的妙处。(6分)

参考答案:

1.王维在渭城送别受朝廷派遣出使安西的元二,作《渭城曲》即本词中所提的《阳关》曲。(《阳关》本为王维的诗1分,送别友人之作1分。)词人此时是遭贬南行的迁客,不是奉命出使的使臣,化用此典,说请不要唱《阳关三叠》这样的送别曲了。在劝止中包含着悲苦和哀怨。作者怕听了这首送别曲,会加深已经难忍的迁愁谪恨,情辞恳切而沉痛。(每句一层,每层1分。)

2.这首词表达的是作者无端遭贬的愁恨以及思君、忧国、怀乡等复杂的感情。(2分)而这两句因夕阳而念及国君和故乡,不仅借景抒情含义蕴藉、耐人寻味,而且也给全词的意境增添了悲壮的色彩,很有感染力。(4分)

三:

1.简析上阕中“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在词中的表达效果。 (6分)

2.请结合诗句简析下阕抒发的复杂情感。(5分)

参考答案

1. (6分)《阳关》本是王维在渭城送别友人元二时写的诗,词人此时是遭贬南行的迁客,不是奉命出使的使臣,说请不要唱《阳关三叠》这样的送别曲了。(2分)在劝止中运用典故(2分)含蓄地表达了遭贬的悲苦和哀怨,情辞恳切而沉痛。(2分)

2.(5分)放眼远眺,只见白云在悠闲地飘动,情绪随之松弛;(1分)下句突然扬起,“何人此路得生还”倾吐了词人的心声,表达了无尽的悲哀与痛楚;(2分)结尾因回首夕阳而念及家国,既有难言的愤懑,也有无限的眷恋。(2分)

赏析:

《卖花声·题岳阳楼》是宋代画家、词人张舜民的词作。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道出了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词沉郁悲壮,扣人心弦,写得层次分明,情意厚重,深挚含蓄,悲壮凄凉,将作者对无端遭贬谪的迁愁谪恨写得淋漓尽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此词道出了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词沉郁悲壮,扣人心弦。

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首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第三句词笔转向楼内。此时词人正楼内饮宴,因为他的身份是谪降官,又将离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气氛显得沉闷。“十分斟酒敛芳颜”,说明歌妓给他斟上了满满的一杯酒,表示了深深的情意,但她脸上没有笑容。“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杯敬意。“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深得其妙。

四、五两句,凄怆之情,溢于言外;百端愁绪,纷至沓来。《阳关曲》本是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入乐府时名《渭城曲》,又名《阳关曲》,送别时歌唱。其辞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写情景,与此刻岳阳楼上的饯别有某些相似之处。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他因写了一些所谓反战的“谤诗”,被从与西夏作战的前线撤了下来;此时他不但不能西出阳关,反而南迁郴州。这两句熔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于一炉,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的就是胸中久抑的悲慨。

过片承“酒”而来,将视界再度收回楼前,写词人带着醉意凭栏独立。仰望天空,只见天淡云闲;回首长安,又觉情牵意萦。浓烈的抒情中插入这笔写景,使感情更为顿宕,深得回旋纡回之妙。“醉袖”二字,用得极工。不言醉脸、醉眼、醉手,而言醉袖,以衣饰代人,是一个非常形象的修辞方法。看到衣着的局部,比看到人物的面部表情,更易引起人们的想象,更易产生美感。从结构来讲,“醉袖”也与前面的“十分斟酒”紧相呼应,针线亦甚绵密。“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使全词做到了有张有弛,疾徐有致。由于感情上如此一松,下面一句突然扬起,便能激动人心。“何人此路得生还”,完全是口语,但却比人工锻炼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它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具有悠久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性,负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痛楚。

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内心深处的矛盾。这里的结句用的是宋人独创的脱胎换骨法。费衮说此诗用白乐天《题岳阳楼》诗“换骨”。所谓换骨,就是”以妙意取其骨而换之“(释惠洪《天厨禁脔》)。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

这首词在内容层次上有很大的跳跃,但结构安排自然得体,了无痕迹。全词起伏跌宕,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感情,深沉真切,动人心魄。这是一首格调很高、有较强感染力的好词。

篇5:卖花声张舜民阅读答案 翻译 赏析

,这是北宋著名诗词人、画家、文学家张舜民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

原文: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卖花声・题岳阳楼字词解释:

⑴卖花声: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⑵敛芳颜:收敛容颜,肃敬的样子。

⑶阳关: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古曲《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引申谱曲,增添词句,抒写离情别绪。因曲分三段,原诗三反,故称“三叠”。

⑷危:高。

⑸长安:此指汴京。

卖花声・题岳阳楼翻译:

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歌女斟满一杯酒,敛起笑容,要唱一首送别歌。我不是当年王维在渭城送别西去的客人,请不要唱这曲令人悲伤的《阳关》。

酒醉后,手扶楼上的栏杆举目远望,天空清远,白云悠然。被贬的南行囚客有几人能从这条路上生还呢?回望处,夕阳映红了天边,那里应该是我离开的京都长安。

卖花声・题岳阳楼阅读答案:

试题:

1.“自是长安日下影”中。“长安”和“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3.“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中“满”和“新”二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4分)

4.简要赏析“又看暝色满平芜”一句中“满”字的妙处。(5分)

5.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答案:

1.借代、比喻。(2分。每点1分)

2.①远离君王(或遭受放逐)的苦闷;②流落江湖的孤独;③思乡(或思君)的惆怅。(4分。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4分)

3.满:动态(1分)地表现了夜色渐深的过程(1分),新:暗示年复一年(1分),强化感情(1分)。

4.满:有“布满”“充满”之意,动态地表现了夜色渐深,最终笼罩原野的过程(1分),营造出苍茫悲凉的.氛围(1分),衬托出诗人年华空逝、报国无门的悲苦、凄怆之情。(2分)

5.流落江湖,远谪异地的孤独;仕途失意,忠而被贬的苦闷;思君恋国,实现抱负的渴望。

卖花声・题岳阳楼创作背景:

张舜民做过监察御史,曾因党争遭贬迁。这首词是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作者被贬官郴州途中,登临岳阳楼时所作。据张舜民《画墁集》卷八《郴行录》:“辛卯,登岳阳楼。”词即作于此时。

卖花声・题岳阳楼赏析:

此词道出了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词沉郁悲壮,扣人心弦。

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首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第三句词笔转向楼内。此时词人正楼内饮宴,因为他的身份是谪降官,又将离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气氛显得沉闷。“十分斟酒敛芳颜”,说明歌妓给他斟上了满满的一杯酒,表示了深深的情意,但她脸上没有笑容。“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杯敬意。“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深得其妙。

四、五两句,凄怆之情,溢于言外;百端愁绪,纷至沓来。《阳关曲》本是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入乐府时名《渭城曲》,又名《阳关曲》,送别时歌唱。其辞曰:“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写情景,与此刻岳阳楼上的饯别有某些相似之处。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他因写了一些所谓反战的“谤诗”,被从与西夏作战的前线撤了下来;此时他不但不能西出阳关,反而南迁郴州。这两句熔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于一炉,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的就是胸中久抑的悲慨。

过片承“酒”而来,将视界再度收回楼前,写词人带着醉意凭栏独立。仰望天空,只见天淡云闲;回首长安,又觉情牵意萦。浓烈的抒情中插入这笔写景,使感情更为顿宕,深得回旋纡回之妙。“醉袖”二字,用得极工。不言醉脸、醉眼、醉手,而言醉袖,以衣饰代人,是一个非常形象的修辞方法。看到衣着的局部,比看到人物的面部表情,更易引起人们的想象,更易产生美感。从结构来讲,“醉袖”也与前面的“十分斟酒”紧相呼应,针线亦甚绵密。“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使全词做到了有张有弛,疾徐有致。由于感情上如此一松,下面一句突然扬起,便能激动人心。“何人此路得生还”,完全是口语,但却比人工锻炼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它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具有悠久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性,负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痛楚。

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内心深处的矛盾。这里的结句用的是宋人独创的脱胎换骨法。费衮说此诗用白乐天《题岳阳楼》诗“换骨”。所谓换骨,就是”以妙意取其骨而换之“(释惠洪《天厨禁脔》)。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

这首词在内容层次上有很大的跳跃,但结构安排自然得体,了无痕迹。全词起伏跌宕,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感情,深沉真切,动人心魄。这是一首格调很高、有较强感染力的好词。

个人资料: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G斋。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v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v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相关推荐:

清平乐・村居

篇6:卖花声雨花台阅读答案

试题:

(1) 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分)

(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 这首词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列举赏析。(4分)

答案:

(1) 词人选取衰柳、潮水、秋草、斜阳、歌板、酒旗、鱼竿、燕子等(不能少于4个),

营造衰败、冷清的氛围(2分)

(2) 感情:怀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2分)【若只答“物是人非”(1分)】

(3) ①用典(1分):如“燕子斜阳”,出自刘禹锡的.《乌衣巷》,“更无人处一凭栏”“如此江山”,出自李煜的《浪淘沙》,(1分)词人借此来写金陵城的昔盛今衰,表达一种感伤之情。

②对比反衬(1分):将金陵城昔日的繁华阜盛与现在的寥落衰败、萧瑟冷清形成对比(1分),突出强调盛衰之感。

卖花声雨花台创作背景:无

篇7:卖花声雨花台阅读答案

卖花声

雨花台①

朱彝尊

衰柳白门湾②,潮打城还③。小长干接大长干④。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阑。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篇8:卖花声雨花台阅读答案

①雨花台:在南京聚宝门外聚宝山上。相传梁云光法师在这里讲经,感天雨花,故称雨花台。雨,降落。②白门:本建康(南京)台城的外门,后来用为建康的别称。

③城:这里指古石头城,在今南京清凉山一带。

④小长干、大长干:古代里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城南。

篇9:卖花声雨花台阅读答案

此词从南京的萧条景象,侧面反映清兵南侵对这座名城的破坏。江山依旧,人事已非,追怀往事,不胜感慨。上片描写南京的衰败零落。下片吊古伤今,抒发感怀。字字蕴涵着兴亡之慨。全词哀婉抑郁,清丽自然。

个人资料: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相关推荐:

度大庾岭阅读答案

篇10:《卖花声·题岳阳楼》阅读答案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张舜民做过监察御史,因党争遭贬。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六年作者被贬郴州途中,登临岳阳楼时所作。

长安:唐朝都城,这里代指宋朝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1.上阕开篇两句“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5分)

2.同是被贬,同是登临岳阳楼,本词与范仲淹《岳阳楼记》相比,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3.请结合“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分析该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开篇两句“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一幅萧条凄凉的洞庭秋景图。(1分)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2分)作用是渲染了一种孤寂伤感的氛围,为下文作者抒发悲凉的情感作铺垫。(2分)

2.这首词表达的是作者被贬官之后的.失意之情。(2分)作者即将上路,回首眺望夕阳中的长安,内心充满了对国君和故乡深深的思念。(2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的是被贬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观豁达的心态。(2分)(意思对即可)

3.“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含意丰富,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均在对这一典故的巧妙化用中传达了出来。

简析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道出了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词沉郁悲壮,扣人心弦,写得层次分明,情意厚重,深挚含蓄,悲壮凄凉,将作者对无端遭贬谪的迁愁谪恨写得淋漓尽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篇11:卖花声·题岳阳楼阅读及答案参考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扶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宋神宗元丰六年作者因诗中讽刺宋兵久屯失利被奏,贬为郴州酒税,经过岳阳楼,登临有感,故有此词。

8.上阕“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深意?(5分)

9.下阕“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词说说它的妙处。(6分)

参考答案:

8.王维在渭城送别受朝廷派遣出使安西的元二,作《渭城曲》即本词中所提的.《阳关》曲。(《阳关》本为王维的诗1分,送别友人之作1分。)词人此时是遭贬南行的迁客,不是奉命出使的使臣,化用此典,说请不要唱《阳关三叠》这样的送别曲了。在劝止中包含着悲苦和哀怨。作者怕听了这首送别曲,会加深已经难忍的迁愁谪恨,情辞恳切而沉痛。(每句一层,每层1分。)

9.这首词表达的是作者无端遭贬的愁恨以及思君、忧国、怀乡等复杂的感情。(2分)而这两句因夕阳而念及国君和故乡,不仅借景抒情含义蕴藉、耐人寻味,而且也给全词的意境增添了悲壮的色彩,很有感染力。(4分)

★ 《蜂声树林》阅读答案

★ 第一声喝彩 阅读答案

★ 《那一声呼喊》阅读答案

★ 《蝉声》郭枫阅读答案

★ 《晚起》阅读答案及赏析

★ 赠别 (其一) 阅读答案及赏析

★ 《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 《蝶恋花》赏析及阅读答案

★ 《泊江州》阅读答案及赏析

★ 《故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