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文学网

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人生哲理

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人生哲理

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人生哲理1

  现实生活中,大事都是由小事构成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即时让你修建万里长城,也得一块块砖地垒,不做小事,又何来大事成功呢?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古人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也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认真做好每个细节,这样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教育史培养人的大业,但是,正如飞机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是由几万个小零件组合起来的一样,人的培育要靠我们一点一滴地去做,这是一个大量的做小事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不可能有“速成班”,教育不可能三个月、三年培育出巨人来。回头想想,教育留在脑海里的,只是一些微不足道、平平淡淡、不成体系的片段和细节。每天你微笑着对待孩子,每天都摸一摸孩子的脑袋,每天你都和孩子亲密地接触一下,每天你都准备好了去上课,每天你都想一想教得怎样,每天你都记下教育的轨迹,每天你都认真做着这些小事,几年后,及肩负起学校发展的重任,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这样一个和平昌盛的.年代,教育对于99.99%以上的一线教师来说,真的没什么伟大的事情等着你去做。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一些小事,谁能把小事做好,做到位,谁就是这个时代的教育英雄。

  一个真正做大事的人,当他做大事的时候,一定会觉得像是做小事那样举重若轻,这才是真正做大事的人应有的风范,而这样一种意志和能力,正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般积累而成。要想成为优秀教师,请先把身边小事做好吧。

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人生哲理2

  给花儿浇浇水这点小事儿,对于六年级的我们来说,早已是易如反掌的事了。可是,由于我的大意却让好事变成了坏事。

  一大早,我发现教室里同学们贡献出来的花儿都耷拉着小脑袋,仿佛在说:“渴啊,渴啊!我要喝水!我要喝水!”我再一摸土――干的!“哦,可怜的小家伙,”我一边接水,一边对它们说,“来,尽情地喝水吧!我让你们喝个够。”说完,便将手中的半瓶水毫不犹豫地倒进了绿萝的盆里。接着,我给白掌、吊兰、君子兰等每一个都浇了水。浇完,便转身离开去早自习了。

  过了一会儿,张老师来了。只见她走到柜子前面,一边拿着抹布擦柜子,一边问我们:“今天谁给花儿浇水了?”我一听,立马举起了右手,一个劲地得意着:“张老师肯定要表扬我了,说不定还会发我一张奖励卡呢!”谁知,张老师看了我一眼,慢慢地说:“本来浇水是一件好事,可是你却办成了坏事。”

  于是,张老师把我叫了过去,对我说:“你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因为我把水浇得太多了,有的花盆下面没有托盘,水就从盆底下流了出来,沿着柜子边流了下去,形成了一个“小瀑布”,一直流到了放在下面的作业本上。我看着这情景,尴尬不已,自己本是好心给花浇水,却因为没有考虑到事情的方方面面,闯了祸。张老师一边忙碌地把本子拿出来,擦干净,拿到走廊上去晒太阳,一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别看事情小,但要做好它还要仔细。好心不能办坏事啊……”

  我看着张老师忙碌的身影,沉思了:浇花本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但是要做好它光有热情还不够。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简单的小事组合在一起,就是大事。学习更是如此,知识就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所以要想做好大事情,首先要把每一件简单的小事做好。

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人生哲理3

  说到绩效考核,自然就会说到由谁来考核,可以量化的数据由信息部门或统计部门提供,正如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评定出来的一样,工作绩效也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评定出来的。我们与其花太多时间去评定已经完成的工作,还不如节省时间多做点本职工作来得更加实在。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基于员工观和管理观。专家认为员工大多数是自觉的,也是可以信赖的。首先,我们要相信员工是可以独自承担企业交给的工作职责的;其次,也要相信我们的大多数管理者,是能够公正客观评价其下属员工工作的。我们的考核,是让每个员工的付出得到公正评价,进而得到应有的收入回报。也是防患万一员工有工作失误,可以找到责任人,同时也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帮助,或者进行工作调整。

  好的考核一定是多数人受益、少数人吃亏。多数人受益,就是本本分分做事的人,只要你不出现失职行为,或失误比别人少,你的收入就有保障甚至还能增加。为什么说少数人吃亏呢?不进行考核,就会有混日子的少数人存在,并且因其存在破坏组织的凝聚力。进行考核,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滥竽充数”。考核明确责任,对无法承担本职工作职责的员工,就会自动淘汰,至少其收入会降低。

  如果我们把考核搞得太复杂,势必增加考核成本,同时也会增加不公正,特别是那些强调第三方考核,强调全方位考核,甚至360度考核的企业,完全是本末倒置。他们忽视考核成本的投入不说,最主要的是,他们把大多数员工置于不信任的对立面,把他们自己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列入到了不信任的范围。他们相信“数据”,不相信自己!认为不量化就不能考核,要考核就要全部量化。所以到了月末填写绩效考核得分表时,就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考核数据收集,还要进行得分评定。结果,我担心别的部门得分高了,别的部门也担心我的部门得分高了。毕竟考核与收入挂钩啊!为了数据漂亮,弄虚作假有之;为了打压他人,抬高自己有之;为了逃避惩罚,转移责任有之。试想,这样的考核,不是劳民伤财,又是什么?没有对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即使考核再细化、考核指标再全面,也难以避免由此带来的上述群体作弊行为。

  绩效管理的重点在创造绩效的过程,而非统计结果的那一刻。员工工作好坏,在工作的过程中就能体现出来,至于那些月底才能出结果的'数据,各主管按数据计算得分就行了。因此,我的考核是与工作过程同步的。做主管的如果发现员工工作中的差错或失误,需要当时指出当时评价,而不需要到了月末再挖空心思进行评比打分。并且当时就让员工本人知晓并确认签字,月底统计得分时让员工本人自己统计,这样,他也了解自己本月的工作绩效好坏。因此,绩效考核的主体就是员工本人及其上司。其他部门员工发现其评定与事实有出入时,可以匿名提醒,公司会有专人来核实。而不需要全体总动员,人人上战场,个个盯住别人的缺点不放——这样的考核还容易滋生本位主义,长此以往,团队凝聚力就会被破坏殆尽。

  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做得好,绩效考核一定简单。如果过分繁琐,这样的考核有不如无。

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人生哲理4

  我们经常本末倒置,当我们搞砸一件事时,我们会说这件事太难做了,所以没做好。而到底是事情难做,还是我们没做好?谁都不知道。

  正确的观念是:把事情做好,就算难做也好做。没把事情做好,就算好做也难做!

  遇到一个许久没见的同事,我关心地问:“现在在做什么?”他回答:“我现在开了一间小店,可是实在很难做。”他接着反问:“何先生,你知道有什么事比较好做吗?我想找一个比较好做的事。”我无言以对。

  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好做的事、容易做的事。公务员碰面会问:你那个缺好吗?意思是说:工作轻松吗?责任轻吗?薪水待遇高吗?生意人碰头会问:你那个生意好做吗?意思是说:竞争激不激烈?好不好赚?一般工作者相遇,问的也是工作好不好做,意思是是否“事少、钱多、离家近”。

  我无言以对的原因是,世界上哪有好做的事,哪有轻松的事,哪有容易的事?可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偏偏都这样想,每天都在找好做的事,许多人找了一辈子,什么也没找到,换来的是一生一世的蹉跎!

  我听过一个医生家族告诫下一代学医要学皮肤科,千万别当外科医生,因为美容整形当红,好赚又没风险,外科医生太辛苦又危险。我还听过一对父母要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当老师,不是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而是为了可以收补习费,而且退休后生活优裕而轻松。

  这其实都是令人伤感的说法,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拣轻松、好做的事做,那辛苦的事谁来做?社会又会变成如何的急功近利?

  撇开社会的公益不谈,就个人的角度来看,工作趋吉避凶理所当然,但问题是一味地找寻好做的事,真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吗?

  我个人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我不相信世界上有好做的事,更不相信有容易赚的钱,更没有简单料理的生意!

  我不相信“好做”,我只相信“做好”,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任何事只要你能把它做好,最后都会有好结果的。

  一个人只想找好做的事,根本是认知上的错误,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用一辈子寻寻觅觅,也不可能找到,结果只会落一个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批评。

  寻找好做的事,是聪明人的思考,是用巧,是走快捷方式。选一件事,把事情做透、做好,是笨人的事,是痴人的思考,有的是傻劲,有的是执著。

  好走的路,熙来攘往,人声鼎沸,大家都挤在一起,就算有好做的事,也早有人捷足先登,八字不够好、不够硬的人是抢不到的。而就算你有机会遇到,没一会儿,跟进的人也人满为患,一旦大家都跳进去做,好做的事也变成难做了。

  “做好”的路,参与者较少,因为笨人不多。但是因为是做好,要靠苦力、靠耐力、靠死力,而一旦做好,别人就算闻香而来,跟进学步,也并不容易,这是管理学上所谓的“进入障碍”,也是所谓的核心竞争力。

  舍“好做”,就“做好”,是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的成功要素,不再犹豫、不再寻找,在谁也看不上眼的领域每天倒腾一点,虽然很艰难、很慢,但你竞争对手少,而且慢慢地他们也都退出了,这样十几年二十年下来,你成功的机会几乎是百分之百。这正是不争的智慧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