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文学网

【晚春古诗韩愈其二】晚春古诗韩愈赏析

【资料阅读】

  《晚春》是韩愈诗中颇富情趣的小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晚春古诗韩愈赏析,欢迎阅读。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柳絮

  榆荚: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的,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芳菲:形容花的芳香。 杨花榆荚: 杨花就是柳絮, 榆荚, 榆树的荚又叫榆钱。

  【背景】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译文】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通常的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柳絮和榆钱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

  站在这个角度,花草树木是颇具灵性慧根的,感悟岁月不饶人,懂得发奋图强,一展人生价值。花草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岂能仿效柳絮榆钱,虚度大好年华!

  我们是否还可以换一个揶揄嘲讽的角度去思考呢?

  我们将此诗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所以费尽心思只为最后的一抹浮华;柳絮榆钱不屑这些伎俩,飘逸逍遥,俯看芸芸纷争”,如何?

  【赏析1】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 仿佛看到一幅喧闹繁盛的风景画, 草木原本是没有知觉的, 但是诗人却赋予它生命, 让它具有智慧, 晓得春天即将离去, 要及时把握。 草木尚能如此, 何况是我们呢? 如果一再的蹉跎, 就只有老大徒伤悲了。 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作诗, 很能吸引读者的兴趣, 再加上用字浅白, 更能够轻易的表达出诗中的原意。

  【赏析2】

  诗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诗中所描写的乃郊游即目所见。乍看来,只是一幅百卉千花争奇斗妍的群芳谱:春将归去,似乎所有草本与木本植物(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刹那间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可笑那本来缺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言杨花榆荚,偏义于杨花)。仅此寥寥数笔,就给读者以满眼风光的印象。

  再进一步不难发现,此诗生动效果与拟人化的手法大有关系。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着想之奇是前此诗中罕见的。最奇的还在于无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费人思量,若可解若不可解,引起见仁见智之说。有人认为那是劝人珍惜光阴、抓紧勤学,以免如杨花榆荚白首无成;有的从中看到谐趣,以为是故意嘲弄杨花榆荚没有红紫美艳的花,一如人之无才华,写不出有文采的篇章;还有人干脆存疑:玩三四两句,诗人似有所讽,但不知究何所指。(刘永济《唐代绝句精华》)姑且不论诸说各得诗意几分,仅就其解谈之歧异,便可看出此诗确乎奇之又奇。

  清人朱彝尊说: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只是如此。此言虽未破的,却不乏见地。诗人写诗的灵感是由晚春风光直接触发的,因而情景只是如此。

  不过,他不仅看到这情景之美,而且若有所悟,这样才写出无才思的奇语,可见应有所寄寓。

  杨花榆荚,固少色泽香味,比百般红紫

  大为逊色。笑它惟解漫天作雪飞,确带几分揶揄的意味。然而,若就此从这幅晚春图中抹去这星星点点的白色,你不觉得小有缺憾么?即使作为红紫的陪衬,那雪点也似是不可少的。再说,谢道蕴咏雪以柳絮因风,自古称美;作者亦有句云: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

  雪如杨花很美;杨花如雪又何尝不美?更何况这如雪的杨花,仍是晚春具有特征性景物之一,没有它,也就失却晚春之所以为晚春了。可见诗人拈出杨花榆荚未必只是揶揄,其中亦有怜惜之意的。尤当看到,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正是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红楼梦》黛玉葬花词),这勇气岂不可爱?

  如果说诗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从韩愈生平为人来说,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派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不为无因。他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和诗坛独树一帜外,还极力称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诗风也是当时诗坛的别调,不也属于  杨花榆荚之列?由此可见,韩愈对他所创造的  杨花榆荚形象,未必不带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说,诗人是以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前文所引述的两种对此诗寄意的解释,虽各有见地,于此点却均有忽略。殊不知诗人对杨花榆荚是爱而知其丑,所以嘲戏半假半真,亦庄亦谐。

  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感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