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文学网

读路遥人生有感1000字,读路遥

【资料阅读】

  《读路遥》从作家传记、作家作品解读起,从作者对作家的了解、理解抒写看法,阐述观点,称述作家的文学才华及其写作实力,赞颂其伟大和了不起,可谓知人知文。

  作家厚夫写的《路遥传》,我因白天上班,花了四个晚上,睡觉前靠在床头上看完的。看完后的感觉,除了当年看完《平凡的世界》给我的感觉:路遥是一位很有写作实力写作才华的作家之外,这次看完他的传记,更觉得他是一位伟大的人,了不起的人。

  我第一次知道路遥,或者关于路遥比较深刻的记忆,还并不是通过他的作品给我留下的印象。那是在他逝世的一九九二年,那时候我还在一位在农村生活的高中学生,是有一天我在我的一位在村里当村干部的叔父那里,听到他有所痛惜和惋惜的说到路遥去世的消息。叔父说这个消息时面带有所痛惜的表情,给我的印象比较深,我当时就奇怪,路遥是谁呀?这应该是我第一次知道路遥的名字。

  根据路遥的小说《人生》改编的同名电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也看过几次。那时我更小,正在念初中。电影是在村里看的。老家的村子有红白喜事放电影的习俗,尤其是白事和老人过寿。我记得我把《人生》电影看过不下两次;当时我对电影的情节记得很清楚,但我却没有意识关注电影的原著作者就是路遥。这也不奇怪,那时候农村放电影,能有几人关注那些字幕,记住电影名字就行了;有时候为了满足观众急迫看电影的心情,放映员把前面的字幕就快进了。到了电影后面的字幕,观众们又起身一哄而散,夹着小凳子回家睡觉去了。再后来是《平凡的世界》由中央广播电台在中午午饭时间播出,我也曾经不经意听过几回,但对路遥这个名字还是没有产生刻意的记忆,甚至当时听《平凡的世界》,我都没有在意作者是谁。我只记住了小说里的部分内容,记住了孙少安,孙少平这两个名字。很显然,在那个阶段,我对文学还没有明显的爱好,对当时的一些著名作家,都没有有意识的关注,因而也就无法产生印象。倒是一九九二年那次在我的那位村干部的叔父那里,我记住了路遥的名字。

  我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是在一九九六年,那是我正式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记得很清楚,我在西安街道的地摊上,买了一本盗版的《路遥文集》。那是我第一次真正的,通过读路遥的作品认识了路遥。想必,我和所有读过《平凡的世界》的读者一样,这部文学作品带给读者心灵的启迪和震撼,是看后久久不能平息的。后来,我的经济条件不必再买盗版书籍的时候,我把正版的《平凡的世界》又买了一套,并再一次的细读一遍,感觉仍旧是那么震撼。再后来,我把他的正版《人生》也买回来了。看过之后,回忆对比着当年看过的电影,一种久违的,也是启迪心灵,感悟生活的快意和沉思,让自己对路遥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当然,对路遥的这种认识,也是完全建立在他的作品之上。通过作品,我完成了我与路遥的沟通。显然,我的所有想法或者问题,是路遥的作品替他做了回答。

  这一次看过的《路遥传》,作者并不是路遥,但这本《路遥传》让我产生了对路遥更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了解了路遥的一些著名作品背后鲜为人知的事情,也更让我感觉到路遥是当代,至少在文学界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

  我说路遥了不起,主要还是要从他的《平凡的世界》说起。这部巨著的写作,从前到后总共花费了六年时间。其中的主要经历,《路遥传》里都有详细的叙述。我说路遥的伟大和了不起,是建立在路遥为了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这部巨著,是连生命都有所不惜的人。当然,我不认同任何轻视生命的态度。我是为路遥作为一个人,应该怎样有价值的活着而采取的行动,让我敬佩和仰视。根据《路遥传》里披露的材料,是《平凡的世界》的艰苦创作,加快了路遥生命的过早结束。假如,路遥当初能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调整写作计划,那他的生命绝不会过早的结束。但他当时担心,要是中途的写作停顿下来,万一身体有了别的什么变化,或者已经准备好的写作思路要是因暂停而中断,而在后年再写而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感觉,那么,他担心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写作计划而落空。他生前也多次提到他的精神导师、作家柳青,就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有一气呵成写完《创业史》,而留下终身遗憾。他还提到《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也是这样,路遥说他不愿意有柳青和曹雪晴那样的遗憾。

  路遥为了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平凡的世界》是拼了命的。当他写完《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时,身体健康状况已经明显下降,多有体力不支,精神不振,气色不好之态。他的周围也有不少人关心他提醒他注意身体,他总是说没事,是累的,休息一下就好。事实上,这时候的他已经知道自己有肝病,但他对外人从来不说。就这样,在他的身体急需得到休息和治疗的时期,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着肉体的病痛,坚持着创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