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文学网

《观书有感》赏析(优秀4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该页是漂亮的编辑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观书有感》赏析(优秀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观书有感作文 篇一

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高琦小学3)班舒文熙五(五(3指导老师:江澎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一生坎坷而伟大,创立了儒家学派。他广收门徒,复兴周礼,成为历史上的万世先师。他生活中节俭,学习上以礼服人。不和人争吵,勤奋好学,都有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一次,仲尼在外公颜襄家度过了三年时间。一个寒冷的冬天,他想问外公一些问题,见他在房里休息,便一会儿在雪地里扎马凝神,一会儿原地小跑,一会儿练习腕力,十分专心。外公走过来,看到了他。便问他为什么不休息,他竟然说他在锻炼身体。他不怕冷吗?看到这,我纳闷了,想起自己,就大不如他了。

读了这本书,我才真正开始了解了孔子,使我受益匪浅。以后我会学习他勤俭节约、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的习惯。榜样的力量是十分伟大的。孔子是我们的好榜样,向他学习,我们一定能在人生的路上有积极的思想、正确的行为、完善的人格使我们离成功更近。

《观书有感》读后感 篇二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就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一首充满哲理、流传千古的诗——《观书有感》。

这首诗,乍一看是从景到景引发的问题,实则是给人诸多启示的诗篇,寓意深远,引人深思。

朱熹在此诗中用了暗喻的手法,把人的心灵比作那清澈见底的方形水塘,把人们从书中源源不断得到的新知识比作活水,如此绝妙的比喻令人不禁拍案叫绝!

读书,尤其是读好书,对人有益无害,这一点人尽皆知,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敢自称是“读尽天下好书”,原因是世界上的各类大大小小书籍难以计数,即使是那些为后人所敬仰的一代名家们,他们所读的书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只有源源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新思想跟上时代的脚步,否则思想就会变得腐朽,就像一潭死水一样。

那么,我就听取朱熹给我们的启示,多读一些好书,让自己的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吧!

《观书有感》教学反思 篇三

上两周我先后执教古诗《观书有感》,对其中理解诗意这一环节进行了反思和修改,具体如下:

第一次设计:

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设计意图:我们要深挖教材资源,插图也不能忽视,在教学中活用插图,能简化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灵性,启发学生思维,从而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1、请同学们看看插图,说说插图上画了些什么?

2、当学生回答图上人物时,相机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在古诗教学中,“简介作者”这一环节应“待时而动”,在学生最想了解诗人的时候顺水推舟地介绍。)

3、当学生回答景物的时候相机引导学生运用好词,背诵写景诗句,丰盈诗中描绘的美景,并穿插诗句的理解。

小组合作交流:

春天,清澈见底的水中倒映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清澈见底的水中倒映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清澈见底的水中倒映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清澈见底的水中倒映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聪明博学的你可用上成语、古诗等)

4、看到方塘如此清澈,诗人不禁要问,他问什么?找到答案了吗?引导学生理解三、四句。

5、同桌合作练习说诗句的意思。

初次设计虽然利用了文本的插图资源,图文结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体现了诗歌的文字美和意境美,但明显老师牵引太多,基本是一问一答式,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学习能力也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而且对诗句的理解浮于表面,不够深刻。

第二次设计:

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1、指导抓住拦路虎“鉴”字理解第一句,掌握学法。

2、小组合作理解剩下的诗句,要求如下: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解诗意

(1)自己根据字典、参考书等理解诗意;

(2)与学习伙伴合作理解诗意;

(3)其他方法。

3、学生汇报交流,在交流汇报时相机拓展:清澈见底的水中倒映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桌合作练习说诗句的意思。

第二次设计我将生本理念渗透进来,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句诗时指导学法,然后放手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解决剩下的诗句。汇报交流的时候再补充图文拓展知识,同样体现了诗歌的文字美和意境美。而且因为对诗句的理解时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努力得来,他们的理解更深入,也更个性化。

虽然这次“生本”还不是很彻底,但是学生绽放出来的智慧和热情却让我刮目相看——课堂里原来默默无言的孩子也变得争先恐后、跃跃欲试。而且,他们并不只是被老师的口若悬河所吸引,也并不急于获得所谓的真知灼见。相反,他们更关注彼此并不高明的见解,在质疑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提升智慧。一番展示下来,学生的疑惑自我解决了,问题也自我消化了。

两堂课上下来,让我不由感慨:生本教育让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学得轻松、快乐,整个课堂生机勃勃。

观书有感 篇四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也曾经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事实证明,的确如此,书籍使人感伤,书籍使人快乐,书籍使人进步。

三年级的暑假,爸爸为了提高我的阅读兴趣,给我带来了一本《卓娅与舒拉的故事》,也就是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卓娅与舒拉的父亲染病身亡。家里的负担全压到母亲的身上,卓娅不忍心看到母亲的背越来越跎、皱纹越来越多,便在业余之时外出打工以减少母亲的负担。在卓娅上学时,不忍心家园被法西斯主义敌寇破坏,参加青年团抗击敌寇,保卫家园。在一次秘密任务中,卓娅被敌寇发现,她临危不惧,面观敌人的严刑毫不动摇,最终带着那个秘密入土为安。当舒拉知道姐姐被敌人杀害后,深知以自己的力量无法替姐姐报仇,便参加坦克学院的征兵活动。因为他的机智勇敢,很快被封为少校,赴任战争第一线。他开着坦克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但终究敌不过敌人的飞机大炮,奋勇牺牲。

卓娅和舒拉靠着什么在种。种危险之际毫不动摇?是怎样的毅力是他们坚持到最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经过风雨又怎能见到彩虹?没有暴风骤雨,雄鹰又如何展翅翱翔天际?是信念支撑着他们,是信念驱动着他们。

在面临敌人的严刑拷打时,她从头至尾无动于衷……他们坚信只要他们努力了,彻底打倒法西斯,人民就会得到解放,世界就会得到和平,未来的二十一世纪将没有硝烟。是啊!如果人们能够团结起来,又岂会有那么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卓娅和舒拉的无私奉献让我感到人性的善良,在当今的物质社会中,谁又敢说他自己内心恬淡,不慕名利,一心为人呢?

做人,很简单,做一个好人,难。既然我们做不了好人,那为什么不尽所能去帮助他人?没有战争,没有硝烟,向往和平。让我们为和平的二十一世纪打开大门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