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领域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一米范文美丽的编辑帮大家收集的《小石潭记》阅读答案(优秀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石潭记课后训练阅读题 篇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2)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
(3)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4)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写的`是游鱼,实际上也是在写潭水。请用两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潭水和游鱼的特点。
3.用现代汉语写出“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意思。___ _
4.作者在游小石潭时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闻水声,如鸣佩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把①②段文字中表明作者心情愉快的句子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认真阅读,用心品味,说出本文在写景手法上有哪些方面值得你借鉴。(抓住一方面谈即可)
总结: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 篇二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本文作者为 代(朝代)文学家 (人名)。(1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水尤清冽( ) ②往来翕忽( )
③斗折蛇行( ) ④悄怆幽邃( )
【小题3】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有“绿水平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本文中与此景致相似的是哪一句?(2分)
【小题4】作者写发现小石潭是“心乐之”,写游鱼是“似与游者相乐”,这与后文的“凄神寒骨”矛盾吗?该怎样理解?(3分)
【小题5】本文是作者山水游记中的名篇,至今被人称颂,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其成为名篇的原因。(2分)
答案
【小题1】唐 柳宗元
【小题1】格外; 迅速; 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 忧伤的样子。
【小题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题1】不矛盾。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小题1】略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结合平时的积累来填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找出与之相似的句子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写作背景来理解心情的变化即可。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围绕写法上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写景的特色;侧面描写、修辞手法等方面来写。(能结合文章内容详谈一点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篇三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鱼可百许头 可: (2)蒙络摇缀 络:
(3)佁然不动 怡然: (4)悄怆幽邃 悄怆: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9、《小石潭记》中写景,主要突出写了小石潭的水清澈这一特点,作者既用了正面描写,如 ,又用了侧面描写,如 。(3分)
20、柳宗元在《江雪》中所描写的环境特征,在《小石潭记》中也有表现,主要体现在 ;诗与文所写的时代背景相同,都是作者 , 所以表达出的情感也有相同之处,这就是 ,当然,在《江雪》中,更表达了作者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这主要体现在 这个词语上。(4分)
参考答案:
17、(1)大约 (2)缠绕 (3)呆呆的样子 (4)忧伤的样子
18、略
19、水尤清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20、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被贬官期间 内心悲凄、孤寂之情 独钓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篇四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鱼可百许头 可: (2)蒙络摇缀 络:
(3)佁然不动 怡然: (4)悄怆幽邃 悄(www.1mi.net)怆: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9.《小石潭记》中写景,主要突出写了小石潭的水清澈这一特点,作者既用了正面描写,如 ,又用了侧面描写,如 。(3分)
20.柳宗元在《江雪》中所描写的环境特征,在《小石潭记》中也有表现,主要体现在 ;诗与文所写的时代背景相同,都是作者 , 所以表达出的情感也有相同之处,这就是 ,当然,在《江雪》中,更表达了作者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这主要体现在 这个词语上。(4分)
参考答案:
17.(1)大约 (2)缠绕 (3)呆呆的样子 (4)忧伤的样子
18.略
19.水尤清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20.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被贬官期间 内心悲凄、孤寂之情 独钓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 篇五一、注音:
篁( ) 佩( ) 洌( )
坻( ) 屿( ) 佁( )
翕( ) 邃( ) 寥( )
俶( ) 怆( ) 嵁( )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下见小潭 ⑵隔篁竹
⑶如鸣佩环 ⑷心乐之
⑸水尤清洌 ⑹近岸,卷石底以出
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翠蔓: 蒙: 络:
摇: 缀:
⑻参差披拂 ⑼潭中鱼可百许头
⑽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⑾佁然不动 ⑿俶尔远逝
⒀似与游者相乐 ⒁潭西南而望
⒂斗折蛇行
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⒅隶而从者
三、填空:
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学家,
世称“柳河东”,“________”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
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
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______ 。本文是其中的第 篇。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四、用原文回答: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五、理解课文
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
A、如鸣佩环,心乐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
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 以其境过清 不能以游堕事
D.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
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6、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青 树 翠 蔓,蒙 络 摇 缀,参 差 披 拂。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潭 西 南 而 望,斗 折 蛇 行,明 灭 可 见。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坐 潭 上,四 面 竹 树 环 合,寂 寥 无 人,
凄 神 寒 骨,悄 怆 幽 邃。
以 其 境 过 清,不 可 久 居,乃 记 之 而 去。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八、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4、《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5、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
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9、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
10、小石潭的主要特征: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2、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
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14、对“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进行赏析?
15、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16、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
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
句。(限在40字以内)
17、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8、作者抓住小石潭的
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出了自己_____
_ 的感受。
19、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
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21、选文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
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
22、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3、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九、对比阅读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与《小石谭记》后答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夜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悄怆幽邃( )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记之而去 而伯乐不常有
B.盖竹柏影也 盖一癞蛤蟆也
C.以其境过清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乃记之而去 冷光之乍出与匣也
3、乙文中与甲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修辞手法相同
的一句是“ ”。
4、从选文中分别摘抄出最能反映作者心境的语句。结合两文的写作背景,试归纳一下选文
甲、乙中两者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的共同点。
甲: 乙: 共同情感: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篇六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上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著名的文学家,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_______篇,合称为《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水尤清冽 __________________
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
斗折蛇行 __________________
佁然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主要写潭中游鱼的静态和动态,其目的是什么?假如你是生活在小石潭里的一条鱼,你赖以生存的小石潭的水质已被污染,你的许多同伴已因此患病,请你写下你现在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游小石潭时,心情发生了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如果你能与作者面对面,你打算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柳河东全集 柳宗元八永州八记
2、寒冷依托像北斗星那样愣住的样子
3、目的:衬托水的清冽,说明环境幽清感受略
4、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头,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5、作者刚开始是无忧无虑的,欣然而往的,但在环境的刺激下,作者感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忧伤、苦闷。作者因为当时谪居永州,满腹宏图大志不得施展,因而怀着一种愤懑不平的苦闷心情。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篇七阅读《小石潭记》选段,完成9~11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A.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不可久居(居住)D.影布石上 ( 映 )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小题3】.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相互交错。B.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把石底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青藤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 篇八【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文】①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冬日妍燠②,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③然如浮屠氏④。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⑤,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⑥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⑦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⑧,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注释】①选自《五峰集》。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②妍燠,暖和。③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④浮屠氏,和尚,今译佛陀。⑤空嵌,孔窍玲珑剔透的样子。⑥瓴,瓦沟。⑦铿镗,这里指橡栗落在积叶上的声音。⑧沾醉,大醉。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2分)
①隔篁竹:
②斗折蛇行:
③从两家僮:
④小树长尺许:
⑤比晓: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
3.下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中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往来翕忽从侧面描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B.乙文除了描写景美之外,还写到了子约的醉态,表现了人的性情之美。
C.甲文按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的思路写景;乙文交代了空间的变化,但主要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D.甲文动静结合,画线句将石潭静景展露无遗,富有色彩美、谐调美。乙文形象生动,画线句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橡栗落地三级跳的过程,妙趣横生。4.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附答案】1.(2分)①成林的竹子(竹林);②像蛇爬行那样弯曲;③使跟从,带领;④小树高一尺左右(小树一尺来高);⑤等到。2(4分)①使人感到心神凄楚,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②路上,(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光秃秃的,很像一个和尚。3.(2分)D.4.(4分)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以及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乙文表达了作者纵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译文】泰定元年的冬天,我与客人张子约、陈叔夏带着两个仆人又来到雁山。冬天天气暖和,黄叶布满大地。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很像一个和尚。这时落日直射在东南山上,山中尽显紫气。鸟儿犹如赶着回家的人一样彼此呼唤,一道进入石梁过夜。石梁拔地而起,向上看,就像有架大梯子靠在房檐;向下是一中空的石梁洞,其中可以容纳千人;地上石梯玲珑剔透,就像腐木的根。石檐的外端有一棵只有一尺来高的小树,倒挂在绝壁上,树叶因为霜的'关系变成红色,十分可爱。石梁下有一石梁寺,寺中的僧人沏茶端酒,主人和客人都喝醉了。月亮消失了,白云如流水般从西面飘来;风将橡栗吹落到瓦上,又弹到岩石下小屋上,从瓦沟上迸出,击中地上的落叶,发出咚咚的声音,几乎不像世间敲击金属石头的声音。点灯对望,没有话说。午夜来到,架起两张床,面对面躺着,子约已大醉,等到天亮,还在唤他的仆人,不知道他的仆人已经睡在了岩石下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