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文学网

任务驱动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20篇)

【简介】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任务驱动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20篇),希望大家喜欢!在此,感谢网友“陶瓷日用家居”投稿本文!

任务驱动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1:任务驱动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任务驱动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如今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

(一)过分注重书面知识的讲解

在如今大部分高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课堂上,我们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到这样一种教学的局面: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往往以书本上的文字知识与自身的讲授为主,学生仅仅凭借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去记忆与理解,很少有实践操作的机会。从会计电算化这个专业培养人才的本质来说,教师的教学目的在于培育具有极高专业素养、真正掌握了会计电算技能的实干型人才,然而在这样一种普遍的教学局面下,学生往往只是简单记住专业知识、缺乏运用能力的,对于他们将来步入社会、求职并没有很多实际性的帮助。

(二)过分注重实践操作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还有另一种教学极端:即有部分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实战能力,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上机训练上,而对理论性的基本知识很少进行深入的剖析与讲解,导致学生对这个专业知识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处于这种教学引导下的学生,很容易迷失自己专业学习的方向,对于个人的发展也会变得茫然。

(三)理论知识与操作性知识结合性不强

在一部分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教师理论知识的教授与上机讲解是分开的,有的课程甚至不是由同一个教师来进行讲解。因此,学生对于这两类知识会产生分裂性的认知,无法在脑海中有机地统筹这些知识内容。而且有的教师会采取分割式的教学方法,即将课程内容分割成许多单个的整体,再一个个地进行教学和讲解。然而,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本质上来说,这门学科知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分割式的教学很难让学生有效地将知识点进行联系和统一,不利于他们对课程的整体认知。

二、任务驱动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合理任务的设计与要求的制定

在将任务驱动法运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时,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學习特点和规律,再根据这些来设计相应的与任务驱动法相关的教学流程。同时,教师还要适当地控制任务的大小与规模,任务还要有较高的实践性,能够确保学生在参与这个的过程中产生实际的学习效用。另外,就是任务情境的生活化的特点,要能基于实际的生活需求或者现状,来创造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情境。比如,我设定一个石油公司的财务分析需求,让学生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二)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强化,注重师生互动

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想快速地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必定要让学生能够投入到实践上机操作过程中去。通过设置足够多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与操作中不断领悟知识运用的含义。在实践操作练习中,总会有一部分学生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教师不能忽视这些问题的出现,而是要进行一个统一的示范,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这些疑难困惑。当个别学生存在学习上的难题时,教师要耐心地对其进行单个的教导,帮助他突破学习上的难关。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需要教师适时加强。

三、注重任务驱动教学课堂的课堂小结与评论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即课堂小结与评论。课堂小结是为了让教师能够将不同任务中的知识点进行一个回顾与总结,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变得系统,让他们学会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联合,从而深化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一般课堂小结的开展,要由教师进行一个合理的引导,不能总结好直接呈现给学生。而课堂评论则是让教师在教学的最后,要对任务完成过程中不同表现学生给予相应的评价,这是任务驱动法实施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比如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予赞赏;对于表现较弱的学生则要给予鼓励和提出相应的意见,这样学生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善和提升自我。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其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真正拥有学习的自信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蒋洪平,徐晓敏,刘秀丽.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8).

[2]顾惠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研究[J].内江科技,(10).

篇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要求学习者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任务的目标性和真实情境创建,使得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与学过程中,借助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帮助,让学生在若干具体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掌握基本知识和机能。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1)以任务为主线

任务是串连整个任务驱动教与学过程的学习活动线索,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任务而展开。任务要做到既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又能促进学生发展,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2)以学生为主体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给学习者布置具体的任务,但并不指定完成任务的唯一途径。学生应该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收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对所学习的问题能够提出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

(3)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创设尽可能真实的问题情境,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中职会计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陈旧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学生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然而,当前的会计教学一般都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单纯的理论课堂讲授,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普遍感到厌烦,无法调动起学习兴趣,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重理论,轻实践

会计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需要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然而,很多教师都是按照教材上课,重点讲授理论,知识点多且分散,然后通过大量的作业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讲练不结合,这样学生理论知识就不易掌握或掌握得模糊不清,无法做到融会贯通。即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理论知识,面对实际问题时,却没有办法有效地解决,更别提反之利用应用实践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了。

3.实践支持不足

要想提高中职生的会计实践应用能力,最好是让他们到具体的会计部门进行实习。目前,很多中职院校还没有和具体会计部门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机制,无法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有的会计部门接受了中职生的实习,思想上没有重视,或有其它种种顾虑,不让实习生接触具体的业务处理,无法达到培养中职生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

通过上面对中职会计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职会计教学的症结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了。因此,我们尝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灵活地应用于会计教学中,希望借助于充分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能够克服传统中职会计教学的局限,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确定任务

任务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问题提出的外在表现,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他们将要进行的活动上,特别是那些推动所有学习活动顺利进行下去的'最终表现或成果。教学目标可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目标,让学生一步步地最终达到使能目标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学习水平,从实际问题提出学习任务,难易程度要适宜,前后要有连贯性,要恰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另外,任务的设计也不应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而应具有发散性和挑战性,让学习者感觉有充分施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

2.创设情境

教师要创设的情境要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保持吸引学习者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调动学习者兴趣,激发学习者动机,使学习者以高度兴奋的状态积极主动地进行课程的学习,为任务的接受和完成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情境的创设要与当前学习内容密切相关,要真实、直观、形象,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联想,唤起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经验,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

3.组织教学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结构和已设置任务的特点来安排学习活动,可以是教师课堂讲授,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也可以是多种学习形式的组合。教师要发挥其指导作用,对学生加以适时的、正确的引导和激励,把握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学生要体现其主体地位,借助他人帮助来完成任务,将会更好补充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他们问题解决的技巧与方法。

4.评价结果

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习者掌握自己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分”,而是促进“发展”,为学生找到自己能力的增长点,从而更好地改进学习。教师要及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冯志平.任务驱动法在会计模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9).

[2]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7).

[3]宋粉鲜.“目标任务驱动法”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新西部,2009,(14).

篇3: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认为,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不仅可以构建起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 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是一种针对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学习难点而提出的教学方法,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任务驱动法的主要内涵

从学习的角度来讲, 任务驱动法其实就是学习方法的一种, 主要适用于操作类技能和知识的学习, 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因此,其又被称之为“黑箱方法”,也就是说,在学习的具体过程中,只要了解其输出及输入的部分而不用知道其内部的结构、系统等, 即当我们对于内部的机构等一时间无法直接进行观测和判断的时候, 就只能够从外部着手对那些具有某些功能但是内部结构不清晰的系统进行分析和认识, 利用输入变化引起的输出响应, 对系统的状态过程进行观测和分析, 从而推断出整个系统机构的行为。 而从教学的角度来讲,所谓任务驱动法指的就是一种建立在大量的教学理论基础上的、符合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又称为“单刀切入法”.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启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原理性的知识,并从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任务驱动法十分适合于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能性和原理性的知识的教学。

二、以教师为主导,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

1.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热情。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是自主学习的地方,因此,所谓的学习任务也应当是由教师和学生经过共同的讨论或者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提出来的, 只有这样才能使提出的学习任务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的需要。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其要讲授的内容隐藏于这些学习任务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帮助认知构建,启发学生思维。 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进度、内容和整体方向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自主学习。 另一发面,教师必须激活思维状态,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思维的传授,训练学生的思维策略,帮助学生进行意义构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3.主动引导探究,创设学习情境。 这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之一。 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重要性以及和学习任务有关的一些信息, 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热情和动机,从而产生积极探究的巨大动力。

4.完善认知结构,分析评价结果。 经过以上步骤,学生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是还并不是很完善, 需要通过教师对于其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以实现认知结构的完善,完成教学目的。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具体应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我们必须明确的是 ,尽管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很多的优点, 但是其绝对不是解决任何问题的`灵丹妙药。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法应当主要适用于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应用软件的学习,但是对于那些理论性比价强一些的学科,采用任务驱动法则只能使得事倍功半。

2.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之前必须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换或者是转换,也就是糅合,并且,还应当大量积累素材,为设计任务而设置教学情境等, 以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状况和知识结构。

3. 虽然任务驱动法具有难以比拟的优点,但是并不是说它可以完全替代其他的教学手段,因为其他的教学手段在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等方面的作用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处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 根据计算机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主要特点, 充分倚靠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采用任务驱动式、双向交流式和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

4. 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的时候, 最好在具备交互式的多媒体电子教室中完成,使任务驱动法的几个步骤紧密联系、环环相扣。 要积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勤于实践,以顽强的意志进行上机实践和教材的钻研,使之充分认识到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反复性, 明白学习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任务驱动法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其是对于传统教学的进一步的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任务驱动法主要适用于计算机一类的课程的教学中。 在这种教学模式里,教师主要扮演引导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 一方面, 学生利用操作任务发现问题,教师回答问题。 另一方面,教师应利用多种形式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帮助学生建构起新的认知。

参考文献:

[1]阮晓 芳。基 于创 新 能 力 培养 的 任务 驱 动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成人教育,.

[2]刘国 光。任务驱 动 法 在 单片 机 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篇4: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一)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BasedLearning)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解决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完成既定任务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二)特征

该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其核心是任务的设计,任务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该教学法要求教师要改变角色,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师。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三)步骤

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学生、任务三者的积极互动过程。

1.设计任务

设计任务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该教学法实施的关键环节。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设计任务,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任务的设计应遵循典型性、实践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原则。

2.实施任务

实施任务的关键在于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思考,大胆探索。

3.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任务的解决过程,通过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以改进实施策略,提高对任务驱动法的应用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设计任务

应在对SqlServer数据库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立总体任务目标。在任务的选择上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并遵循相应的任务设计原则,以学生较容易理解的“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为教学实例,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实训实例。

对于“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设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将任务分解为以下八个具体任务,使每个学生对所要完成的任务做到心中有数。

1.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一系统启动一系统登录

应用界面的设计应实现对登录用户的有效管理,体现系统的保密性与安全性,增强学生对系统的安全管理意识。

2.基础信息管理

对基础信息的管理包括图书类别管理、图书存放位置、读者类别管理和读者信息管理等。通过分析数据模型、创建数据库、找出不同数据库管理的差异等方式,促进学生分析数据和存储数据的能力的提高。

3.图书管理

包括入库管理、入库查询、库存查询、库存上下限设置、库存报警和统计报表等。通过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进行简单的查询统计管理以及进行简单的触发器应用等,培养学生的数据库操作能力。

4.学生管理

包括新生管理、老生管理、查询管理和统计报表等。通过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进行较复杂的查询统计管理以及存储过程的使用等,提高学生对数据库的操作能力。

5.借阅管理

包括借书管理、借书查询、还书管理、还书查询和到期提醒等。让学生掌握视图与索引、数据完整性、存储过程与触发器的高级应用等,培养他们对数据库的综合应用能力。

6.系统维护

包括系统初始化、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等。要让学生掌握有关数据库系统管理的内容,强化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对数据库中数据安全性的认识,形成数据保护意识。

7.系统管理

包括操作员设置、密码设置、操作员级别设置和操作员权限设置等。要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认证模式与访问权限,提高学生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控制能力。

8.帮助

增强应用系统的可读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对每个任务进行讨论分析,使学生对SqlServer数据库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了解任务的主要功能,知道程序中要做些什么,要用到哪些知识,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任务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的安排应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服务器l台、教师机1台、投影仪1台、学生用机90台组成局域网、通过服务器控制连接到Internet)中进行。

(1)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地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

(2)形象情境

根据教学的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利用动画、图画、幻灯、挂图、模型以及实物等激发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

(3)实验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鲜明、有趣的演示实验,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使学生在实验情境中,满怀激情地展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深化对概念和基本观点的认识。

2.任务实施

任务实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把任务呈现给学生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和示范,应让学生讨论并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总结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步骤,并找出还存在哪些困难。教师要做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对于已学知识教师应以提示为主,对于新的知识点教师应及时给予讲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首先,创建数据库。引导学生思考在数据库中应保存哪些数据。其次,是对数据库中数据的调用与分析,以实现各任务。教师可以对各任务在设计中要用到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的回顾,特别是对具体的界面设计要进行相关演示和介绍,对窗体上各个控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对于任务具体功能的实现,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1)自主性学习

学生应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开展自主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的知识,利用反馈信息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独立完成任务。

(2)协作性学习

在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协作和沟通,让学生了解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尤其是针对综合性和难度较大的任务,选择协作性学习会更有效。

(3)研究性学习

让学生从感兴趣的管理信息系统中选择研究任务,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是综合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示范性教学

利用CAI课件进行操作演示,使学生通过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观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概念、程序和要领。一个任务完成后,选取一些类似的任务,并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进行模仿并完成任务。

(三)效果评价

主要是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开发设计能力。教师主要应从设计任务、实施任务以及运用教学艺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在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实施策略,提高教师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能力。

1.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不应仅局限于对任务结果的评价上,还要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展示。学生互评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并由教师做出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如何加以改正。

2.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意义重大。SqlServer数据库教学中的任务是开放性的,对任务实施效果的评价没有绝对的标准,但与每个人的文化背景、审美角度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自评。同时,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目的是获得探究的方法。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不应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教学法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离不开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

(二)不应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即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学习环境只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外部条件,是外因。因此,不应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实践表明,在SqlServer数据库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SqlServer数据库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篇5:论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论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结合高职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课程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以及“任务”设计的原则和实施过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老师的教学效果。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规模扩展较快,学生生源质量一直没有明显的提高,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差,学习成绩差,“三差”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入学时掌握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已经非常熟练,而有的却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再者,很多新创办高职院校在师资、教学环境和硬件条件都没有达到相关要求,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把精力浪费在玩游戏上,不用心学习,甚至旷课;而基础差的同学又觉得学习吃力,从而产生厌烦情绪。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志,具有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要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注重精讲细练,培养学生的信息意志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本文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学生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切实提高其计算机基础的应用水平,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结合笔者从事计算机教学多年的经验,我认为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任务驱动法”。

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采用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循序渐进的方法。各门学科都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其知志点或技术点的分布是网络型的而不是线性的,学习者可以从任意一点入门,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可没有严格的规定,这就使得它的知志体系较难把握。

另外,我们面对的学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老师是学生获取知志的主要渠道,绝大部分信息和知志要靠老师向学生传授。现在,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知志和信息,不一定非得完全要靠课堂上获取,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来说尤其是这样。

三、任务驱动法和任务驱动法教学原则

任务驱动法要求以大纲为蓝本,以考试为手段,是从实践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繁多的教学内容中“抽丝剥茧”形成精彩的案例,引起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欲望,课堂教学以案例为中心展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都非常强。实践课以具体问题或任务驱动通过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主动灵活运用知志的能力,进行主动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这种以任务为驱动的学习实践活动,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课前设计出科学、切实可行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观念,在课前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把握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设计的任务或实例必须在保证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的基础之上,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可操作性和任务完成手段的多样性原则,同时还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操作技能基础等因素。落脚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任务驱动法实施过程

为使每个学生能掌握计算机基本知志,能熟练操作和使用计算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法,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以任务引路,学生边学边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一)结合学生情况,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任务驱动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制定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的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被动学吸收”转化为“主动创造”,把学生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教学方法上,注意向学生灌输任务驱动的观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主动寻求知志。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每一章设计一个打任务,再根据具体章节,把大任务分解为若干小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若干个简单的小任务组成。

(二)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探索研究,边学边练

在任务的指引下,学生边学边练。精心设计的任务贯穿整个学期,与理论课教学进度相一致。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志和Windows操作系统时,学生收集关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或学科应用方面的资料。在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时,学生将收集的材料用Word加工处理,然后分析有用的材料制成演示文稿,在全班进行交流。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时,要求学生将最终的演示文稿制作成网页。

学生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

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志。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后首先想如何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会想方设法读教材,查资料、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在无形中学会了使用网络,计算机等各种技术和设备,达到了掌握知志、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学生相互协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通过团结协作学习,学生能够从大同的任务中找到异同点,相互启发、相互促进、驱动学生更强烈的创造挑战欲望。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同学的交流合作、老师的启发引导的良性循环中逐步得到培养。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四)采用表扬激励的良性评价机制

任务驱动法提倡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都体现出学生自己的思路,每个学生的思路、表现形式、方法各不相同,所以答案并不唯一,因人而异。不能靠主观地打个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而是通过交流展示和讨论,让同学们自己评比,看谁的作品最受欢迎。通过这种方式灵活多样展示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志,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志的水平和审美水平,找到自身不足,又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完成的“任务”。

(五)充分利用网络,构建开放式教学体系

教师可以架设一台FTP服务器或者是制作一个网页、申请博客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空间。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电子课件、案例精选、课后习题、参考教材、考试样题等上传到服务器中供学生课外学习参考,还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上传供学生相互展示交流。让学生课内课外都可以学习到自己所需知志,为本课程全方位构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

五、任务驱动法教学策略

遵循教育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将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和知志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志的主动建构者,将教师由知志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

1.教师课堂教学的定位要准确。除了准备高质量的教案,还要设计可操作性、综合性较强的任务。首先从感性上吸引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坐着讲课,绝不能照本宣科,学生很容易困倦、疲劳。为了让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可在多媒体教学同时,适时适当的与黑板板书有机结合,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2.教师要主动创造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不论是教学环节还是实践环节,都可以将学生吸收到老师的教学体系中来,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在老师或同学帮助下解决问题。学生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进行学习,还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学习交流,也可以与老师探讨问题,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合作学习氛围。

3.很多老师觉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多,而课时少。这个问题恐怕在很多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因此课堂教学就是向单位时间争取效率,要抓住本质的东西。教学时突出基本原理、方法;具体操作细节留做自学或实验。任务驱动法是通过应用案例引出相关技术,再围绕案例讲解基本概念、基本技术,最后总结提高。配合使用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结语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着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课程教学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只有深刻理解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定位,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被动接收知志转化为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新形式,教学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开创“教”的升华并实现“学”的突破,这是真正推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是: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志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志;等等。当然,究竟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还有待于我们大家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篇6: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熊玮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使学生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所学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多个任务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紧密围绕这些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求索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而任务驱动则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强调学生在与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等密切相关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个最重要的因素。其中,情景强调的是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但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分析学习者特征以及选择与利用合适的媒体,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景的创建。协作则强调独立学习和集体合作学习,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并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每个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应该与其他成员进行分享。意义建构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终极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建构着眼于将当前所学内容进行组织结构上利于理解、吸收,并进行重新梳理、构架,以利于在学习者大脑中的长期存储。

二、任务驱动法的特征

目前任务驱动法已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是任务、教师、学生三者的互动。这三者中,任务是主线,教师和学生则围绕这根主线进行任务的安排和任务的完成,教师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参与并指导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是手把手地教而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技术指导,总体上应该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独立完成。

任务设计是教学效果好与坏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适合学生并只有通过上机才能完成的任务。在任务设计时,要求任务既要有系统性、计划性和逻辑性,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由浅入深,做到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主体性主要表现为自主性、创造性和协作性。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发掘出学生的创造力,而且对于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任务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力和领导能力。

三、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不是简单地进行任务的布置,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基本特征,实施过程从提出任务到分析任务,再到任务完成并进行交流总结。任务的提出要有所创新,任务的内容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而且任务要根据学生已学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果学生对任务没有兴趣,则任务是失败的,因此任务的'设计需要教师关注生活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人物、事件,围绕这些来设计主题往往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幻灯片的制作,根据本堂课的三个教学目标制作简单幻灯片、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和使用设计模板。首先制作出一个总任务――把“自己最喜欢的风景名胜”做成幻灯片,利用幻灯片向其他人进行介绍。这个任务相对简单,且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可以采用网上找图片或者自己拍照片的方式,配合文字介绍。学生都表现出非常高的热情,为了让幻灯片放映时效果更好,学生们自己找资料学习PowerPoint中动画技巧的选择和处理;为了让版面更合理美观,符合所选动物的特质,通过搜索引擎找各种模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就掌握了幻灯片制作的技巧,另外巩固了先前学的关于搜索引擎如何查找图片的知识点。任务完成后挑选出优秀的作品与大家分享,既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对于复杂的任务,这种情况下合理地进行任务的分割尤为重要。分割任务,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而且要注重各任务间的渗透以分散难点。学生不会因为任务太难无法实现而产生消极懈怠情绪,相反前一个任务的完成,还能激励他继续完成下一个任务。

任务驱动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统一。()对于耗时长、繁琐的任务,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任务角色的设计与工作内容的大致安排和规划。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立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并有步骤地完成。例如,在讲授flash制作内容时,提出任务,例如根据一个自己喜欢的一首歌曲制作一段动画。这个任务涉及到动画元素的绘制、故事内容的编排、场景的布置、时序上的安排等,都需要精心设计,为了激励学生创新,任务中明确强调原创性。因此,需要同学们自己动手进行图片元素的绘制,然后再运用flash的技巧进行动画制作。这个任务需要学生们协作完成,为了平衡各小组的实力,将具有较好绘图功底的同学在分组时均匀分布,一个小组中至少应该有一名绘画水平突出的学生,其他的同学则进行不同技术分工以顺利实施任务。教学效果表明,这种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作力和协作能力,学生更容易在互帮互组和互相监督的方式下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武汉外国语学校)

篇7: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古代文学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古代文学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经过历代学者的悉心经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已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而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也遇到了一个瓶颈期——学生在学习中缺少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的学习热情,同时由于课程学时的缩减,教师在课内讲授的内容有限,学生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同时拓展课外学习,让课外学习成为课内学习的有效补充。这些问题也一直是我们讲授中极力想解决的问题。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的应用,也让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中国古代文学课的主要内容是讲授中国两千多年来文学发展的历史、历代重要的作家作品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知识。这门课程是在大学阶段开设的,在各个院校一般开设2~4学期不等。如今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处在信息时代下,传统“满堂灌”式的讲授模式亟待注入新的教学方法,唯有如此,才能让这门古老的学科在新时期让更多的年轻学者喜爱。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由教师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教师扮演的角色是设计师、指导者、辅助者。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是任务的承办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发现问题,在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与探究的状态,而教师与学生又始终处于良好的多维互动模式中,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能更好地对课程产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1.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今大量电子信息的冲击下学生更喜欢关注时尚变换的信息,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一些在我们看来很有魅力的篇章对于学生来说却没有多大的吸引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任务,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走入教师精心创设的任务中,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过程中,学生深入学习情境之中,随着任务完成的逐步深入,学生会不自觉地被古代文学现象、文学作品所吸引,会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地去完成任务。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有对美的感悟、都有不断学习探索知识的愿望,一旦在情境的引导下深入任务,他便想要在这个自己所付出辛苦的任务上去继续探索,去探索某种文学现象或作家作品所体现的文学内涵。在完成任务之后,学生在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设立激励模式,这样在学生每一次完成任务之后都会有一种满足感,久而久之,会转变为一种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2.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课堂中,教师一般是“独白式”的讲授模式,学生被动参与或根本不参与,课堂中较少有互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在每一次接受任务、完成任务、接受评价的过程中都要与教师有互动,教师在全过程中基本是扮演着导师的角色,亦师亦友,这样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会有很多。学生既能享受到教师一对一的辅导,又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任务圆满完成的期待,在此影响下,学生会对教师设计的任务甚至这门课程都特别用心,以此教师可以真正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互动中学习。

3.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拓展学习内容

在教改的“春风”影响下,很多课程培养方案都做了修改。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学时也作了压缩,这样设计到底科学与否我们暂不做评价,但是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面对知识含量极大的课程内容,教师在课堂内讲授的内容极其有限。如何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内容呢?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采用就可以拓展课内学时,教师设计任务,相当于学生在课下与教师一起备课,一起互动,一起学习,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技巧

教师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很多教师自己设计的任务自己都不感兴趣,如果与学生换位自己都不愿参与,这样的任务学生也不会配合你。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技巧:

1.任务难易程度适中

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任务时,难易程度要适中,要符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太简单的任务难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太难的任务学生又不愿意承担。所以一般教师可先由外围去导入,然后逐步以阶梯式递进的方式去接近核心知识,这样符合学生接受规律。如讲到屈原与楚辞,教师可先让学生搜集有关屈原所处时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情况,接下来搜集屈原的生平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中彼此分享,然后再逐步去接近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样学生在逐步推进的任务中逐步获得知识与成就感,最后接近核心内容讲解时就已经将外围知识都消化了,那么教师讲解就事半功倍了。

2.任务设计要知己知彼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独具匠心、知己知彼,知道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沟通会更有效,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也会更加配合。如教师可在所代课班级先创建一个微博群或QQ群,像一些让学生做的微作品评论或举办的实训活动VCR,就可以在微博群里分享。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评论或小论文或是一些其他的作品在微博中被点击、被其他同学分享,这样会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逐渐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完成任务。

3.任务设计采取小组合作模式

一个人再优秀不会有一个团队优秀,团队一起完成任务可以彼此相互监督、相互促进,而且团队合作可以增强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集思广益。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最好采取小组合作模式,这样小组成员间相互监督相互带动,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

三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阶段可分为任务导入、任务实施、任务评估阶段。

1.任务导入阶段

教师在导入任务时要精心设计,要让任务导入能引人入胜,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如讲到《诗经》这一章,将学生最耳熟能详的诗作展示给学生,这样首先在《诗经》与学生中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学生接受任务时,因接触到自己所熟悉的诗歌,会有小小的自信感,同时对他们即将学习到的内容会更有探索的热情。

2.任务实施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可以采取一些新鲜的模式。如接下来讲到诗经的内容时,有爱情诗、战争徭役诗、宴飨诗等,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分别展示各自所收集的诗经作品,然后可分阶段进行《诗经》诵读大赛、《诗经》作品赏析座谈会、《诗经》记诵之星大赛、开心状元之《诗经》微电影创作等活动。这些实训内容的展示时间可灵活掌握,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熟悉《诗经》作品,掌握《诗经》作品的艺术特色,增强鉴赏《诗经》作品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任务评估阶段

当学生任务完成后,教师评价首先要认真、及时。教师的评价要在学生期待最热切时给予,此所谓合时,因为学生一般在提交了任务之后,最渴望教师能最快给予回复,这时的及时回复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次,评价要适当,既不能打击学生积极性,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最后,评价体系要有针对性。教师在设计评分标准时可从应知、表达、创新、团队合作等方面分情况进行评价。

在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过程中,除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外,还应与讨论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等方法相结合。

篇8:浅谈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FP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FP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培养,可分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VFP( Visual FoxPro)属于第二层次的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它以强大的性能、完整而又丰富的工具、极高的处理速度、友好的界面以及完备的兼容性等特点,成为新一代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杰出代表;又因其容易入门,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将VFP程序设计这门课列入经、管和文科类专业教学计划.我院在经、管和文科类专业大一下学期开设了VFP程序设计这门课,但由于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懂,经、管和文科专业学生对编程语言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差别很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学生只是学到一些基本的命令及简单的界面设计,后期为了通过计算机省二级考试,只是机械地练习题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任课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1 VFP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多是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讲解,之后辅助以上机练习,依次从基本概念、数据类型与表达式、数据库和表的基本操作、查询和视图、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可视化表单设计及常用控件、报表和菜单设计等.由于前面章节知识比较零散、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往往在这一阶段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中间章节由于SQL语句晦涩难懂和程序设计千变万化,往往造成学生失去耐心;到表单设计时虽然有些好转,但是当用到前面知识的时候,很多内容早已没有印象,造成后续学习困难.

同时,由于经、管和文科类学生对VFP程序设计认识不够,认为这是一门计算机类课程,和其所学专业无关.首先,很多学生不重视VFP程序设计,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兴趣不大,主动性不强;其次,学生首次接触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要在一学期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面向过程程序设计思想、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数据库系统设计等内容,教学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再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对实验的目的和内容不够明确.虽然上机时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按照指导书重复课堂上讲过的函数、命令、表单等设计操作,但对于这些知识在系统开发中的作用却一无所知,更谈不上举一反三.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将“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到VFP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法简介

2.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模块,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完成具体任务模块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并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教师的引导相结合以及独立探索和与人合作结合.

2.3“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结合了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各自特点的一种综合教学法,很适合程序设计类课程如《VisualFoxPro程序设计》的教学.该教学法以“案例”为引导,以“任务”为主线,将相关知识点贯穿于任务的不同模块中,“驱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仿具体“案例”实现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再通过“拓展案例”的探索性设计,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设计技能的把握.

3“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这对于一个初学VisualFoxPro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讲尤为重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充分发挥第一堂课的作用.与传统教法中首先介绍VisualFoxPro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不同,每次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笔者都是先给学生演示一个小型的学生管理系统,并请学生自己操作并说出自己的感觉.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觉得这个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当得知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他们也能完成类似的系统时,兴趣一下子就激发起来了.展示完学生管理系统后,笔者还会给学生展示一些以往学生的优秀作品,以打消其畏难情绪、坚定其学习兴趣和信心.

3.2分析案例掌握基本知识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通过“案例展示-激发兴趣-分析案例-讲解相关知识和联系”这种教学模式,以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为案例,通过分析和讲解把相关的基本概念、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深刻、形象、牢固的记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在每次上课前,先将本节课的精华案例向学生展示.比如:在讲解分析“标签和计时器”控件时,首先向学生展示案例.

展示的案例由两个程序组成:一个让字幕从左到右循环滚动,另一个是让字幕进行左右摆动.在充分吸引学生兴趣的前提下,笔者利用现实中的广告牌来分析并讲解与案例相关的表单、标签、计时器以及相关的程序设计,先讲解比较简单的循环滚动设计思想,然后再讲解摆动字幕的设计思想.这样,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就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印象比较深刻.

3.3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案例讨论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通过案例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还要通过完成设计任务来培养学生的模仿乃至创新能力.有了前面的知识基础,再展示与之相关的拓展案例.

展示完后,笔者不直接进行讲解,而是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10-15min的讨论分析,讨论在什么地方见过类似的东西,在设计时应采用什么途径实现等问题.然后开始提问,让小组推举自己的代表发言阐明自己的设计思想、在可能的情况下展示实现过程.最后笔者对学生的模仿进行总结性发言,如学生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给出正确解答.

3.4设计任务评价总结

每个完整的案例及任务教学模块完成后,笔者都会与学生一起对所涉及的知识及设计技巧进行归纳和总结,对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将优秀作品放到教学网站上供所有学生观摩.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对每个案例最后还会留下一到两个思考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比如针对碰撞的方块的思考题是“方块有无可能只碰到每个边的同一个点?如有应该如何设计?”.

4实施“案例-任务驱动”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4.1教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教学活动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再练习”的被动教学模式;“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活动采用“以案例说明为引导、任务驱动为主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探索创新型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真正形成了互相促进的关系.

4.2传统教学与“案例-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法以知识点的衔接为主线,重理论;“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模块为主线,重应用.两者各有特点和优势,不能相互替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发挥不同教法的优点,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3注重整体培养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为了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及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笔者还开通了课程论坛.把课件、素材及练习题目都发布在论坛中,学生可以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布在论坛上,笔者都会及时解答,这样既提高了整体教学需求,又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

5总结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传统VFP程序设计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在教师的合理有效引导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篇9: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初探论文

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繁多,内容、格式千篇 一律。如果按传统模式讲授,很难完成大纲规定的内容,也很难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即抓住“计算机应用”这个纲,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具有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

一、案例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案例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的原理是运用案例与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起到组织教学各环节的作用,具体教学以案例为基础而展开。前者的侧重点在于教师的讲,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讨和探究,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同类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后者则是侧重于学生,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具体任务,以完成任务为主线,把知识点巧妙隐含在任务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去完成。

二、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原理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先设计选择一个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功能相对完整的案例,然后根据每次的讲授内容将案例分割设计成多个具体且相对简单的实例进行分析讲解。每次讲解完后,向学生布置相似的任务。

本文章以计算机应用基础word部分为例来讲述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根据这部分内容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设计了相应的案例和任务。

1.课前准备:

确定了运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后,重点工作就是案例的选择或撰写,任务的设计。

如何设计案例,第一步,确定教学目标;第二步,案例的选择或编写。对于部分word案例的选择要注意几个原则①案例内容紧扣课本,适当可以加一些技巧性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应用这些知识的时候就更加熟练、更加容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案例的分割要与教学知识点相匹配,同时分割的案例在功能上保持一定的完整性。案例中涉及的各知识点及其间的.联系,要循序渐进,难度适中,避免跨度大。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操作性较强,许多知识和经验需要通过学生上机实践获取,计算机毕业论文这样做不仅能牢固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读书和上机实践都很重要,但比较而言,实践更重要,很多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多次实践才能学会。因此任务的设计在此尤为重要,是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案例的知识点和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合理的提出任务要求。同时任务的要求与案例要有既要有一定的相似性也要有一定的区别性,通常相似度在70%-80%左右。区别点与相似点在知识结构上要有一定的连续性,尽量综合已学的知识点,避免学生感到无从入手;同时由于只有70%-80%的可参考性,避免了完全模仿抄袭的可能,在消化、理解、掌握这70%-80%的基础上能够进行主动学习。

2.课堂实施

课堂上实施的重点案例的讲解和任务的布置。将word部分分割成四块内容:第一块是word的介绍、基本功能、如何在word中输入文字;第二块是word对文字的设置;第三块是word对段落的设置;第四块是图文混排及其它的一些设置。每一块内容都会通过两个例子来讲解,把每一步的多种操作方法及操作的技巧逐一给学生讲解,如果下次再遇到相同的则只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讲解,这样便于学生去巩固、掌握其它的方法。在第一块内容讲授完时把每一块的任务都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将每一任务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写成实验报告,来加深学生对此问题的掌握,对于第一块内容后面的知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看资料和动手实践去自主的学习熟悉这些内容。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将存在的问题记下,便于对任务完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归纳、总结,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查缺补漏。

三、对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体会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适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具有辅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外,不具备其他任何权威。学生成为了主体,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利用有限的课时;还能按照学生基础的不同,量体裁衣,提出不同的要求,能够在较少的课时内,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参考文献

[1]王世民.浅议案例教学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报.,(6)

[2]王祥仲.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3)

篇10:“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 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二、如何设计有效的驱动任务。

任务在“驱动”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这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因此,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提高和激励学生前进。

因而在设计“任务”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容易让学生调动原有的智力背景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复现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述、判断和直接运用;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初步学会指学生能进行基本的上机操作;学会指学生能进行连续的、差错较少的上机操作;比较熟练指学生能进行效率较高的、习惯性的、有错误能立即自我纠正的操作。例如,“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学会开机与关机”“掌握保存文件的基本方法”等就包含了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要求。

“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例如:在学习“输入文章”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输入一篇自己的短文并保存起来”,这个任务包含“输入”和“保存”两步操作,并强调“自己的短文”,体现了与学生的关系和文章的“短”,主要考虑不要让学生把大量的上课时间花在输入文字上。

“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例如:因特网的教学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参加BBS、在因特网上进行实时交流等等。对于“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又可以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等子任务。

三、如何来构建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在实际教学中需按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

1、创设情境 提出任务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状态的时刻。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向学生布置本课程、本阶段、本单元、本课程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学习。以探索问题来引起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总是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2、分析任务

提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要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这个时候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习过的,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稳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都是由学生提出。在学生最初还没有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时,要采用先粗后细,逐步求精的方法。对于某些任务,在这一步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一次都提出来。对于一些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只有亲自做到那一步才有可能提出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再去提出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3、探索研究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先通过自主探索或者互助协作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学习,查阅信息资料,进行尝试探索,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齐。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尽管我们已经把问题讨论清楚,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还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教师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4、评价检查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使其真正得到提高。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对与错。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应该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特别注意,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学生的弱点,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的做法是,每个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必须交流展示,大家讨论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采取更为活泼的形式,如:让他们玩一会益智游戏等。

四、总结

总之,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资料:

1、《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篇11:“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 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二、如何设计有效的驱动任务。

任务在“驱动”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这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因此,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提高和激励学生前进。

因而在设计“任务”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容易让学生调动原有的智力背景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复现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述、判断和直接运用;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初步学会指学生能进行基本的上机操作;学会指学生能进行连续的、差错较少的上机操作;比较熟练指学生能进行效率较高的、习惯性的、有错误能立即

[1] [2] [3]

篇12:会计电算化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

会计电算化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应用就是根据会计职业岗位需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财务软件进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以“虚拟企业”完整的某个月会计资料为载体进行实训,使学生掌握企业账务处理的整体流程。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实现高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会计电算化;工作任务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能课,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实现高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内涵[1]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的驱使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应用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依据现代中小企业的电算主管、电算操作员、电算审查等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的。根据会计职业岗位需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财务软件进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以“虚拟企业”完整的某个月会计资料为载体进行实训,使学生掌握企业账务处理的整体流程。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中应注重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的能力培养,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遵循“教、学、做”一体的原则,让学生在完成职业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养成适应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的职业素养。考虑到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中小企业,经过实践专家、课程专家和教学一线老师共同研讨,我们构建了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的系统初始化、账务处理系统、会计报表编制、职工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应付款管理和供应链管理7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设计了具体的学习型工作任务,实现了“所教即所需,所学即所做,所做即所用”的教学目标。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施

1.采取基于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2]

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行仿真职业环境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采取基于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工学结合为有效途径,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2.学习内容任务化课堂教学根据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参与任务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由传统的教师“教学”变为学生“求学”、“索学”。

3.设计任务单元过程性考核与评价[3]

为配合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本课程的评价将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小组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将每一项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过程性考核的主要内容。

三、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把“会计电算化”课程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穿插到各个任务中,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工作任务进入学习情景,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问题,老师给予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永华,夏明会,陈飒.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6).

[2]梁平.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J].财会月刊,(33).

[3]邓学浩.高职会计电算化“任务驱动”法教学改革探索[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篇13: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论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变革。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应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以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为例,分析该方法的应用措施以及注意事项,旨在更好的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效能。

0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能力,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一种理实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不再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符合新课改的需求,更是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明显的不同,该方法具有突出的合作、自主、探索的教学特点。在任务教学法施行的过程中要求教师首先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是教学的主体,老师只是课堂中的.引导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任务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分解教学内容,并将它们设计成细化的教学任务,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所要学的内容,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新相结合,而且计算机课程也是一门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其中是相得益彰。这不仅对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的综合素质。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形成完整的教学主线,使教学思路更加的清晰明了,由易到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仅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高效率的完成学习目标。

篇14: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论文

任务驱动教学法不是将需要教授的知识直白的传授给学生,而是将教学目标合理、科学的分解成一个个教学任务,并且任务的设计还要具有引导性,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总结归纳,切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2.1 设计任务目标明确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内容就是任务的合理划分,它对教学效果的实现也是有直接影响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应用情境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教授氛围,然后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使每一个知识点都对应着一个简单的小任务,同时还要注意各个任务之间的衔接,从而完成整个教学目标。例如,在Word课件教授的过程,老师可先通过一些复杂、漂亮的画报、宣传单或是个人简历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自主的投身到Word课件的学习过程中。其次布置设计任务,例如以“关爱地球”为主题设计板报、宣传册,并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以及操作,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设计中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2.2 分析任务,正确引导

在明确任务之后,教师应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自主的分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自主讨论和探索的过程提出自己的执行方案。老师在这一阶段只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新知识进行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每个人的思考方法都是不同的,对任务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老师不要固化学生的想象能力,应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正确引导,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3 评价交流,总结拓展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最后步骤就是对任务完成的过程进行总结、评价,这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评价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相互借鉴,切实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评价环境主要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二是,老师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同学之间的点评,主要是向同学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让其他同学进行分析和评价,达到共享借鉴的目的;老师对学生的点评主要是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设计思路以及技术手段进行综合的而评价,给学生一定的肯定,同时还要对学生作品存在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的意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教学目标,还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3 设计任务时要注意的问题

3.1 可操作性原则

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所做课题的可操作性,在设计课题时,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现实条件,给学生以学习机会。例如: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的学习时,先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以及作用。因为贸然的让学生去组装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脑,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而且不切实际。因此,计算机教学任务可以改为让学生们去动手拆解一台电脑,在拆解的过程中,逐渐的认清电脑的构造,以及内部原理,进而再将任务进一步提升到装配电脑的难度。这时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就会实现循序渐进,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3.2 因材施教

作为教师要明白,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而且在每个方面的优势、领悟程度都有所差别。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因材施教,并且设计教学任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候尽管教师对于某个问题解释地很清楚,但是学生在做任务的时候同样会提出很多问题,作为教师一定清楚耐心的解答。

3.3 发散性思维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解决任务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机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实施操作,勇于尝试,不受固定模式约束。事实证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尝试,对于逻辑思维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此,在进行课题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意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比如,在进行版面的美化设计时,要学生探索多种方法开拓想象力,一些图片除了剪切的方法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方法,要给学生自己探索的空间,有的学生就会开始尝试研究是否图片能自己绘制,或者是否能将网上的一些美图放到版面中,甚至一些同学将纸质版的图画都传输的电脑当中,更有学生提出用其他美化工具来组合为更具特色的版面样式。

4 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的过程中,还要明确任务目标,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任务驱动法不是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它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力,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篇15: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实践论文

2.1具体内涵

任务驱动法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教师通过为学生布置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所

学知识和以往生活经验自主完成任务,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能够将知识内容进行灵活运用从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任务驱动法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已充分彰显,教师则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只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起到适当的指点作用,一言以蔽之,任务驱动法就是让学生能够完成自主探究学习[1]。

2.2实际特征

任务驱动法主要有六大特征,第一大特征为可行性,即教师布置的任务必须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相符,并且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其次具有价值特征,学生通过任务驱动法顺利完成任务之后能够对计算机知识内容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真正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另外还具有生活性与意义性,也就是说任务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并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其道德性要求任务不能够破坏生态环境或损害他人利益。最后任务驱动法具有可持续的特征,该任务并非昙花一现,而是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热情。

2.3重要作用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当中运用任务驱动法,能够将原本抽象枯燥的教学知识内容融入在实际任务当中,一方面充分满足中职学生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也增加教学内容的具象化、直观化,方便学生完成学习。其次,任务驱动法最主要的作用在于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完成计算机任务之前学生需要搜集所有与任务相关的技术资料,并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探索完成任务的方法,在自主思考之下,学生能够充分运用其聪明才智解决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当中任务驱动法的实践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当中,Photoshop是其中一项关键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就业生活均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鉴于Photoshop的基础性,因此教师在布置任务时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对关键性知识点以及重要技能的掌握,本文将以教学中的“图像的色彩调整”一课为例,简单介绍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

3.1结合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目标

在本课当中,考虑到学生之间并没有使用过Photoshop对图像的色彩进行调整,因此教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学生能够基本了解色调的内容,同时掌握基本的调整图像色彩能力。学生在能够根据教师给出的示例进行仿做,自主探究调整色彩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分析示例的过程中可以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反思,并强化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与其他学生进行分工合作的过程当中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树立团队协作精神,而通过调整色调也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3.2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在教学之前中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张自己小时候的黑白照片,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目光,将其引入教学课堂当中。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过去没有彩色照相机因而阻挡了自己的帅气程度,现在可以借助Photoshop将过去的老照片变为彩色。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经过色调调整之后的照片并与原照片放置在一起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所学内容,掌握教学重点。

3.3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体任务

此时教师需要向学生统一展示调整图像色调的操作方法,并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做好笔记以便能够为接下来完成任务提供必要帮助。通过讲解之后学生对调整图像色调的方法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将任务设置为为自己设计一款演唱会海报,此时需要将学生按照其个人意愿以及学习水平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并且在每一个小组当中指派一名学生作为组长,要求其组织小组成员就教学内容展开讨论,并且商议出设计海报的方法。鉴于学生已经基本了解调整图像色调的方法,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缩短任务完成时间,要求学生在下课之前完成海报设计,采用此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学会使用快捷键。

3.4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后基本能够确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成方案,此时教师需要将完成任务的工作全权交由学生,并且当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疑难问题时,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就关键知识点进行共同研究、讨论,尝试通过自主思考和集思广益的方式解决问题,若小组内成员无法解决则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与指引。完成每一模块的任务之后,组长需要负责核查组员的任务完成情况,以便及时进行调整与改善,学生最后在完成海报设计后需要事先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并且又组员相互检查任务的完成度以及是否存在纰漏,最后以电子档形式上交至教师处,等待教师的最终点评。

3.5展示、评价与总结任务结果

教师需要对上交的任务结果进行逐一检查,并且依据教材对于图像色调调整的标准要求对其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其分为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两大部分。而在学生评价当中主要以小组成员互评以及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在计算机应用学习当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同时对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最终解决方法等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和完善计算机学习。而教师点评除了对任务结果的完成质量和完成度等进行评价之外,还需要对学生在完成任务当中的表现进行适当点评,最后将调整图像色调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完成本次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升华。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当中运用任务驱动法,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同时借助任务驱动法的强烈实用性,帮助学生完成学以致用,将计算机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操作当中,进而有效提升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在该专业当中的全面综合发展。

篇16: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实践论文

1前言

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当中,教师通常会选择使用任务驱动法,通过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方式落实计算机教学。

篇17:浅谈任务驱动法在英语听说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任务驱动法在英语听说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语言教学途径有着广泛而成熟的理论基础,符合英语听说技能教学的目的和规律.采用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活动参与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感悟到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学习活动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

作 者:陈俊花  作者单位:邢台市经贸学校,河北,邢台,054000 刊 名:商情・科学教育家 英文刊名:SCIENCEEDUCATION 年,卷(期): “”(6) 分类号:H3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英语听说技能   多元化操作  

篇18:任务驱动法在文秘专业实践课中的应用论文

任务驱动法在文秘专业实践课中的应用论文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的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相互协作的学习。本文以文秘专业实践课的教学为例,对任务驱动法教学实施过程进行阐述和探究。

关键词:文秘专业;任务驱动;实践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的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相互协作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自己的求知欲望,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技工学校的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适用于各个专业的教学。

一、学情分析

技工学校文秘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传统的教学采用的是“讲解――示范――练习”的模式,虽然学生在模仿、纠正和练习中获得了技能,但探究与实践能力却被弱化了。技校学生文化课底子薄,教师如果一味照本宣科,势必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技校学生对新事物感兴趣,参与意识强的.特点,教师在选择教学形式与内容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要注意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和自主参与的机会。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理念,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符合教学基本规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二、文秘专业实践课任务设计及活动评价

本次实践课涉及的教学内容有:《文秘实务》《文秘常用应用文写作》《公共关系》《文秘档案与管理》等。以“召开母亲节主题班会”为题,对任务驱动法在实践课的运用进行设计。

1.目标及任务分析

以“召开母亲节主题班会”为题,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掌握常用应用文的写作知识、会议管理知识、礼仪仪表知识、文件归档和整理知识等。

“母亲节主题班会”这个主题易使学生产生兴趣,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另一方面把零散的技能和多门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任务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既相对开放又不断递进的“探究链”,提高学生的创新探究与综合运用能力,也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与程度。

2.课堂学习的任务设计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秘专业技能,并有一定的兴趣,但缺乏综合运用的经验,自主学习与写作能力不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升。通过设计课程任务,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完善,有效提高操作能力。见表1。

3.活动评价方法

要保证任务驱动教学的效果,就要有适当的活动评价方法,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活动评价采用小组竞赛、小组相互讨论评价及教师评价的方法。见表2。

三、实施过程的注意事项

1.学生确定任务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本次文秘实践专业课主题班会的内容完全由学生讨论后选定。主题确定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向学生介绍学习的内容、任务和要求,展示相关的素材资源,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班会的节目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理分组,照顾学生的差异

因为本课程部分子任务是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去完成,所以,合理的分组非常重要。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也有差异,要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在互不取代、互相请教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共同提高和进步。任务的开放性与评价的多元化,允许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基本任务,取得成功自信与探究热情。

3.加强指导,激发持续动力

不断激励与启发,鼓励学生思考、修改和完善任务方案。如在会议筹备过程中工作小组应如何分工,各自的职能分别是什幺等。最后让学生在讨论中总结出:秘书组负责资料准备、班会过程的拍照和录像、会后资料收集等;会务组负责会场布置、音响准备、黑板会标等;后勤组负责提供饮水、购买纪念品等;接待组负责邀请、接待老师、会议签到等。

4.重视评价和总结

在子任务完成阶段及最后总结阶段,要注意及时评价、总结归纳,形成操作思路。除了评价表所列内容之外,还要对会议的组织安排、会场布置、文书写作、节目安排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和会议的组织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使技校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具备辅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外,不具备其他任何权威。在这一模式下,通过学生内部各心理因素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将“做”“思”“学”这三者融为一体,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完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技校生将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

参考文献:

[1]樊永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技能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

[2]冯志军.项目课程课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5).

[3]杨燕芳.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评价功能和策略探析[J].职业研究,(8).

篇19: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

李占宣

(哈尔滨金融学院,哈尔滨150030)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步骤包括设计任务、实施任务和效果评价。在数据库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数据库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0)12-0052-02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一)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BasedLearning)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解决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完成既定任务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二)特征

该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其核心是任务的设计,任务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该教学法要求教师要改变角色,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师。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三)步骤

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学生、任务三者的积极互动过程。

1.设计任务

设计任务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该教学法实施的关键环节。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设计任务,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任务的设计应遵循典型性、实践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原则。

2.实施任务

实施任务的关键在于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思考,大胆探索。

3.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任务的解决过程,通过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以改进实施策略,提高对任务驱动法的应用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设计任务

应在对SqlServer数据库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立总体任务目标。在任务的选择上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并遵循相应的任务设计原则,以学生较容易理解的“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为教学实例,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实训实例。

对于“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设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将任务分解为以下八个具体任务,使每个学生对所要完成的任务做到心中有数。

1.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一系统启动一系统登录

应用界面的设计应实现对登录用户的有效管理,体现系统的保密性与安全性,增强学生对系统的安全管理意识。

2.基础信息管理

对基础信息的管理包括图书类别管理、图书存放位置、读者类别管理和读者信息管理等。通过分析数据模型、创建数据库、找出不同数据库管理的差异等方式,促进学生分析数据和存储数据的能力的提高。

3.图书管理

包括入库管理、入库查询、库存查询、库存上下限设置、库存报警和统计报表等。通过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进行简单的查询统计管理以及进行简单的触发器应用等,培养学生的数据库操作能力。

4.学生管理

包括新生管理、老生管理、查询管理和统计报表等。通过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进行较复杂的查询统计管理以及存储过程的使用等,提高学生对数据库的操作能力。

5.借阅管理

包括借书管理、借书查询、还书管理、还书查询和到期提醒等。让学生掌握视图与索引、数据完整性、存储过程与触发器的高级应用等,培养他们对数据库的综合应用能力。

6.系统维护

包括系统初始化、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等。要让学生掌握有关数据库系统管理的内容,强化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对数据库中数据安全性的认识,形成数据保护意识。

7.系统管理

包括操作员设置、密码设置、操作员级别设置和操作员权限设置等。要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认证模式与访问权限,提高学生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控制能力。

8.帮助

增强应用系统的可读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对每个任务进行讨论分析,使学生对SqlServer数据库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了解任务的主要功能,知道程序中要做些什么,要用到哪些知识,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任务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的安排应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服务器l台、教师机1台、投影仪1台、学生用机90台组成局域网、通过服务器控制连接到Internet)中进行。

(1)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地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

(2)形象情境

根据教学的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利用动画、图画、幻灯、挂图、模型以及实物等激发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

(3)实验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鲜明、有趣的演示实验,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使学生在实验情境中,满怀激情地展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深化对概念和基本观点的认识。

2.任务实施

任务实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把任务呈现给学生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和示范,应让学生讨论并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总结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步骤,并找出还存在哪些困难。教师要做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对于已学知识教师应以提示为主,对于新的知识点教师应及时给予讲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首先,创建数据库。引导学生思考在数据库中应保存哪些数据。其次,是对数据库中数据的调用与分析,以实现各任务。教师可以对各任务在设计中要用到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的回顾,特别是对具体的界面设计要进行相关演示和介绍,对窗体上各个控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对于任务具体功能的实现,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1)自主性学习

学生应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开展自主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的知识,利用反馈信息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独立完成任务。

(2)协作性学习

在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协作和沟通,让学生了解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尤其是针对综合性和难度较大的任务,选择协作性学习会更有效。

(3)研究性学习

让学生从感兴趣的管理信息系统中选择研究任务,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是综合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示范性教学

利用CAI课件进行操作演示,使学生通过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观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概念、程序和要领。一个任务完成后,选取一些类似的任务,并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进行模仿并完成任务。

(三)效果评价

主要是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开发设计能力。教师主要应从设计任务、实施任务以及运用教学艺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在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实施策略,提高教师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能力。

1.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不应仅局限于对任务结果的评价上,还要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展示。学生互评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并由教师做出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如何加以改正。

2.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意义重大。SqlServer数据库教学中的任务是开放性的,对任务实施效果的评价没有绝对的标准,但与每个人的文化背景、审美角度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自评。同时,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目的是获得探究的方法。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不应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教学法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离不开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

(二)不应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即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学习环境只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外部条件,是外因。因此,不应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实践表明,在SqlServer数据库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SqlServer数据库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篇20: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并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

作 者:黄海 Huang Hai 作者单位: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6 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年,卷(期):20xx 27(23) 分类号:G424.1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效果

★ 会计电算化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

★ 任务驱动法电气控制的论文

★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初探论文

★ 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体育的实施论文

★ 会计电算化教学论文

★ 会计电算化论文

★ 任务驱动下的电子商务教学的论文

★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 分组互动型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市场营销的应用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