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文学网

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精选11篇】

这次的单元习作是写观察日记,可以观察植物、动物或其他等等,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如下是爱岗的小编给大家整编的11篇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的相关范文。

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 篇一

汉字起源于生活,若脱离了生活这一源头,识字也将变得索然无趣。教学中应努力帮助学生将识字跟丰富的生活紧密相连。

“凉”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课《秋游》一课中的生字。如果只是简单机械地让学生分析字形,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肯定很枯燥了。于是,教学“凉”字时,我问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学生纷纷举手说是秋天。“炎热的暑假终于过去了,秋天来啦!谁能说说秋天的天气怎么样?”有的小朋友说:“我觉得秋天有点冷。”有的小朋友说:“秋天的中午还是有点热。”是啊,秋天既不像冬天那么冷,又不像夏天那么热,这样的天气就叫——凉。”然后,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范写指导。接着,给“凉”组词,最后读文巩固。教师启发学生感受并表达天气的变化,与学习生字“凉”结合起来,联系生活识字,培养学生认读能力,加深了学生印象。

生活识字法,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文识字的乐趣,为今后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情境识字法

汉字不单是线条组成的符号,更是融音、形、义、情于一体的表意文字。教师精心创设与课文相融合的识字情境,往往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喊”是《秋游》一课中的生字。如何让学生对这个字印象深刻呢?我想到了让学生进入情景的方法。“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如果是你,会向着蓝天喊什么?学生顿时来了劲,一个个争着上台。“秋天真美啊!”“秋天,我要把你永远留在心中!”喊得多响亮啊!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明白“喊”时要用“口”,“喊”是“口字旁”。于是趁热打铁,指导书写,学生记得更牢。写好后再回到文中读句子,重复认读刚写的汉字,既巩固了生字,又提高了效率。

学生置身秋游的情境之中,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喊”的情绪高昂,声音响亮,内容多样。学生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生字的音形义,学会了运用。

情境识字法,把识记生字新词和认识事物统一起来,加速了学生对字词的认识和理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想象、创造和表达的能力。

三、实物识字法

《小鹰学飞》一课中的“盘”教学片段:

师:(拿出一个盘子)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个圆圆的盘子。

生:这是装菜的盘子。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盘?

(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边说边做起来。)

生:我见过方向盘。

生:我见过棋盘。

生:我还见过算盘。

师:小朋友见过的“盘”真多!课文中还有一个词呢,叫——盘旋。猜一猜,“盘旋”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记住“盘”的?

(识写生字,再读句子,巩固生字。)

在看实物的基础上识字、读词、学文,学生就对汉字的音形义记得更牢了。

四、看图识字法

看图识字,图形结合,形象直观,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轻松又高效。

“角”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会走路的树》一课中的生字,文中写道:“一只小鹿走了过来,金色的角在阳光下显得特别好看。”学生在书写时经常将“角”与“脚”混淆。

师:小朋友,睁大眼睛找一找,小鹿的角在哪儿呢?指给同桌看一看,说一说。

生:小鹿的角长长的、弯弯的,长在头顶,上面还有很多叉。

生:小鹿的角是金色的,像树枝一样。

师:是啊,角弯弯的、硬硬的,还是小鹿用来保护自己的武器呢!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头上长角吗?

(教师展示犀牛、山羊图片。)

生:犀牛有尖尖的角。

生:山羊有硬硬的角。

师:角的样子真特别,那你会写这个字吗?

(小朋友说出了很多种识记方法……)

识记生字,如果只是简单地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一溜而过”,显然有走过场的嫌疑,更谈不上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认读能力了。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同伴合作指图说图,再集体交流“角”的样子,教师适时点拨拓展。这样,学生学会的不仅是字,还学会了观察、表达与倾听,丰富了对字的认识,养成了很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再如,“棵”和“颗”一直是学生搞不清的两个字。“颗”是一年级下册《鲜花和星星》一课中的生字,我让学生观察图片,数数图上分别有几颗星星、几颗黄豆、几颗爱心,启发思考什么情况下用“颗”。“棵”是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一课中的生字。我让学生观察图片,弄清“棵”大多与树木有关。

五、猜谜识字法

猜谜识字法能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猜谜分为字谜和哑谜两种。

一是字谜。编字谜时,要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结构,先分析部件或笔画特点,然后编成谜面。谜面可以由老师出也可以由学生出。

字谜识字法早在多年前就被广泛使用了。如“一点一横长,一撇到丹阳,两个小木匠,坐在石头上——磨”,我对几十年前的这个字谜至今记忆犹新。可见这种方法是多么有趣了!再看一位老师为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一课中的生字“善”编的字谜——“一只小羊,袋里装着两块糖,一口把它吃光光。”这么复杂的字,一个字谜就帮助学生认清了字形。

二是哑谜。“吹”是一年级下册《小池塘》一课中的生字,文中写道:“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在教这个字时,我故作神秘地说:“看老师的动作猜一个字,比一比谁看得认真,猜得正确!”教师用嘴略带夸张地做出“吹”的动作。学生纷纷举手,“是‘吹’!”“猜得对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我看到老师在用嘴巴吹气!”“真聪明,请你也来吹一吹!”“一起用力吹一吹!”“吹这个动作可真有意思,现在你知道吹为什么是口字旁了吗?”猜哑谜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效果很好。

六、字理识字法

汉字是表意兼表形的文字,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挖掘字理。

“牧”是一年级下册《草原的早晨》一课中的生字,学生在书写时经常将“牧”写成“木”。

师:你能从图中找到牧民吗?说说他是什么样子的?你对牧民还有什么了解?

生:牧民骑着骏马,头上扎着彩色的头巾,手里拿着一根鞭子,真神气!

生:牧民生活在草原上,住的房子跟我们这里不一样,叫蒙古包。

师:是啊!牧民生活在无边的草原上,要赶着一群群的牛吃草。(出示“牧”。)你是怎么记住“牧”的呢?

生:左边是牛字旁,右边是反文旁。

师:对。(看多媒体演示。)“”是“牛”的变形,“攵”表示手持荆条的意思。手持荆条干什么呀?

生:要赶牛去吃青草!

师:放养牛群叫“牧牛”,放养牛群的人就叫“牧民”。你还能给“牧”找朋友吗?

生:牧场、牧草、牧童、牧歌、放牧……

“草”是一年级上册《小河与青草》一课中的生字。观察画面认清字形后,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古文字:“中”像刚破土萌发的两瓣叶子的嫩芽,再加一个“屮”,字形像一株两茎四叶的草。“早”表示日光洒在地上。

再如“命”字,像一个人在屋宇之下发号施令的样子,在上古时代,奴隶主的一声命令,就决定了奴隶的命运甚至生命。

从字形到字义,再到字理的辨析,学生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识字不仅有效,还能帮助学生领悟到汉字 文化呢!

七、找反义词识字法

“攻”和“守”是《的扁担》一课中的生字。“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一句中“攻”和“守”都是生字。

师:比比谁的眼睛亮,能找出这句中的反义词?

生:“攻”和“守”是一组反义词。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学过围棋,老师教过攻和守的方法。

(开火车读准字音。)

师:是啊,不光是在下围棋的时候,在进行其他运动时,在生活中也需要学会进攻和防守呢!谁来说一说?

生:我知道踢足球时,运动员有负责进球的,也有一个守门员,守着球门,不让球踢进门。

……

师:谁能用动作演示一下“攻”和“守”?(同桌一人“攻”,一人“守”,教室里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教师巡视指导。)这组反义词可真有趣,你记住了哪一个?

生:我记住了“攻”,“进攻”的“攻”。右边的“”表示武器。古时候攻击敌人要用武器。

生:我记住了“守”,“宀”表示家,下面一个“寸”表示武器,拿着武器保护自己的家就是“守”,守卫的“守”。

每个汉字都有文化意蕴,巧妙运用反义词识字法,可以帮助学生弄清字义,还可以提高识字效率。

八、分合识字法

在识字过程中,把字分为两个或几个部分识记,先“从合到分”,再“从分到合”,也是一种颇为有趣的识字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形声字和会意字。

“明”是一年级下册《月亮和云彩》一课中的生字。教学时,我故作神秘地说:“这个字很特别,分开来看,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动脑的过程,也就是分析字形、了解字义的过程。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发现:“我发现‘明’可以分成‘日’和‘月’。”“我知道‘日’就是太阳,‘月’就是月亮。”“如果没有太阳和月亮,世界就没有光明了,所以‘明’里面有‘日’也有‘月’。”小朋友的发现多了不起啊,我随即在田字格中范写“明”。接着积累带有明的词语,读带有“明”的句子,起到巩固认读的目的。

九、故事识字法

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富于想象,许多字他们都会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识记。既然识字教学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让孩子喜欢学字,感受汉字的魅力,那么就应该采取孩子喜欢的方式之一——故事识字法。

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 篇二

云,这可爱顽皮的小精灵,它像水一样纯洁,又像花儿一样秀丽。

云,千变万化。这江南的小城,不常有雨水降临,给江南增添了些神秘感,而就在小雨过后,那云朵就会不知从哪里飘出来,随风而动,一朵一朵的,秀丽极了!

午后,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透明漂亮。它们成群地飘在空中,显得那么自由自在,悠闲。

在夕阳的光辉映照下,那朵朵白云似乎穿上了一身红棉袄,在它的映照下,天空也转成深红色了,而那披着一身红棉袄的云朵似乎镶上了一道金边,在空中显得格外秀丽。每到这时,老人们便会搂着孩子们,笑着说:“看呀!火烧云上来了。”而此时的云彩似乎在上升,上升,上升……

天空暗了下来,夜色渐渐降临了,云也跟着不见在了那茫茫夜幕中……

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 篇三

20x'x年10月10日星期日阴天

今天我观察了我和妈妈一起养的网纹草,它的颜色有很多,有红的、粉的,绿的等等奇形怪状的叶子。叶子上的叶脉更加独特,绿色的叶子上有白色的叶脉,粉色的叶子上有绿色的叶脉,红色的叶子上有粉色的叶脉,它的茎和花梗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小绒毛。

它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地方,我有一次看见它的叶子蔫儿了,我马上就给它浇上水,第二天我去看它的时候,又变得挺拔了,这就是我观察的我家的网纹草!

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的作文400字 篇四

10月20日星期三雨

我特别喜欢吃裙带菜,这是一种跟海带长得很像的食物。以前,我只吃过现成的,今天,我可算是知道它是怎么“长大”的了!

一大早,妈妈就拿出一捧的裙带菜来。我十分疑惑,这怎么跟我平时吃的裙带菜长得不一样呢?它们十分干瘪,颜色黑不溜秋的,摸上去有点粗糙,再凑上去一闻,还有点腥腥的味道。这就是我平时爱吃的裙带菜吗?我非常疑惑。只见妈妈神秘一笑,接下来就到了她“表演”的时间。

妈妈把一捧裙带放进盆子里,倒满清水。这些黑黝黝的小家伙先是在水面上待了一会儿,又慢慢悠悠地沉到了水底。“这也没什么变化呀?”我疑惑地问妈妈。妈妈又神神秘秘地说:“你先去玩儿一会儿,过10分钟再来看吧!”

在这等待的十分钟里,我哪还有心思玩呀!一心只想着:那些裙带菜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呢?终于过去了10分钟,我急急忙忙地跑到厨房去看。天呐!裙带菜不再是干干瘪瘪的样子了,它们像一朵朵半黑半绿的花儿,伸伸手伸伸脚,神气极了!又过了大约半小时,原本只占了盆子的小角落的裙带菜们,已经霸道地占领了整个盆子,长得跟我以前印象中的裙带菜一个样了!

你们说说,裙带菜的变化是不是特别神奇呀?

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 篇五

一、我校开展长周期观察活动的现状

经过前期调查,我发现我校三年级科学教学学生长周期观察活动开展的很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教材编排不合理

每个长周期观察活动的内容教材编排得过于紧扣,如果按教材编排的顺序开展教学,相应的观察活动根本不能真正开展。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二课《种植我们的植物》,第三课《我们先看到了根》,第四课《种子变成了幼苗》,第五课《茎越长越高》,第六课《开花了,结果了》。假如按教材编排的顺序教学,只要三个多星期这几课的内容就教完了,而凤仙花的种子从播种到结果不可能三个多星期就能完成。另外从时间上说,第一单元学期刚开始,才二月份,气温还很低,不适合播种。

(二)环境因素

课外开展观察活动,存在着很多困难。一是材料难找,比如养蚕需要的桑叶很难找到;二是家长不支持,觉得在家里种植植物,养小动物太脏,占用大量课外时间,影响其它功课学习。

(三)学生因素

三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动手能力不强。平时可以说连简单的家务活都不会干,更别说让他们养蚕、种花。如果没有家长的帮助,凭他们自己的力量,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另外,三年级学生由于刚开始学科学,还不善记录,在我曾教过的几个班级中,有些学生把蚕养到了最后产卵,但反馈发现,有详细记录的却没有一人。

(四)教师因素

对于养蚕、种植凤仙花等长周期观察活动,很多教师自己也觉得烦,从来没有亲自去做过。教师不亲历其中,就不知道其中的奥秘。教师心里没底,就不能有效指导学生活动,无法解决学生观察中遇到的问题,那么也就无法对学生作出相应的指导。并且在布置任务时往往对学生完成作业的困难估计不足,过于随意,结果常常是学生不能完成。对学生的课外实验,没有一个积极有效的评价机制,不管学生做得如何,都不了了之,难以激起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促进学生长周期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

(一)寻求家长的帮助

长周期观察活动需要在课外展开,要取得家长的配合。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家长认识到科学课中观察活动的意义。平时跟家长多沟通,利用电话、短信、家长会等,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使家长知道科学、认识科学、重视科学。学期一开始利用校信通给学生家长发了短信,告诉家长本学期开始有了《科学》这门学科,并指出《科学》的重要性,引起家长对本学科的关注。在三年级上册教学《植物的叶》、《蜗牛》、《蚯蚓》、《蚂蚁》等课时,提前短信通知家长,让家长帮学生一起准备材料。通过准备材料,使家长感受对教师对这门课的重视,让家长也投入到《科学》这门课来。有了平时的基础,下学期让学生种植凤仙花、养蚕等让家长配合支持就容易得多。

(二)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中“选择一棵树或一棵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的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中”。让学生一个月观察一次,时间太长,学生很容易忘记,效果很差。教学时,我让学生学生每个星期观察一次,观察时间安排在星期天,把它作为一项家庭作业,星期一汇报,这样学生都不会忘记。一个月下来,学生也能明显感受到植物发生的变化,效果很好。

(三)加强教师的指导

教师在课堂内外起着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在长周期观察活动中同样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1.教师亲历观察活动

观察蜗牛、蚯蚓等短周期活动,教师课前必须亲自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观察。同样,在让学生进行种植凤仙花和养蚕活动时,教师要亲自参与,这样一方面能够在实践中获得第一手资料,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活动的意义,促进活动顺利进行。

2.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短周期观察活动教师要培养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在学生开展长周期观察活动之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观察方法和观察要点,帮助学生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设计简单易填的观察记录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如凤仙花种子、蚕卵、放大镜、温度计等由教师统一提供。同时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力量来克服困难,例如养蚕时让容易找到桑叶的同学为找不到的同学提供一些桑叶。

3.加强对学生记录的指导

有了相应的记录单,教学时教师加强对学生记录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该怎么填写,如何画图,怎样用照片来记录,观察日记写作的要点,要求做到简洁明了,提醒学生什么时候该记录了,逐步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

(四)及时反馈,积极评价

小学生的注意力较难集中,短周期观察活动也很难自始至终认真观察,课外观察活动更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及时反馈,积极评价可以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随时随地做到对学生的关注,给予积极的评价。

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 篇六

20x'x年10月10日星期日晴

今天上午我和姥姥、姥爷一起去山上干活,我跑去看从春天开始观察的山楂,自己种的山楂和外面买来的没什么两样。春天刚刚种下的时候,山楂树还是小小的山楂苗,夏天的山楂树长出了光滑的叶子,并且开出了雪白的小花。

秋天的时候可就不一样了,虽然叶子不是耀眼的绿色,但一个个又大又红的山楂挂在山楂树上,它们不再是青绿的,而变成了艳丽的红色!过了一段时间,山楂树上的叶子黄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山楂树上的叶子一片一片的落下来,这预示着冬天要来了。

冬天,山楂的叶子早已落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明年它还会开花结果。这次观察,我了解了许多关于山楂的知识,使我爱上了平日的观察。

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的作文400字 篇七

期五,老师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明天学校组织我们到游仙区街子生态农庄去挖生姜。班里顿时炸开了锅,同学们立即欢呼起来……

星期六一早我们就来到学校。9点钟升完国旗,我们乘上公交车,向目的地出发。一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老师把我们分成两个组,一组挖生姜,一组参观植物园。我们这组先去挖生姜。

我们来到一片绿油油的生姜地。原来挖生姜这样简单,只需用两手抓住一把生姜的叶子,两只脚踩住旁边的土,使劲往上提,一坨生姜破土而出。生姜的叶子长得像竹叶,绿绿的,十分娇美可爱。抖掉覆盖着生姜的泥土,露出了生姜的模样。生姜一坨一坨的,长得有点像畸形的手掌,有大有小,大的约有二十多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用手刨开生姜上的泥土,生姜上部是紫红色的杆,整个生姜呈蜡黄色,摸上去油油的感觉,好像摸着绸缎一样。

我和李俊林负责拔姜,李俊林的爸爸和张雪恩、卢思奕负责剪姜杆。不到一会儿,我们就挖了满满的四袋生姜。

一小时后,我们去参观植物园。在植物园我们看见了数不胜数的植物:有绿色的巨型水果玉米、有绿色未成熟的番茄、还有绿黑色花纹的西瓜……

就这样,我们度过了快乐而又劳累,劳累而又难忘的一天。

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 篇八

20x'x年10月9日星期六晴

今天我观察了我的笔盒,它是一个粉色的解压笔盒。它为什么叫解压笔盒呢?因为这个笔盒上面粘着一个凯蒂猫,为什么用粘这个字呢?因为这上面的凯蒂猫是立体的,而且它还是软软的。

凯蒂猫旁边还画着许多小图案,有口红、化妆镜、牛奶、蛋糕、爱心、蝴蝶结等,最巧妙的是这些图案基本都是粉色的。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看笔盒的内部结构吧!

笔盒的左面是网格袋,我一般用来装橡皮。笔盒的右边是五条放笔的袋子我。我要放八支笔,所以只能一个袋子放两支笔。这就是我的笔盒了。

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 篇九

今天,我在花园边上吃点心,忽然看见一只蚂蚁,我想逗逗它,于是就拿了些点心,让它吃。

那只蚂蚁被点心引了过来,它东看看,西瞧瞧,发现没有人,于是就用嘴叼了一点点。它十分忙碌的一会推,一会拉,一会扛在肩上,还不时地回头看,好像在说:“谢谢你给我食物吃。”然后它欢蹦乱跳的回家了。

根据我的判断,它应该去叫其他伙伴。果然不出我所料,一分钟后,一群蚂蚁走出洞来,犹如千万匹黑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它们到达目的地后,像那只蚂蚁一样奋力地搬着那美味的食物,它们仿佛呼喊着自己的伙伴:加油,加油!

今天我观察到了蚂蚁搬食物的情景,我想,我们要学习蚂蚁团结、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的作文300字 篇十

刘瑾萱

10月13日星期二冷

我今天种了一棵豇豆种子。

第一天,豇豆种子依旧在土里,没有任何变化,它似乎在土里睡觉呢。

我是用玻璃缸种的,这样能更好地观察。第二天种子还是好像一点都没有变,只能看见一点点的根冒出来,像一个小婴儿一样伸出它的小脚。

10月16日星期五阴

第三天种子长出了根,往下生长了一、二厘米,这下它终于从“小婴儿”变成了“小朋友”,不过它还是在土中睡觉。

第四天,种子的两边长出了细小的根,但是它短得不到1厘米,不过它已经从1、2岁,变成了4、5岁的样子了。

10月19日星期一阴

第七天,根已经长的很长了,像一个60岁的老头的胡须。种子破土而出,它的茎也开始长出颜色嫩绿的小叶子。

第八天,根系越来越发达,像深扎地底的小雨伞;豆瓣中间包裹着嫩叶,它还在歪着脑袋好奇地打量世界。

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 篇十一

【关键词】学生 图片 观察 想象 三维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婴儿、幼儿、少年,甚至青少年时期,直观象征思维占主导地位。如此,图片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很重要,对中小学历史教学尤为重要。历史知识这种过去性的特点,给教学双方都带来很大困难。而今,在新版历史教科书中,图片与文字相得益彰。如果教师能够巧妙运用图片诱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去再造历史形象,引导学生更顺利地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那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又向前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一、图片功能与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

为了让图片应用与三维目标达成更好的有机结合,特将目标细化如下:

1.结果性目标的表述方式

识记水平:能正确地说出或写出基本历史知识。理解水平:归纳和整理所学历史知识,把握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已有历史知识建立联系。运用水平:能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能对历史做出解释与判断分析。

2.体验性目标的表述方式

经历(感受)水平: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学习活动,建立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反应(认同)水平:在经历历史的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领悟(内化)水平: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等。

3.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方式

复制水平:按照教师的指令,利用多种简单技能从事某项活动;行为动词:朗诵、复述、讲述、介绍、谈谈、找出、标出。创作水平:从事某项复杂的创作;行为动词:编演、举办、编写、制作、绘制、撰写、出版、设计。

二、图片应用与三维目标实现

1.识记为主。例如:七年级下册,引导学生识读《隋大运河示意图》,并编歌谣。如“一个中心,是洛阳;两个端点,北涿郡,南余杭。四个河段,永通邗江。五大水系,海、黄、淮、长、钱。”记忆大运河河段、地理位置等。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识记《南京条约》内容,《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了解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过程,《甲午中日战争形式图》了解中国战争过程。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一课,历史漫画《时局图》,一下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兴趣。通过教师生动形象描述,学生对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通过图中各种动物在中国版图上的位置形象地记忆到头脑之中;并对当时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导致中国四分五裂,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局有了深刻理解。在达成这一目标过程中,利用图片增强记忆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要使学生把形象的图画与抽象的知识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学会观察形象历史材料的特点,抓住本质,然后运用联想,记忆抽象的历史知识。

2.观察描述为主。例如:利用七年级下册的《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找证据,发表见解、观点,并总结成小论文。引导学生感受历史信息的载体与流传方式的多样性,学会留意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感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比较方法为主。例如:七年级下册《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先引导学生识读图片:明《南都集会图卷》(局部)、清《盛世滋生图》(局部),使学生一下就感受到了明清时期的盛世昌隆,扣住该本课主题,同时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历史情景之中。而接下来与《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对比,从该图绿色箭头表示的英国南上扩张,褐色线条表示的庞大的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对中华帝国形成包围之势,感知“盛世”与“危机”,比较东西方文明的变化,得出结论:危机出现。接着探讨危机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中国农业文明的衰落,统治者逆历史潮流而动。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了解历史现象,体会要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发展方向。

4.直接感悟其历史精神的。此类场景性图片主要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合理想象描绘图片内容,体会其精神内涵。例如:八年级上册中,图片《焚烧后的圆明园》,先通过对圆明园残迹的描绘,结合原来的“万园之园”的描绘,体会列强野蛮侵略的本质和对人类文明毁坏的罪证,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五四运动时学生在街头演讲》,学生通过对图片内容的描述,在融入当时历史情景的同时,感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学生在对《日军在南京活埋中国平民》的描述中,无形中就带有了自己的情感,激发了爱国情以及对世界和平的热爱。八年级下册中抗美援朝时期的图片《黄继光》,学生在描述过程中深刻体会了志愿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体会为什么是“最可爱的人”。改革开放时期的图片《拓荒牛》,学生体会到了深圳特区人民艰难创业,勇于开拓进取的毅力和精神。

5.探究为主。例如:九年级上册关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系列图片,与课文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利用其这一特点为教学服务,效果非常好。如图片按美国南方种植园、美国南部的黑人奴隶市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葛底斯堡战役、李将军签字投降、遭受私刑的美国黑人顺序排列,围绕“美国黑人奴隶问题的变迁”这一主线。接下来让学生为每幅图片配写文字,并结合课文进行概括。接着探究黑人奴隶的由来,引导学生联系第10课示意图《三角贸易航线图》,再联系当今美国的种族问题,认识人类的“民主、平等”是一代一代人不懈的追求和不断努力的结果。

6.创设知识结构图。例如八年级下册,《对外开放格局图》,引导学生识读图片,归纳知识,设计对外开放格局结构图,了解对外开放的步骤、层次,体会国家对外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开放。

7.编演历史小剧本。例如七年级下册的《步撵图》,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人物神情生动,气质刻画得出神入化。学生结合文成公主入藏背景,编课本剧,并进行表演。这样综合运用,体会唐“合同为一家”的融洽民族关系,体会友好往来是我国古代民族交往的主流,这也奠定了今天的中华民族“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局面。

三、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教材中的图片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史实,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但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要明确一些问题。

1.紧紧扣住主题,为解决课堂教学重点难点服务。

2.图片辅助功能的最佳实现要建立在科学的问题设计上,不能盲目。用图片要抓住最能解决问题的图片,扣典型,忌滥用。

3.运用图片过程中要强调学习需要,强调学习内容,强调学情分析。最终立足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