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文学网

读后感1500字范文(精彩5篇)

1500字读后感大全优秀5篇推荐度: 读后感1500字左右(优秀8篇)推荐度: 读后感1500字(精彩4篇)推荐度: 读后感1500字范文(精选8篇)推荐度: 读后感1500字的范文(精彩10篇)推荐度: 热点范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编辑帮家人们收集的读后感1500字范文(精彩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边城读后感1100字 篇一

《边城》常被人批评为只是一个虚构的乌托邦,根本不切实际,因为故事中的人都是敦厚善良,和气待人,故事中没有恶人,没有人性丑陋的黑暗面,有的只是小小的误会,整个故事就和它的背景一样平和。事实上,这一切的确只存在沈从文心中的桃花源了,当时的沈从文居住在北京从事文学创造,因为感到大城市中人事的纷杂混乱,人心的隔离和丑陋,因此才不禁更加想念起家乡的淳朴,但不幸的是,在经过长年的战乱之後,淳朴的小城也早已被物质和战火摧惨,而不再如前,沈从文对原始家乡的怀念与崇憬,更在「边城」中表现无遗。

沈从文出生军旅世家,在他的小说中总是不乏军人,他自己就说到:「对於农夫与军人,怀了不可言的温爱,这点感情在我一切的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出。」在「边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在小说中的人物,顺顺便是一个在营伍中混过日子的,而他的儿子也承袭了父亲军人般的豪迈和强健,翠翠的父亲也是一个军人,一个尽责却不能和所爱的人在一起的军人,最後,老船夫的老友-老马兵则在老船夫死後,成了在翠翠身边代替爷爷的支柱,军人在沈从文的笔下,是诚恳而有力的代表。

老船夫则在「边城」中代表著是真正淳朴、毫无受到物质薰染的人,他会为了不多拿客人的钱,而跑上去追客人,他到市场买肉,也不接受别人特别的优待,他兢兢业业从不让客人不能渡船,五十年如一日。他唯一的牵挂只有他的孙女翠翠,他努力地希望翠翠能在他离开之前找到她一生的依靠,他告诫翠翠:「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麼事都不许哭,更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方配活到这块土地上!」他极尽心力去为孙女谋幸福,他知道翠翠爱滩送,他也不希望翠翠和她母亲一样,不能和所爱的人在一起,但他也在最後一夜劝导翠翠「一切要来的都得来,不必怕!」坚定地活下去,这正是老船夫的人生哲学。

女主角翠翠是小说中个性描写最多也最明确的,她是属於大自然的女儿,她从不想到残忍的事,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当她到城中时,总是显得不自在,只有在山林中,才是她真正自由的地方,她当然有时会羡慕有钱的女孩,唱出:「白鸡关出老虎咬人,不咬别人,团总的小姐派第一。……大姐戴副金簮子,二姐戴副银钏子,只有我三妹莫得什麼戴,耳朵长年戴条豆芽菜」。翠翠的心中是渴望爱情的,她常看著结婚的新娘子,幻想著自己也是新娘子,当她想到两个端午的情景时,就同早间在床上闭了眼睛所看到那种捉摸不定的黄葵花一样,她期待浪漫的爱情,心中也舍不得相依为命的爷爷,就像一朵盛开在野地的花般,无忧中又带著一丝悰憬。

沈从文描写景物往往就如中国山水画般,三两笔,却能表现出这淳真朴实的乡土,在这里生活的诚朴人群,在这里发生的爱情,就镶在这一片和谐之中,读了他的「边城」从中「或能得到一点忧愁,一点快乐,一点烦恼和惆怅,但绝不会使你堕落。」

大学生读后感1500字 篇二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48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那是人类都会引为自豪的象征,勇于挑战和渴望征服浩瀚的大海,渴望和一条真正的鲨鱼面对面的挑战;一条船,一个老人,一片浩瀚的大海;鲨鱼出现了,大海只派了他的小小的鲨鱼出现了,老人和小船,大海派来的小小的鲨鱼,老人是人类的代表,老人眼里是条真正的鲨鱼;于是,老人抖擞精神,和鲨鱼进行着殊死搏斗,一场征服和反征服的搏斗,“大块的鱼肉”和后来的争夺,局部的胜利之后,当老人感觉胜利在握的时候,“鲨鱼忽然……”,老人最后是空着双手,幸运地“凯旋”。我最初看“老人与海”之后,只感叹了一句,人最终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征服了什么;依然还是这样的感叹,在之后和之前,布什也许从来没看过他故乡的老人,给他的忠告;老人与海的挑战,进行了不屈不饶征服,但是你是不是想过,人是不是在不屈不饶的制造问题,然后再去解决他,到底这世界最后谁征服谁,征服了之后做什么,为什么要征服而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在与亲和力,而不是征服的力量,海明威参加过美国人的英雄思维,就是强调征服的力量,但是失明后的他,开始思考征服的。意义,所以才有老人和海;人类的生存意识是海,如果盲目的强调一个生命对另个生命的征服和占有,即使进行着不屈不饶的过程,结果只有海明威所写的,老人空着手回航:“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永远不会打败他”,人如此,其他的生命呢。

“不过是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转载自百分网他说。他,一个坚强、不畏困难不怕失败的人。他虽然屡受打击,却从未放弃过寻找希望的念头。他虽然屡遭失败,却从未有灰心失望的时候。他虽然险些丧命却在无畏中又一次点燃胜利的怒火。他就是海明威笔下的硬汉——桑提亚哥。

海明威,美国小说家,9年7月2日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世界震惊。92年《老人与海》问世,此后分别获普策利奖及诺贝尔文学奖。他所塑造的硬汉形象也影响了欧美文学。

读后感1100字 篇三

今天,我看完了沈石溪写的《五只小狼》,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五只小狼站在一起那壮观的场景,而更令我难忘的是,母狼在临终前直视沈石溪的眼神。

顾名思义,这本书讲的是“五只小狼”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野狼谷,沈石溪在一次徒步进山的时候,巧遇了一只母狼和五只小狼。沈石溪慢慢接近他们,希望能够近距离观察他们的习性。一次,母狼与黑熊搏斗,为保护自己的狼崽而丧命在熊掌之下。沈石溪目睹了这一切,救走了五只小狼。后来,他和他的朋友一起把五只小狼养大,后来又发生了一系列出人意科的故事,最后,一只名叫“黑兵痞”的小狼克服了重重困难,当上了狼酋,并壮大了狼群,最终彻底摆脱沈石溪的控制。

这本书写得真精彩,我看得废寝忘食,爱不释手,只花了短短一天时间就把整本书看完了。在所有的故事里,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母狼想尽办法救狼崽的那一部分。当一只黑熊向他们的洞穴走去,母狼假装受伤,把黑熊引到沈石溪所处的位置,沈石溪装死逃过一劫。但那只黑熊不依不饶,继续往狼的洞穴进攻。这次母狼又想故伎重演,但黑熊识破了这招调“熊”离山之计,对洞穴里的狼崽垂涎三尺。就在这时,母狼停止了表演,像风一般在黑熊之前进入狼穴,熊一伸爪抓住母狼的肩膀,把母狼甩了出去,要知道,熊爪可是熊的“三宝”哦!母狼继续进攻,朝准黑熊那短短的尾巴就是一口,黑熊转了几圈甩不掉母狼就一屁股坐了下去,母狼跳了出来,往狼窝里逃。这时,黑熊又一巴掌打在狼的脸上,一下子,狼半张脸都没了,头盖骨都露出来了,生命垂危。沈石溪在关键时刻用枪声把黑熊吓走了。母狼奄奄一息,眼睛一直盯着沈石溪,直到沈石溪用舌头把五只小狼都舔了个遍,它才安稳地闭上了眼睛。原来,沈石溪用舌头舔小狼,就是代表他接纳、认领和亲善这些小狼。

以前我虽然知道狼不是十恶不赦的魔鬼,但我想不到狼有这么浓厚的母爱,这只母狼竟然可以为了自己的孩子,明知斗不过黑熊还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小狼,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放心不下的仍然是那些狼崽。这个故事让我非常吃惊,对狼刮目相看。

我忽然想到了前不久九沟寨地震时的一个新闻,有一对来自湖北武汉的夫妇,他们带着孩子前往九寨沟自驾游,当地震发生时,他们的车被巨石砸住,孩子的父亲临死前砸碎车窗,把孩子推了出去,最后孩子幸存。每当危险来临时,父母的爱总像一块护盾一样罩在我们身上,为我们遮风挡雨,动物是这样,人类更是这样。

这本《五只小狼》书,让我看到了伟大的爱,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想,我的爸爸妈妈一定也像这只母狼保护小狼一样保护着我,我对父母对我的爱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想对我的爸爸妈妈,说一声:我爱你们!

读后感1500字左右 篇四

曾拿建筑师与企业家作对比:建筑,是观念凝聚材料而成的。商业,是观念凝聚“人”而成的。真正的建筑师,是思想家;杰出的企业家,亦不逊色。没有精彩观念支撑的建筑与商业,都是平庸的。台湾联强国际总裁杜书伍在《将才》一书,他毫无保留、没有任何掩饰,全面地呈现自己的“深度思考”。和写作《活法》的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不同,杜书伍没有去追寻终极的哲学思考,而是从企业中工作者和管理者的视角出发,倡导思考的习惯、展示思考的过程、讲述自己的管理理念。杜书伍和他的联强国际,或许不是最具光芒的企业,但他的管理思考最好地告诉我们企业思维层面如何组成、如何运转、如何自我进化。延续建筑的比喻,杜书伍不是光芒照人的建筑师,而是营建实质建筑的结构工程师,是“身体力行的意见领袖”。

“深度思考”是杜书伍的生活态度,这和当今这个浮躁商业社会采取完全不同的面向,却是最有效地应对策略。他说,“我不需要喝酒、狂欢、唱歌,我一直在读东西、听东西、想东西,脑海不断有新东西,体悟愈多、充实感愈大,人生意义就愈显现。”这种习惯(读书笔记),移到企业管理中,就是对事务的深入思考,从更深入的层面上解决问题。读他的文章,总感觉他深受倡导学习型组织的彼得?圣吉的影响,总在试图深入、全面地思考。杜书伍认为“观念改变是突破现状的关键”,在书中他写道,“观念的获得未必是来自于拼命地读书看报汲取新知,而是源于自己对事物的深度思考、拆解内涵而得到的‘体悟’。”

在企业里面,管理层级的提升往往意味着思考能力要求的提高。在讨论“将才”时,杜书伍提出了“将心”的说法,也就是思考习惯与任事心态这两个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的先决条件。思考习惯,重要的是思考的范畴,能不能突破既有的盲区,在更大的范畴内寻找解决方案;任事心态,杜所强调的则是“主动”二字,的确,许多人在层层叠叠的公司组织里待久了,经常变成“被动的积极”,而缺乏杜所说的大将“独立积极主动思考”的特质。

杜书伍关于“将才”“将心”的思考,可以立刻投入使用的则是选拔人才时的“职”“心”匹配的方法:“心大于职”是潜力人才;“心等于职”,提升空间小;“心小于职”,则要亮起红色警示灯;如果中高阶主管出现“将职士心”、“将职兵心”,可能拖累部门绩效。而杜书伍在书中另一处提到一个有趣的“资深的新人”的说法,也就是经历看似资深却没有看到自己已身临新环境的人,管理者需要给他们予以特别关注。以我的体会看,大型公司组织通常容易吸引到能力优秀的人才,但经常要面对的大问题是“心”的丧失:目标层面的野心天然地受到组织排异,而操作层面持久地扩大思考视野和保持主动的积极,会被磨灭。有的时候,选才的标准或许不一定是候选者是否具有这些特质,而是,假设被放到那个位置,能否立刻焕然一新,像突然擦去珍珠上的尘埃。

关于思考的倾向,杜书伍是将之视为“格局”,他所列两点的确是最为重要的提示:首先,要能客观地看待所有事物。唯有客观,才能够做到无私。其次,则是思考、判断事物时的平衡感。必须要能综观全局,而非单点思考。客观,是为看到事实有思考的基础,平衡,是为思考质量。当然,视野的广度和思考的深度始终是重要的,深度思考是杜书伍的习惯,而广度方面他有精彩论述:“愈到组织的高层,愈要有能力运用各种既有运作以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要获得这些方法,就得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只要有机会遇到这些方法在其他领域被应用,便加以了解。这些知识可能存放在心中多年,但一旦遇到相关的问题,便会派上用场。”

观念变革总是先于行动,思考的习惯是把信息、知识和方法内化,而“深度思考”则是应对浮躁快速的手段与提高决策价值的方式。观念先行、思考、深度思考,是杜书伍在具体的管理理念之外给我们的启示,这是他自己身体力行展示出来的将才条件。

《边城》读后感1500字 篇五

我看了《边城》这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是根据沈从文同名小说改编的。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70岁的老船夫与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翠翠的婚事成了老船夫的心病,他想把翠翠交给一个可靠的人。茶峒城里的船总顺顺有两个儿子,天保大老生性憨厚、沉默寡言,傩送二老眉清目秀,唱得一手好山歌。兄弟俩感情深厚,却又同时爱上了翠翠,发生了矛盾。翠翠喜欢二老,却不肯说明心意,使老船夫很为难。又因误会,事情被闹得很僵。不料,随后传来了大老不慎落水淹死的噩耗。老船夫明白了翠翠的心意,但二老对哥哥的死难以释怀。老船夫前去提亲,又被顺顺拒绝。同时顺顺又同意了中寨王团的提亲,但二老却仍想着翠翠而拒绝婚事,最后无奈以闯荡为由离开了那里。老船夫因心力交瘁,最后离开了人世。翠翠最后明白了许多爷爷在世时所不明白的事,她接替了老船夫的工作,守候在渡船上等待二老的归来。

《边城》是一幕真正的感情杯具,它以翠翠的感情故事为线索和主要资料,细腻的再现了一个少女的心里变化,生动的刻画了翠翠的羞涩、恍惚与冷漠。《边城》讲述的故事凄美动人,但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场面,却细腻,真实,像一根轻柔的丝线悠悠地牵动你心灵的一角。《边城》塑造的主人公少女翠翠,是纯洁的化身,是《边城》中最完美的灵魂,最后却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爷爷是淳朴厚道却也倔强的老人,他为翠翠而自信骄傲,为了翠翠能嫁到一个好人家,他辛苦操劳却如竹篮打水一场空。天保大老为了能够娶翠翠,不计身份地位的差距,多次上门追求翠翠,但之后不慎溺水身亡。傩送二老为追求翠翠,宁可不要那座新碾坊而要一艘破渡船,还在对面的山上唱了一整晚的歌,之后却因拒绝婚事而远走他乡。能够说,电影中的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有一段完美的回忆和一个悲惨的结局。

《边城》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但不是由于命运导致的悲惨,而是由于人性导致的悲惨。在世上,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算计他人,带上了厚厚的面具,背叛了自己的良心。人性本是人世间最完美的东西,然而在物欲横流的都市这个钢筋混凝土构成的森林中,还有多少人有最初纯洁的人性呢?由于在大城市中终日奔波劳碌的人无力去呵护脆弱的人性,也没有时间去注意孤独的人性,只是任由尘埃将它逐渐掩埋,使它在黑暗的生活中渐渐地堕落。诚信的埋没滋生了欺诈,善良的埋没滋生了邪恶。人性中太多的完美早已被尘封在心灵中被遗忘的的一角,但是疲倦的人们哪还有闲暇去将它开启?很多人已经开始将它们遗忘。遗忘不是一个人的罪过,但是若任由它们成为被遗忘的记忆,成为昨日的拥有,则将是全人类的损失。故事中,大老与二老同时爱上了翠翠,但他们之间没有你死我活的勾心斗角,没有兄弟之间的反目成仇,有的只是彼此鼓励,彼此谦让。两人相约为翠翠唱歌的夜晚动人至极。但自二老开口的那一刻起,大老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命运。同去的是两颗紧紧依偎的心,归来时一颗却已破碎。为了成全弟弟,大老决然出走。两个至亲的人,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遥远的远方直到无情的江河吞噬了天保,只留下傩送在岸上遥遥地望,手足之情在此天人永隔。这兄弟的情感是多么纯朴而又真挚,他们身上处处都流露着人性的光辉!《边城》中有的不仅仅仅是人性的光辉,同时还有人性的遗失。与天保、傩送这两兄弟相比,他们的父亲顺顺就显得十分差劲了,他为了得到一座陪嫁的全新碾房,竟不征求儿子的意见,答应了提亲,他这样利用儿子的婚事而谋取利益的行为难道不是证实了人性的遗失吗?

这是一个牵动人心的故事,但我这不是个我喜欢的故事。如果翠翠能跟爷爷或傩送证明自己的想法,杯具就不会发生,遗憾也不会产生。我想,除了欣赏主人公们的淳朴善良以外,我们也就应以他们作为教训。无论什么事情,机会总在自己手中,消极的等待只会让自己陷入遗憾或杯具。这座边城,是翠翠心灵的归宿,她一向留在溪边等待。我们每人心里也有一座边城,它既是枷锁,也是归宿。我更期望能在边城中不断地寻找,而不是等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