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文学网

大熊猫的作文三年级(精选5篇)

下面是www.1mi.net爱岗敬业的小编给家人们找到的5篇国服第一大眼睛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熊猫的作文三年级 篇一

关键词: 天华山; 大熊猫; 种群数量; 分布

中图分类号: S759.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048-03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自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将其作为会徽以来,大熊猫即成为全世界保护野生动物的象征。由于长期的森林开发、狩猎、农业开垦等诸因素的影响,其种群分布和数量状况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陕西秦岭是我国大熊猫秦岭亚种的集中分布区,尽管国内外学者曾在秦岭大熊猫保护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但由于涉及区域有限,目前还尚未对天华山保护区大熊猫种群分布与数量变化趋势进行任何研究。为了掌握天华山大熊猫种群消长变化及分布规律,天华山保护区在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下,开展了野外巡护监测与研究。

1 研究地区概况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中段南坡,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8°02′~108°14′、北纬33°30′~33°44′之间。主要保护对象是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林麝及其栖息地。

1.1气候特点

由于受地形、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区内气候呈现出温度较低、冬冷夏凉、温凉湿润的特点,(平均气温为11.5℃,≥10℃的活动积温3374.0℃,年降水量922.8毫米,主要集中于每年的7~9月。年无霜期约218天),属于湿润气候类型。保护区内最高海拔2676米,最低海拔732米,相对高差1944米。

1.2野生动物资源

据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统计,保护区内有野生脊椎动物227种,占陕西省脊椎动物总数739种(许涛清、曹永汉,1996)的30.7%。其中,鱼类1目2科6属6种,两栖类2目5科6属8种,爬行类2目6科17属21种,鸟类11目32科83属138种,哺乳动物7目24科45属54种。在这些脊椎动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8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物种6种,II级重点保护物种22种。

1.3野生植物资源

据天华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统计,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37科,618属,1528种(含种下类群),其中:裸子植物5科,12属,17种,占保护区总种数的1.1%;被子植物132科,606属,1511种,在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112科,484属,1266种,占保护区总种数的82.9%;单子叶植物20科,122属,245种,占保护区总种数的16.0%。从区系组成成分看,被子植物科、属、种最多,为绝对优势种群。

1.4保护价值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羚牛为主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自然景观价值和汉江水资源涵养地等多功能自然保护区。是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重要成员,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优先行动地区。天华山自然保护区不仅具有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而且是秦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不仅拥有秦岭四大宝中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牛三大宝,而且是秦岭大熊猫六大种群天华山种群的核心分布区,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景观价值和科研价值极高。

1.5保护现状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自2002年建立以来,先后成立了组织管理机构,落实了保护管理人员,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管理制度,开展了本底资源调查,完成了综合科学考察,编制了总体规划。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期项目基本完成,保护区的各项设施齐全,保护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开展野外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巡护监测工作,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捕滥猎行为,保护区内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数量逐渐增加、种群不断扩大,大熊猫栖息地“岛屿化”现状得到了有效改善,天华山种群有效栖息地面积不断扩大,栖息地质量明显优化,区内林政案件发生率显著下降,保护区的保护效能已经显现。

2 研究方法

2.1外业调查

2.1.1样线设置:以保护区为总体,结合全国大熊猫普查样线设置,采用机械布点,共布设调查样线32条。

2.1.2样方设置:在样线上设置若干调查样方,样方长60米,宽40米,面积0.0024平方公里。

2.1.3调查时间:2011年4月和10月各进行一次。

2.1.4调查范围:样线两侧各20米。

2.1.5调查方法:每3人为一个调查小组,在样线的起点、终点及每隔100米处各设置一个长60米,宽40米的调查样方,在样方内调查大熊猫及其它野生动物的实体、食痕、粪便、尿迹、足迹、体毛、卧迹、叫声、爪痕、尸体、植被状况及栖息地环境因子,如竹林分布、竹种、密度、高度、年龄、生长状况等信息,同时记录每次调查用时及干扰因子等。

填写大熊猫及栖息地野外巡护监测记录表1-5,将两次调查结果平均得到32组数据。详见表1。

控制面积为样线长度×样线两侧各20米宽形成的带状面积,即控制面积=样线长度×0.04(km2);每天调查时间平均为9小时。

2.2数据处理

2.2.1数学模型的建立。由于天华山保护区的立地条件、地理位置以及外业调查方法基本符合潘文石(1988年)提出的在针阔叶混交林—巴山木竹林—大熊猫生态系统中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数学模型的要求,因此,数据处理以该模型为参考。

2.2.2变量设置

密度(P)为单位面积内大熊猫的平均数量,单位:只/单位面积;T为单位面积内所设立的一个样方的面积,单位:平方公里;V为一个观测时间单位中,在一个样方里观测到大熊猫的平均数量,单位:只/样方面积/观测时间单位;K为在一个时间单位中,一只大熊猫可能独立进入一个样方的次数;S为保护区大熊猫利用的竹林面积。

3 研究成果

3.1大熊猫种群数量

3.1.1 样方面积T值的确定

在样线调查中,竹林小径周围平均以两侧宽各20米,前后长各30米作为T值,即T=0.06×0.04=0.0024(km2)

3.1.2 V值的获得

根据对V值的定义,可得:

V=[N/∑nt]/t.tu

式中:N为直观大熊猫实体总数;∑nt为每次调查的样方之和;t为每次调查所用的时间;tu为一个观测时间单位。从表1中得知:N=8,∑nt=1078,t=9,则tu为8÷(9×32)=0.0278(h)

由此可求出:V=[N/∑nt]/t.tu=[8÷1078]÷9× 0.0278=2.2923×10-5(只/样方/观测时间单位)。

3.1.3 K值的获得

根据潘文石(1998)对秦岭大熊猫的研究结果可知,秦岭南坡大熊猫的平均活动范围为6.908×10-4(km2/h)。

由此可知K=6.908×10-4×0.0278÷0.0024=0.008。

至此,已经求得T=0.0024(km2);K=0.008,V=2.2923×10-5只/样方/观测时间单位,代入模型得到

P=V/[1-(1-T)K]= 2.2923×10-5÷[1-(1-0.0024)×0.008]=1.1944。

根据2004-2005年天华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内大熊猫利用的竹林面积约20.76km2,据此估算保护区内大熊猫数量约为:

P×S=1.1944×20.76=25(只)

3.2大熊猫种群数量变化及评价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是秦岭大熊猫的历史分布区,早在1959年,西北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实习队在宁陕县柴家关发现大熊猫皮及一些不完整的头骨之后,陕西省人民政府曾先后于1959年、1963年、1964年、1973年、1974年、1976年、1980年、1988年、1996年组织有关生物学专家对秦岭进行了调查。我国也分别于1974-1977年、1985-1988年、1999-2003年组织开展了三次全国大熊猫调查。基本掌握了我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及分布区域。其中: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所保护的秦岭大熊猫天华山种群的数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表2所示:

纵观48年的统计数据,总体评价是:天华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数量处于稳定期并呈现增长的趋势。其中:1963年,由于调查方法不同,样线、样方少,调查结果偏少;1987-1998年间,正值森工企业木材生产高峰,对大熊猫栖息地破坏严重,加之,筑路的炮声、伐木集材声、汽车噪音及大面积的竹林开花等因素的干扰,迫使大熊猫离开家园,向周边迁移,因此,1995年调查时,其种群数量突变,减少到自发现大熊猫以来的最低值,仅有8只。自1998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尤其是建立保护区后,大熊猫栖息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其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充分显示了保护管理的效能。

3.3大熊猫在保护区的分布状况

据表1显示,这次监测共获得大熊猫实体8只、粪便88节、食痕26处、尿迹23处、卧迹5处、爪痕7处、足迹109处、体毛32处、叫声31次。通过整理、统计和分析,发现秦岭大熊猫天华山种群的活动规律及分布状况是:冬、春季一般在低海拔的区域活动,主食竹为龙头竹和巴山木竹;而夏、秋季一般在高海拔的区域活动,主食竹为秦岭箭竹。冬、春季一般分布在柴家关保护站的马尾岔、泰山坝、萝不峪等沟道的上部及马面牌保护站的木河坪、臭椿沟、七里沟、石板沟等地;夏、秋季一般分布在麻房子保护站的张葛老洞沟、十里河、兰花湖,木河坪保护站东木河的水井沟、新壕沟、绵羊沟及西木河的扬江子沟、二道沟、黄家湾、闫家湾等地。具体分布详见表3

4 结论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1959年开始记载并调查大熊猫的活动情况,但当地社区村民认为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花熊”的存在,只不过当时没有人研究它、保护它。经过48年的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4.1天华山大熊猫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从表2中不难看出:历时48年,除1963年和1996年变化异常外,其余五次调查结果很接近,种群数量在17~29之间,表明该种群目前处于稳定期,但从纵向看,由原来的10只发展到现在的25只,反映了种群的增长趋势。

4.2森林资源开发(采伐作业)对大熊猫栖息影响较大

据表2统计资料分析,1963-1987年的25年中森林资源尚未开发,大熊猫数量年均增长0.76只,1987-1996年,是天华山区域森林资源采伐最严重的时期,大熊猫种群数量年均减少2.1只。下降的速度是前25年增长速度的2.8倍。足以反映森林资源开发对大熊猫栖息地破坏之严重,对大熊猫种群发展威胁之巨大。

4.3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关键

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禁止采伐天然林,天华山大熊猫栖息地又重新开始恢复,野生动物数量逐步增加,1996-2003年大熊猫数量年均增长1.13只。

4.4建立保护区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有效途径

2002年陕西省政府批准建立天华山省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建立后,一方面,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另一方面,加大林政执法力度,对盗伐、偷猎、采药等行为严肃惩处。同时,加强社区共管,提高保护意识,减少了人为干扰。2003-2011年,大熊猫种群数量年均增长1只,是前39年年均增长速度的5.7倍。除大熊猫外,其它伴生动物金丝猴、羚牛、林麝等种群数量也成倍增加。

5 讨论

5.1大熊猫数量动态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大熊猫数量除受自身生物学特性限制外,还与栖息地质量、竹林开花、森林资源开发、环境容量、人为干扰等因素息息相关,天华山保护区大熊猫种群数量总体变化趋势是稳定中有增长,尤其近几年增长速度较快,其变化规律在秦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5.2大熊猫分布动态趋势及原因分析

这次研究发现,天华山大熊猫种群其分布呈向东部迁移的趋势,同时向低海拔区域转移。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保护区西北部于1995年前后,发生了大面积竹林开花,现正处于恢复期,但秦岭主脊因立地条件和气候的限制恢复较慢;二是西部临近佛坪,种群密度较大,有效栖息地不足,而东部与菜子坪大熊猫走廊带接壤,具有充分的栖息空间;三是保护区南部地区,原来居住的社区村民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已逐步向保护区外部迁移,而且,在保护区低海拔还分布有大面积的大熊猫喜食竹类——巴山木竹。

5.3大熊猫栖息地动态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1981年以前,天华山处于自然状态,乔木参天,竹林密布,是大熊猫良好的栖息地。1982年—1998年,天华山经历了森林资源开发,过度采伐与不科学的更新(主要指在保护区的东北部人工栽植日本落叶松5000余公顷)对栖息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效栖息地面积随之减少。另一方面,当地村民过量采割竹林,对大熊猫栖息地也构成了威胁。还有在保护区发生了大面积的竹林开花,部分竹子死亡,致使栖息地质量下降,数量减少。2002年,建立了天华山自然保护区,一方面对日本落叶松进行了合理的改造;另一方面禁止割竹;但是,目前保护区周边仍有割竹行为发生,对栖息地保护十分不利。

6 问题与对策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为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自然恢复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为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然而,就天华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发展而言,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亟带解决:

一是有效栖息地面积小;二是竹林开花严重;三是大熊猫密度较低;四是偷猎现象依然存在。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结合落叶松林改造,人工栽植竹子,扩大栖息地面积;二是对开花竹林地进行补植,促进竹林恢复;三是继续加强保护管理,严厉打击盗伐、偷猎行为;四是积极开展社区共管,建立联合共管体系,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参考文献:

[1] 潘文石,等。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 潘文石,等。继续生存的机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 李占刚,党坤良,李登武等。陕西天华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大熊猫的作文三年级 篇二

熊猫金币的获奖,标志着我国精制贵金属纪念币尽管起步不久,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各国剧烈角逐的这个领域里,中国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中国第一套熊猫金币的设计者之一,每每回忆那段设计过程,总是心有感触。

1981年初,国家决定设计和制作中国熊猫金币,上海造币厂(上海造币有限公司的前身)接受了这项任务。当时造币厂接到造币局的通知,觉得很突然,而且时间比较仓促,于是组织了十位设计人员,并决定在规定时间内每人提交自己最满意的一幅设计作品,然后送交厂部,讨论后送到造币局。

众所周知,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憨态可掬,稚趣盎然,广为世人所喜爱。长期以来,熊猫的形象不但活跃在各类艺术形式的作品之中,还通过交往,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赢得了“友好使者”的美称。熊猫的形象,人们太熟悉不过,这反而给熊猫金币的设计增加了难度。

设计伊始,我们从查考图片与文字资料入手,以期掌握熊猫的生理、生活特性和进化历史。在了解熊猫的习性之后,我们便成了动物园的常客,对可爱的熊猫反复进行观察,认真写生绘画。那段时间,只要提起熊猫,它那文静的外表、好动的性格、娇憨的动作、温顺中略透野气的形象,便立刻浮现在眼前。

当时设计的时候也没有任何要求,完全按照设计师自己的风格,有的完全卡通化,有的像商品商标的风格,有的完全移植照片上的写真形象,风格多样。

我当时画的设计稿,熊猫保持坐姿,头略抬,手上拿着竹子,好像在跟观众问好,熊猫的视线跟观众的视线是迎合的,好像在跟人们亲切地说“你好”。怎么安排表现手法呢?太写实没有美感,变形太过又缺乏真实性。如何在写实的基础上表现得生动一点,写实和卡通风格相结合是最佳的选择。可能因为这幅设计稿是在真实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集中表现出熊猫在人们心目中既定的审美形象,最后造币局经过反复推敲,选定了这幅“熊猫吃竹图”作为82版熊猫金币的基本图案。

将图稿雕刻成模,这是铸造纪念币的难点之一。纪念币由于材料和工具的特殊,一般绘画中的丰富色彩,在金属币上基本归结为一色,只能以雕刻层次来表现色彩的变化。

熊猫天赋的黑白两色以及皮毛柔和的质感,是当时铸币工艺处理上的最大难点。如何用铸币工艺完美而且精确地在纪念币上表现出熊猫黑白两色的关系,当时设计人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一开始的设想是熊猫黑毛的部分完全粗化,白毛的部分完全细化,用粗细来区分黑与白,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就不断地提出设想,然后再次,然后再提出。偶然间,我们几个设计人员在欣赏、研究国外的精制纪念币时,发现英国的币,也就是所谓精制币,底面是非常亮的镜面,而浮雕部分是喷砂的,底面的镜面在某一种角度的光线下突然发黑了。我们立刻联想到,在中国最传统的石窟造像里,也有一种将形象的某些凸出部分进行凹雕的处理,由于光线的反差也有颜色更深沉而产生浮凸的效果。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国内的传统工艺共同启迪了我们。

但是落实到熊猫金币上怎么做?我们把熊猫的四肢、眼、耳等需要做成黑色的部分凹刻下去跟底面一样平,然后进行特殊的抛光磨亮,造成镜面效果,正面看是黄金的本色,侧面光线下就呈现出黑色的效果。对熊猫的其余部分进行浮雕喷砂处理,这部分无法吸光,就呈现出黄金的本色。我们在借鉴这种表现手法的同时,又大胆地运用木刻的刀法技巧加以处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总结地说,就是镜面抛光与喷砂凝霜两种工艺结合,这样既有强烈的黑白对比感,同时又产生了柔和的皮毛质感,使熊猫的形象饱满生动。

考虑成熟了,我就搞了一个石膏模,拿吴作人的一幅画做了一个大胆的试验,车间的师傅按照这个处理来做,只实验一次,就成功了。中国早期熊猫金币的“以凹作凸”就这样成形了。凹刻法定位其实是从配合工艺需要的角度考虑而选择的独特雕刻手法,我们在做熊猫金币的设计时必须考虑工艺,再去想用什么雕刻表现手法来表现。

就这样,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探索,我国第一枚熊猫金币终于试制成功了。1982年秋,当熊猫金币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发售时,立即得到了广大顾客的好评与赞赏。

82年版熊猫金币出来以后反响很大,所以我们就决定继续做83年版熊猫金币。83年版熊猫金币图案选择了熊猫在竹林间行走的动态,在形象、结构上处理得更美更活泼。而且在底部增加了一个“灰面”,使熊猫的黑白关系显得更加突出、明朗。我还特别在熊猫形体轮廓上加了一条线,用中国传统木刻刀法技巧加以处理,突出熊猫的整体轮廓,视觉上更精确。熊猫毛发的雕刻也用更加细密的线来表现,突出毛发部分的实体感觉,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这一枚熊猫金币终于在1985年度世界硬币比赛中独占鳌头,荣获了该年度世界“最佳金币”奖。在1986年的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熊猫系列金币又获得了百花奖中的“金杯奖”。

我在设计83年版熊猫金币时,还有两个记忆深刻的小插曲。

第一个插曲:差一点成了“三脚猫”。我在设计83年版熊猫金币初稿时,熊猫后面的一条腿画得很小。图稿上报后,当时负责这项任务的贡清栋处长特来电问之,缩小到产品后是否会不清楚。我想,金币实际尺寸确实很小,最小的1/20盎司金币直径只有14毫米。如果在制模研磨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磨掉这只脚,不就成了“三脚猫”!后来我在石膏型雕刻中,加大了这只脚的形状,终于成就了一只又平稳、又可爱的国宝熊猫。它已稳步走出中国,走向了世界。

大熊猫的作文三年级 篇三

一、《功夫熊猫3》是首部由美国与中国合拍的动画长片,它拥有三分之一中国血统,其出品方之一是成立于2012年的“东方梦工厂”。这意味着《功夫熊猫3》在中国不必占用进口分账大片配额,可获得与国产片一样的43%票房分账待遇。

二、2008年,《功夫熊猫》成为中国内地首部票房破亿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在中国内地票房高达6亿元,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前,它一直占据“内地票房最高动画电影”宝座。美国梦工场动画CEO杰弗里・卡森伯格(Jeffery Katzenberg)近日表示,《功夫熊猫3》的票房目标是创造新的奇迹,超过《捉妖记》票房。

三、《功夫熊猫3》将在全球发行两个版本:英文版和中文版。滕华涛导演担任中方统筹。中文版中,动画角色不仅开口说中国话(中文嘴型),台词也经过重新调整,以期更符合中国观众口味。滕华涛挑选出包括黄磊、白百何、成龙、周杰伦、杨幂、张国立、朱珠、黄忆慈(多多)、郭子睿(石头)等人在内能够吸引各个年龄层的中文配音阵容。

美国梦工场的“中国梦”

即将于2016年1月29日上映的《功夫熊猫3》是东方梦工厂(Oriental DreamWorks)成立以来的首部电影。东方梦工厂是由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以及梦工场动画(DreamWorksAnimation)联手打造的合资公司,于2012年初成立。合资项目由中方控股54.55%、美方持股45.45%。

2014年,梦工场经历了20年来的低谷。面临越来越多新动画电影公司的崛起,“老牌”梦工场连连失手,《马达加斯加的企鹅》和《天才眼镜狗》接连票房失利,一度到了裁员和卖地的窘况。卡森伯格坦承,“故事选错了,或者讲述的方式有问题。”2015年的《疯狂外星人》好不容易打了个翻身仗,能否延续辉煌,就要看具有中国观众缘的《功夫熊猫3》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如何了。

片方表示,《功夫熊猫3》的目标并非仅为获得更大分账比例,而是以此项目为基础,培养中国本土的动画电影人才。“东方梦工厂未来不是仅仅做合拍片,而是要做100%本土的制作。”卡森伯格说。2015年12月8日,东方梦工厂宣布,《捉妖记》导演许诚毅将出任电影监制和高级创意顾问,负责即将出品的三部电影的创意指导。在导演《捉妖记》之前,许诚毅已经是梦工场资深动画设计师。

在卡森伯格看来,《功夫熊猫3》中方导演滕华涛拥有丰富的本土制片资源,并且擅长讲述中国故事。卡森伯格自信地表示,“我们在中国的人才、艺术家,是一块宝藏。在全世界范围内,可能有五六家有我们这样的技术,能做出世界级水准大片的公司;但在中国,就只有我们一家。”

东方梦工厂的“工业梦”

东方梦工厂自成立以来,涉足动画技术研发、动画影视制作、版权发行、衍生产品、演艺娱乐、数码游戏、主题乐园等多个业务领域。“功夫熊猫”不仅是成功的系列电影,更是具有中国元素,拥有巨大开发潜力的IP品牌。因此,《功夫熊猫3》成为东方梦工厂整个产业链布局中的首个试水产品。

2014年底上任的东方梦工厂首席执行官方淦对媒体表示,他不会干预艺术家的创作,他的精力主要放在针对中国市场的商业开发,真人、动漫、互联网不同内容的授权,以及衍生产品开发上。东方梦工厂消费品授权总监许鹏介绍,“《功夫熊猫3》采取大规模的联合推广,不仅有全媒体的线上支持,也有全渠道的线下推广,包括伊利、麦当劳、惠普、康师傅等众多品牌,从产品主体设计到产品推广上,都将和电影进行深度合作。”《功夫熊猫3》定制版超级电视、定制版吸尘器都已经开始现身,商家也不遗余力地借助“功夫熊猫”为自己的产品吆喝。

大熊猫的作文三年级 篇四

10月10日早8时30分,大熊猫“淘淘”在卧龙基地被抬上了专门的恒温小货车,下午4时30分,到达新家400多公里外的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

“淘淘”自2010年8月3日出生以来,经过2年多的母兽带仔培训,适应了野化培训环境,形成了与野生大熊猫相似的觅食行为和警惕性。10月7日凌晨,抓捕工作由项目组负责人黄炎亲自指挥,工作人员爬上海拔2100米以上的母兽带仔野化培训第三阶段的野化培训圈,前后历时两个多小时才将大熊猫“淘淘”引诱入笼。

10月8日,体检结果显示,“淘淘”生长发育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正常,体重达42公斤。同时,工作人员给“淘淘”皮下埋植了国际通用的ID身份识别芯片,佩戴了具有全球卫星定位和无线电遥测功能的GPS颈圈,以便野外放归后的数据收集和活动监测。

11日11时许,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的放归现场,笼门打开,起初,“淘淘”躲在笼子里近一分钟都不太愿意往外走,后来工作人员使用了一些方法,诱使它往外走,“淘淘”才缓缓地奔向了茂密的树林,正式开始闯荡江湖。

“淘淘”的野化之路

为早日实现圈养繁殖大熊猫成功放归自然,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科研人员早在2004年就启动了大熊猫放归自然试验工作,并于2004年至2006年开展了第一期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项目。

2010年7月20日,“草草”、“张卡”、“紫竹”和“英萍”等四只完成配种的雌性大熊猫从雅安碧峰峡基地前往卧龙核桃坪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基地待产。2010年8月3日凌晨4时24分,“淘淘”出生,为减少其对人的依赖,“淘淘”第一次睁开眼就没见过人,所有需要接触“淘淘”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穿外形是熊猫样的伪装服,涂抹熊猫气味。

2011年2月20日,“草草”和“淘淘”转移至卧龙自然保护区核桃坪后山海拔2050米~2140米,面积约4万平方米,平均坡度20°~30°的二期训练圈。“淘淘”攀爬、运动能力得到加强,具有初步的定向能力;与同龄的圈养大熊猫相比差异很大。

今年5月3日,“草草”和幼仔“淘淘”转移至海拔高度2150米~2500米,其森林植被类型、植物组成、竹子种类和环境同真正大自然相似的三期培训圈,野化培训圈的面积大约24万平方米,重点进行同类与天敌识别训练。“淘淘”表现出明显的野性,懂得躲避和攻击。

今年9月7日,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在都江堰召开了关于大熊猫“淘淘”野化培训总结暨放归自然的专家论证会。专家们认为,“淘淘”经过两年多的母兽带仔野化培训,个体和行为发育正常,警惕性较高,能识别天敌和伴生动物,基本具备觅食、空间利用和栖息地选择等野外生存能力,可以放归野外。

据介绍,2006年,首只圈养的大熊猫“祥祥”被放归,不到一年,工作人员发现“祥祥”从高处坠落摔死。之后该项目一度搁浅,2010年7月,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正式启动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项目,为大熊猫放归探索新的出路。继“淘淘”之后,目前还有6只大熊猫正在进行野化培训,合格后也将沿着“淘淘”的足迹回归自然家园。

“不论结局如何,圈养大熊猫的最高目标就是放归自然,扩大野外种群,只有野外的大熊猫种群数量稳定增长,大熊猫才能真正摆脱濒危境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表示,这次的放归,也是全球首只野化训练大熊猫的第一次放归。最后是否成功,还有5年才能知道。“淘淘”能否在食物不能确保、恶劣气候、天敌情况下生存并成功找到另一半生仔,还是未知数。

饲养员向记者介绍,当初“祥祥”在接受野化培训后,仍然非常想念饲养员投喂的美味窝窝头。而在“淘淘”最后一次体检前,饲养员虽身着熊猫服靠近它,也仍让“淘淘”非常警惕。“先后有三四次叫声,说明它特别紧张。而且是具有攻击性的叫声,它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德生说,“而麻醉圈养大熊猫,只要叫它过来,爱心饲养后,它能够很放松地让你打针。”

“在圈养情况下,有时候湿了点。大熊猫就生病了,感冒了。而‘淘淘’在野外这么冷的情况下,我们从来没发现它感冒过一次。”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黄炎认为“淘淘”的身体素质更能适应自然条件。“淘淘”在野外生活两年多,身上竟然没有寄生虫,“也许是出生在野外的妈妈,教了它什么诀窍。”

卧龙科研人员董超有一次在野化培训场看到惊人的一幕。“淘淘”在一棵树上玩着,爬上一根树枝,没想到这是一根枯枝,“淘淘”从10米高的树枝栽到了地上。董超吓坏了———想想当年,“祥祥”在打斗中受伤后,就从高处摔下致死。可“淘淘”呢,摔下来后,很快又爬上了另外一棵树。

虽然在野化培训中,“淘淘”学到了很多本领,但毕竟还是靠人保护起来的一片领地。而“淘淘”今日完全回归大自然,如何生存下去还是会面临巨大的考验。

“淘淘”可能面临和野生大熊猫争地盘的情况。如果它闯入了其它大熊猫的领地,要懂得避让,否则一场地盘争夺战可能就在所难免。它要在崇山峻岭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然后做标记提醒其它动物“这是我的地盘”。

放归自然后,能够繁衍后代,才是真正的放归成功。淘淘才2岁多,还是“未成年”,谈恋爱这种事,科研人员没法教它,妈妈也没法教它。就靠它自学成才了。

黄炎表示,这些要靠它进入丛林后,融入当地大熊猫的社交圈,自己去领悟。“这应该是天性使然。”

大熊猫回家的路还很长

将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野化训练后放归自然,补充野外种群,是濒危野生动物繁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恢复和重建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我国已经成功开展了扬子鳄、麋鹿、野马、塔里木马鹿、黄腹角雉等20多种野生动物的放归自然工作。而大熊猫由于受自身繁育能力低、食性单一和栖息地破碎等因素影响,放归自然的难度远远高于其他野生动物。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大熊猫保护工作。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国家林业局与四川、陕西和甘肃省各级政府和当地人民群众以及保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大熊猫保护事业已经取得显著成绩。通过实施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工程,在川、陕、甘3省建立了64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体系,覆盖了60%的大熊猫栖息地和70%以上的野外大熊猫种群,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增长到1600余只。同时,积极开展大熊猫迁地保护工作,建设了以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陕西楼观台大熊猫救护中心等为主体的大熊猫圈养种群繁育体系,通过加强科研攻关,成功解决了大熊猫繁育难、配种受孕难和育幼存活难等技术难题,使圈养大熊猫数量增加到342只,基本实现了人工圈养种群的自我维持,对缓解大熊猫濒危状况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说,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生态系统是大自然亿万年进化的结果,不仅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着丰富的物质资源,而且在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物种,素有“活化石”之称,被誉为“国宝”和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具有极高的生态、科研、文化及美学价值,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今天将第一只经过系统性野化训练的人工繁育大熊猫“淘淘”放归自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启了中国大熊猫保护事业的新纪元。

印红表示,当前,大熊猫保护工作仍然面临栖息地破碎、野外种群生存压力加大、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降低等严峻挑战,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今后,国家林业局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深入开展大熊猫拯救与保护工作;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全面加强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管理,统筹兼顾大熊猫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加大保护力度,注重改善民生,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共同保护机制;紧紧依靠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自然保护事业,提高全民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保护大熊猫和生态环境的强大合力。

大熊猫的作文三年级 篇五

2017年5月中旬,荷兰姑娘米瑞安(Miriam)来到四川雅安,与大熊猫朝夕相处了两周。

“我很喜欢大熊猫,就想在硕士毕业后来中国做志愿者,更近距离接触大熊猫。”米瑞安告诉《t望东方周刊》,当时她在网上搜索大熊猫志愿者,发现四川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能接收外籍志愿者,她开心极了,立马订好了行程,从7000多公里外的荷兰来到了中国。

这是米瑞安第一次来到四川雅安,忐忑,也充满惊喜。鲜为人知的是,大约在150年前,来自法国的生物学家阿尔芒・戴维(Armand David),也经历了这样的一次发现之旅。 来自台湾的客人冒雨观看大熊猫“团团”和“圆圆”

1869年,戴维第一次科学地发现大熊猫,并对其命名。他还将大熊猫做成模式标本运往法国巴黎,引起轰动。这也是大熊猫第一次正式走向世界。

而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有四川雅安这个地方。雅安,也因此逐渐有了“熊猫家源”之名。

“高级捡屎官”来自世界各地

米瑞安喜欢雅安,烟雨氤氲的天气,绵延的山丘,还有大熊猫,都是生活在荷兰都市里的米瑞安不常见的。在碧峰峡的两周时间里,她每天都活力充沛地和其他志愿者们早早起床,为大熊猫分拣竹子、准备食材。

“我们团队有4个人,分别来自英国、瑞典和马来西亚,大家都是因为喜欢大熊猫才来的。”米瑞安告诉本刊记者。

忙完这些活儿后,他们还要去大熊猫宿舍区,清理粪便。如今养猫的人被戏称为“捡屎官”,而帮大熊猫清理粪便,让这些志愿者们得到了一个更有趣的昵称:“高级捡屎官”。

“有很多像米瑞安这样的志愿者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暑假的时候学生尤其多。他们为大熊猫服务,也通过这种体验式的工作,更好地了解大熊猫、保护大熊猫。”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负责人张贵权告诉《t望东方周刊》。

碧峰峡基地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三个基地之一,另外两个基地分别在四川卧龙和都江堰。碧峰峡基地始建于2003年,占地1074亩,大熊猫数量维持在45~60只,是三个基地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同时,碧峰峡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熊猫研究繁育基地,现在大熊猫配种都在雅安碧峰峡做。”张贵权说。

不过,大熊猫饲养和配种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工作人员甚至需要跟大熊猫“斗智斗勇”。

他解释道,有些雌性大熊猫为了吹空调或是吃得更好,会表现得像是怀孕了,此时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妊娠诊断,并对大熊猫进行持续的行为和身体变化观察,以排除“假孕”的可能。

张贵权还告诉本刊记者,现在大熊猫配种依然以自然为主、人工授精为辅:“大熊猫出生时非常孱弱,仅100克,而如今的大熊猫妈妈大多在圈养环境下,缺少哺育经验,并且大熊猫妈妈只带一个幼崽,所以有时还需要饲养员帮忙,进行人工哺育。”

目前,在碧峰峡基地有约30名饲养员,10名研究员。张贵权介绍,在科学帮助下,自2008年以来,每年在雅安配种诞生的大熊猫约为15只。

除了完成科研任务,碧峰{基地还兼有公众科普教育责任。2013年8月,央视网上线“熊猫频道ipanda”,把摄像头放进了碧峰峡大熊猫活动区,24小时直播大熊猫爬树、嬉戏动态。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就是为了一睹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

“现在碧峰峡每年游客在40万人左右,节假日也会出现人头攒动的情景,越来越多的人来雅安看大熊猫了。”张贵权说。

“胖墩儿”的老家

在雅安,碧峰峡基地只是展示大熊猫的一个窗口。隐匿在重重峦翠之间的,还有许多大熊猫自由自在的栖息地。

雅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曹刚告诉《t望东方周刊》,“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于2006年7月12日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雅安则位于大熊猫栖息地的核心保护区。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核心保护区共53.7万公顷,而雅安的天全、芦山、宝兴等地就占28.1万公顷,达52%;其次是占地约37%的阿坝州、成都、甘孜州等地。”他说。

曹刚介绍说,2014年3月的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雅安市现有的大熊猫栖息地分布于全市8个县(区),面积达54.8万公顷,占市域国土面积的38%,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还发现,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已达1864只,而雅安境内就生存着野生大熊猫340只,占全国六分之一。

而位于雅安市石棉县的大熊猫放归基地是目前四川省内唯一的大熊猫野外放归基地,也是全球首只大熊猫易地放归地。

2009年4月易地放归的“泸欣”,6年后被发现已野外产崽,专家认为其已完全适应了放归地环境。此后,“淘淘”“张想”“雪雪”等多只大熊猫被成功放归。石棉县也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了“中国大熊猫放归之乡”的称号。

位于宝兴县的蜂桶寨,则拥有雅安数量最大的大熊猫种群,截至2013年底已有大熊猫37只。

“我们75%的县域面积被划入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核心保护区,到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时发现,宝兴县又增加了38只大熊猫。”宝兴县委书记石章健告诉《t望东方周刊》。

说宝兴是熊猫老家,并不夸张。正是在宝兴邓池沟,法国人阿尔芒・戴维于1869年第一次发现了大熊猫。后来,他将熊猫制成模式标本运回巴黎,西方人对这模样可爱的动物着迷不已。

戴维还对大熊猫进行了科学命名。那时当地人对大熊猫见怪不怪,看着它笨拙的样子就管它叫“胖墩儿”,有一种说法是,正是受此启发,大熊猫的英文名音译为Panda。

而“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也给宝兴注入了十足的品牌价值。石章健介绍说,宝兴县近年来围绕这一品牌,累计投入1.87亿元对蜂桶寨邓池沟景区进行改造。

“我们建成了大熊猫文化宣传教育中心、蜂桶寨自然博物馆、戴维风情小镇等一批精品景点,实现了景区从单纯的山水旅游向文化体验旅游的转型升级。”他说。

对外输出熊猫最多的地方

张贵权说起2006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记忆犹新。在那场晚会上,一亿多人次进行观众投票,为两只赠送台湾的大熊猫起名,最终“团团”“圆圆”脱颖而出。

他没想到的是,“团团”“园园”后来正是从雅安去往台湾。

2008年12月23日,“团团”“圆圆”从雅安碧峰峡基地坐卡车到成都双流机场,再乘飞机抵达台湾。两只大熊猫的到来,受到宝岛民众的热烈欢迎,也引起围观大熊猫的一股热潮。

这也成为两岸同胞一家团圆的美好见证。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不仅俘获了国人的心,也深受全世界人民喜爱。由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报告》称,排在外人认知度前三位的中国文化符号,分别是熊猫、绿茶和阴阳。

作为和平友谊的使者,大熊猫沟通联系着中国与世界,而雅安大熊猫更是功不可没。

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政府将一对来自雅安宝兴、名为“玲玲”“兴兴”的大熊猫送往美国。两只大熊猫在美国的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安家落户,据统计每年有300万人蜂拥而至一饱眼福。

1983年7月21日,“玲玲”产下幼崽,不幸的是幼崽只存活了3个多小时。为此,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专门发表了新闻公报,这实属罕见。1992年12月31日,“玲玲”平静去世,再一次引发了全美国的关注,知名新闻媒体甚至在隔天头版刊登“玲玲”去世的消息和生前照片。

据统计, 1957年~1982年间,共有23只大熊猫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前往9个国家长期生活。其中,从雅安走出去的大熊猫就有18只,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雅安共输出了136只大熊猫,其中有18只以和平友好使者的身份安居异国他乡。同时,为了研究和繁育大熊猫,雅安也是对外长期租借熊猫的主要输出地,是我国对外输出大熊猫最多的地方。”曹刚告诉本刊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1961年,联合国世界濒危野生动物基金会启用大熊猫会徽,由雅安宝兴县用汉白玉雕制了十余只“大熊猫”运出国门,至今仍安放在联合国总部和各分部大门前。

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进行中

结束志愿工作,米瑞安从碧峰峡基地来到了雅安市区。她惊喜地发现,在市区,与大熊猫、竹子等元素相关的街道、雕塑、造型设计屡见不鲜,“整个雅安就像一座‘熊猫之城’,干净整洁,又非常有特色,我很喜欢。”

曹刚告诉本刊记者,2016年11月,雅安市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这也是雅安跨部门、全方位打造“熊猫之城”的成果。

“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以景区建设为主的‘景点旅游模式’,到21世纪初以酒店投资为主的‘消费型产品模式’,再到如今‘十三五’服务优化为主的‘全域旅游模式’,雅安的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跨越式发展。”他说。

米瑞安并不很了解的是,美丽的雅安曾遭受地震灾害重创。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汶川大地震,雅安受到波及,其中雅安汉源县、石棉县被评定为较重灾区;2013年4月20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曹刚告诉本刊记者,三年灾后重建,雅安共完成旅游项目36个,总投入约19.3亿元,“我们在发展中注重重建成果向旅游业态的转化,把重建重点打造成旅游亮点,推动重建惠民、生态富民,助推雅安形象的整体提升。”

宝兴县打造“一核两区”的案例,颇具代表性。

在宝兴,首先对县城实施全县熊猫元素覆盖,完善旅游配套,打造熊猫老家休闲服务核心;而在北部,整合夹金山、达瓦更扎、硗碛藏寨・神木垒、扑鸡沟等资源,开发出红色文化、户外探秘体验产品、藏式风情休闲度假产品,打造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的生态文化休闲度假片区;中部则依托蜂桶寨、邓池沟等资源,打造大熊猫文化体验片区,最终把宝兴县打造成为大熊猫主题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2016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该方案划定了总面积2.71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范围。其中,雅安部分位于邛崃山-大相岭片区,涉及宝兴县、天全县、芦山县、荥经县的20余个乡镇、70余个村,面积6139平方公里,占大熊猫国家公园总面积的22.6%。

根据《雅安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雅安旅游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力争全市旅游接待总量突破3000万人次;入境游客年均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0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相当于全市GDP的15%以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