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这里是可爱的编辑给大家整理的伤仲永阅读附答案最新3篇,欢迎参考阅读。
伤仲永阅读答案 篇一阅读下面文段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下列各组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A.从先人还家/衣锦还乡/ B.或以钱币乞之/徐喷以烟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还自扬州 D.泯然众人矣/众人拾柴火焰高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
【小题3】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根本的原因是“口口口”,也就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要求用原文回答3分)
答: ; 。
【小题4】对文章内容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方仲永家里世世代代都是种田的,他长到十二三岁的时候父亲每天都拉着他的手去拜访同县的人。B.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其父贪图小利,目光短浅。 C.方仲永刚开始写诗时,不仅才思敏捷,反应极快,而且他的诗在文采和道理方面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D.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说明了“要想成才必须接受后天的教育”这样一个道理
答案
【小题1】D(3分)
【小题2】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3分)
【小题3】不使学,其受于人者不至也。(3分)
【小题4】A(3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A项中“还”都是“返回”的意思;B项中“以”都是“用”的意思;C项中“自”都是“从”的意思;D项中“众人”一为“平常之人”一为“很多人”。
考点:古文一词多义辨析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见文言字词。古文中,字词义的变化较多,有一词多义,有活用,有古今异义,理解古文字词里在注意这些语言现象。
【小题2】
试题分析:“自是”:从这;“就”:完成;“其”代仲永所作之文;“文理”指文采与道理;“可”:值得;“观”:欣赏。
考点:古文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简单,易于翻译。古文翻译,要注意三点,词义,句式,语气,词义要准确,注意古今义的变化,句式要调整,符合现代语言习惯,语气要译出,要符合句子表达的情感。
【小题3】
试题分析:作者在讲述了方仲永的故事后,分析了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指出其聪明是上天给他的,而后续的知识累积必须受教于人,这点仲永没有做到,这就是作者所说“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的意思。
考点:理解文意,概括要点
点评:本题不难,作者的观点非常明确。阅读古文,在理解文意方面,不仅了解作者说了什么,更要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体会作者的思想,受之启发和教育。
【小题4】
试题分析:文中说到仲永四岁就会写诗,父亲就拉着他到同乡家去“卖文”,到了十二三岁时才智耗尽,与一般人一样了,所以A的表述是错误的。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故事简单易懂。对于古文内容的理解,先还是要梳通文字,把语句的意思看懂,才能深入到文章中理解其中的含义。
伤仲永阅读答案 篇二文言文阅读理解与探究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纹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异: )
(2)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书: 为: )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
(4)父利其然也 (利: )
2翻译下列句子
(1)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2) 泯然众人矣
3、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借 旁 近 与 之,即 书 诗 四 句,并 自 为 其 名。
(2)其 诗 以 养 父 母、收 族 为 意。
(3)父 利 其 然 也。
(4)余 闻 之 也 久。
4、联系上下文回答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5、从方仲永的遭遇来看,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①感到······惊奇、以······为奇②题③以宾客之礼相待④相当2.①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②完全如同常人了3.①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④余闻之也/久4.①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5.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伤仲永阅读答案 篇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于北魏,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注释】①露布:公开的文告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泯然众人矣(消失)B.稍稍宾客其父(客人)
C.寻复南奔(不久)D.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责备)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并自为其名为崔道固城局参军
B.不能称前时之闻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自是指物作诗立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
D.于舅家见之与道固俱降于北魏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小题4:从方仲永失败和傅永成功的例子中,你可以得出什么道理?(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1)父亲认为他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到同县的人家里去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
(2)有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小题4:不管有没有天赋,后天教育都是极其重要的。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小题1:
试题分析:宾客:把……当作宾客。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的为:题写;作为。B项中的之:的;代词。C项中的自:从此。D项中的于:在;向。故选C。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利”“扳”“环谒”的意思。2句中“书”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从二人的最终结局看,成就的高低与天资没有关系,后天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