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读】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揭示了主人公祥子的悲剧命运,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是一部描写封建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悲剧作品,几十年来一直以悲剧意义激励着大批读者。祥子悲剧的原因,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疾苦和迫害。下面笔者进一步分析祥子命运的悲剧性。
一、人性堕落带来的悲剧性
祥子原是个破产的农民,18岁来到北京谋生。他性格要强、生活勤俭,对生活充满希望,一心想买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人力车夫。为了这个梦想,他努力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很快就在军阀战乱中被大兵夺去了。为了再度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不顾同行义气抢买卖,甚至和老弱病残争座儿。然而不久,他用性命和荣誉积攒起来的买车钱,又被孙侦探敲诈一空。第三次祥子虽然买了车,却牺牲了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私房钱买的。但是,一年后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不得不卖掉自己心爱的车子。三次买车丢车的磨难,使祥子彻底地绝望了。性格坚忍如骆驼的祥子,内心非常孤独,遇到困难都束手无策、走投无路的他非常苦恼,非常恐惧,更让他伤心难过的是,内心的委屈无处诉说。日复一日他不但摧残了自己健壮的身体,而且失去了自己努力向上的意愿,当他最后一线希望――他深爱着的纯朴姑娘小福子也被逼自杀时,绝望与痛苦终于使他变成了野兽般人物:原先热爱拉车的他,开始不喜欢拉车,最后也拉不动车了;原先要强要面子的他,变得肮脏猥琐了;原先忠实义气的他,变得厚颜无耻、说谎耍赖,甚至出卖人命了。二十几岁的祥子,就这样彻彻底底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二、社会黑暗带来的悲剧性
20世纪初的旧中国,资本主义制度虽然已经侵入中国但并没有动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根基。祥子是封建社会制度下旧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缩影。祥子买车卖车三起三落的命运,看上去发生得很突然,但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黑暗的一面。作品揭示了一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战争不断干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在这样军阀肆虐的时代里祥子的悲剧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祥子的悲剧是旧社会连年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的必然。“作者通过祥子坎坷经历的描写,塑造了封建社会城市下层劳动人民的形象”,揭示了祥子的悲剧来自万恶的旧社会、旧制度。旧社会不仅夺走了祥子心爱的车,还夺走了他的灵魂,使他丧失了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作者通过祥子,强烈痛斥了这个万恶的旧社会的黑暗与罪恶。
三、婚姻失败带来的悲剧性
“祥子与虎妞的婚姻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之一。祥子与老姑娘虎妞始终都是很不协调的,虎妞是一个粗野、泼辣的女人,虽然她爱年轻、老实、勤劳的祥子,但由于他们的出身和各自的经济条件不同,使他们的婚姻产生了许多矛盾。在这个婚姻悲剧中,虎妞失去了生命,祥子也因为虎妞而被彻底毁坏并最终堕落。祥子是个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只想靠自己的双手打造自己的幸福的人,却受到虎妞的诱惑从此“一失足成千古恨”。刘四虽喜欢祥子的干活劲头,但极力反对他与自己女儿的婚姻。虎妞虽然有对祥子爱护的一面,但那都是为了她自己的感情。她总是想如何统治祥子,让他服服帖帖地照着自己的方式生活,实现自己的私利。祥子屈身于刘四的车厂,但他看不惯刘四和虎妞的所作所为。“萌芽的思想觉悟最终无法抵抗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自然而然地造成祥子与虎妞的婚姻悲剧。在封建社会的特殊环境下,虽然祥子与虎妞走到了一起,但因思想、信念不同,他们的结合是错误的,是畸形的,所以在当时的特殊社会环境下,他们的婚姻注定是要走向灭亡的,悲剧是必然的。
祥子的悲剧虽已成历史,但封建社会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疾苦和迫害直至今日还令我们深思。
拓展:老舍简介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后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学校长。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1934年夏到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 、 《猫城记》 、 《离婚》 、 《牛天赐传》 、 《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 、《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 、 《月牙集》 ,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 ,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 ,散文杂文集《福星集》 ,剧本《龙须沟》 、 《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