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文学网

李商隐《嫦娥》原文_译文_赏析通用6篇

中秋的来源,与嫦娥有关。那么与中秋和嫦娥有关的古诗有哪些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一米范文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李商隐《嫦娥》原文_译文_赏析通用6篇。

描写中秋节的古诗 篇一

1、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作者: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作者: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3、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作者: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4、中秋登楼望月

作者: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5、霜月

作者: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6、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作者: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静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中秋月

作者: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9、秋宵月下有怀

作者: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10、嫦娥

作者: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1、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作者: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2、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作者: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3、中秋待月

作者: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14、倪庄中秋

作者: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15、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6、中秋见月和子由

作者: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s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17、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作者: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嫦娥的古诗 篇二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李商隐《嫦娥》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自古嫦娥爱少年——《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钱谦益《后秋兴之十三八首·其二》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刘安 撰《嫦娥奔月 /嫦娥飞天》

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三》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王清惠《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白居易《东城桂三首》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边贡《嫦娥》

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完颜亮《鹊桥仙·待月》

从来不蓄湘累问,唤出嫦娥诗与听。——龚自珍《夜坐二首》

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阎选《浣溪沙·寂寞流苏冷绣茵》

犹胜嫦娥不嫁人,夜夜孤眠广寒殿。——张耒《七夕歌》

问嫦娥、孤令有愁无?——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韦庄《谒金门·空相忆》

译文及注释 篇三

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韵译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释

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江苏人。《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

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3.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4.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古诗乞巧嫦娥 篇四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起头课文。《乞巧》和《嫦娥》中的故事常常引起我们美好的遐想,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乞巧》

朝代:唐代

作者: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赏析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嫦娥》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韵译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释

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江苏人。《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

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赏析: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兹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前两句描绘主人公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而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者,此时连这最后的伴侣也行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

在寂寥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轮明月。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至于这位寂处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诗中并无明确交待。诗人在《送宫人入道》诗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独”,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中,又以“窃药”喻指女子学道求仙。因此,说这首诗是代困守宫观的女冠抒写凄清寂寞之情,也许不是无稽之谈。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为风气,入道后方体验到宗教清规对正常爱情生活的束缚而产生精神苦闷,三、四两句,正是对她们处境与心情的真实写照。

中秋的诗句 篇五

1、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2、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3、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5、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6、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7、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8、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9、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念奴娇·中秋》

10、分明不受人间暑。——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1、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2、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着《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4、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15、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6、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7、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8、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9、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20、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1、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22、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23、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苏轼《阳关曲》

24、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25、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26、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沈浮。——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27、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8、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9、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30、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31、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2、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3、声直上,蟾蜍窟。——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34、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35、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36、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7、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8、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39、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40、天应有意故遮阑。——陈着《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41、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42、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43、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44、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45、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6、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47、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48、莫遣素娥明白,和他发也苍华。——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49、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50、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陈着《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51、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2、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53、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5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55、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56、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57、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58、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59、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6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61、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62、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63、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64、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65、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66、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67、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68、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69、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70、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71、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72、丹桂花开第二番。——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73、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74、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75、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76、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仅有半菱花。——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77、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78、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79、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80、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古诗《嫦娥》 篇六

嫦娥

作者: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2,长河渐落晓星沉3。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4。

全部注释

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

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3.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4.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赏析

此篇讽刺信神仙而求长生者。以嫦娥为例,说她偷吃不死之药成仙以后,在月宫里永远品味着孤独寂寞的滋味。诗人在讽刺虚妄的同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生命哲学问题: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由这一问题牵连而出的问题是:人应该怎样生活?长寿甚至长生的目的是什么?在爱和长生不老之间,现实的人应该选择什么?作者显然并不赞成嫦娥那样牺牲现世的生活而换取长生不老。他认为那样孤独寂寞的长生,实际上正是对生命的折磨和摧残。与其如此,还不如人间儿女们那样有悲欢地热爱、有聚散地执着更有意义。

这首诗的艺术技巧也很成熟。全诗旨在揭示人生哲理,但完全不用概念化的语言,而是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启发人们去思考。

前人于此诗有自伤不遇、怀人、悼亡、讽女冠等诸说。刘、余《集解》云:悼亡说最不可通。……而自伤、怀人与女冠三说,虽似不相涉,实可相通。……推想嫦娥心理,实已暗透作者自身处境与心境。嫦娥窃药奔月,远离尘嚣,高居琼楼玉宇,虽极高洁清静,然夜夜碧海青天,清冷寂寥之情固难排遣;此与女冠之学道慕仙,追求清真而又不耐孤孑,与诗人之蔑弃庸俗,向往高洁而陷于身心孤寂之境均极相似,连类而及,原颇自然。故嫦娥、女冠、诗人,实三位而一体,境类而心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