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文学网

惜余春阅读及参考答案(8篇)

如下是编辑为家人们找到的惜余春阅读及参考答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惜春小札的阅读答案 篇一

李国文

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没声儿地离去。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

典型的春天,应该在长江以南度过。没有阴霾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苍绿的苔痕、淅沥的雨声,能叫春天吗?没有随后的云淡风轻、煦阳照人、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能叫春天吗?只有在雨丝风缕、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黄遍的水乡,在牧童短笛、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的缠绵的春天、撩人的春天。

然而,在北方,严格意义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显的,或许也可以说并不存在的。“五九六九,沿河插柳”,这是地气已经转暖的南方写照。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而在北方,河里的冰,才刚刚解冻。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过去大半了。

春天里有未褪尽的冬天,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们管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倒春寒”。于是,本来不典型、不明显的春天,又被冷风苦雨的肃杀景象笼罩。

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座知春亭。但知春亭是否“知春”呢?好像也未必。通常都是到了“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的那一会,才在昆明湖的绿水上垂下几许可怜巴巴的柳枝,令北京人兴奋雀跃不已,大呼春天来了,其实,“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有一幢烟雨楼。不过名为烟雨楼,但至少在春天里,是没有烟雨的。“烟雨”二字,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在高寒地带,只有塞外的干燥风和蒙古吹过来的沙尘,决不会有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烟雨葱茏的风景。

看来,北方的春天,就像朱自清那篇《踪迹》里写的那样,她“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

因此,捉住春天,把握春天,然后,充分地享受春天。

虽然李商隐告诫过,“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春天,是唤醒心灵的季节,是情感萌发的季节,也是思绪涌动的季节,更是人的生命力勃兴旺盛的季节。

人的生物钟,如果能够耳闻的话,可以相信,在这个季节里,响动的准是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之声。甚至血管里跳动着的激流,也会蕴含着前所未有的力量。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也有其春华秋实的生命过程。那么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最美好的春天了。然而,一生中的这个春天,似乎比北方真正的春天还要短促得多。

人,有各式各样的活法,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无论怎样的一生,你千万要珍惜你生命中属于春天的那一瞬即逝的岁月。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一去便不复返。

使你的青春放出光华,享受青春的美,那才是生命最大的欢乐。

(选自《中华美文》,有改动)

1.根据诗歌的特点判断:“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与文中的哪句出于同一首诗,简要说明理由。

2.(1)文中江南的春天和北方的春天各有哪些特点?(2)作者将二者对比有何用意?

3.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文章在结构上是怎样将描述自然和表达哲理结合起来的?

阅读【答案】

1.“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1分) 诗句前为“寻春不见春”,后为归来蓦然发现春已藏于枝头,意义连贯;全诗韵脚为“春、云、分”。(以上两个原因答出一条即可给1分)

2.(1)江南的春天更典型,在四季的变换中有明显的过渡,有着缠绵、撩人的特点;(2分) 北方的春天在一年四季中过渡不明显,不典型,时间太短促,匆匆而过。(2分)(2)意在突出北方春天的短促。(2分)

3.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表现出春天的“神来之力”,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惜春”的感情。(1分)

4.作者通过比较表现了自然春天的特点后,引出“人类的`春天效应”,劝人惜春;进而由“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开始,转向人的青春,表达了“青春不会久驻,要珍惜青春”的主题。

【解析】

试题分析:

1.可以从句子意思的连贯性与绝句的特点来判定。意义连贯:诗句前为“寻春不见春”,后为归来蓦然发现春已藏于枝头;绝句的特点:全诗韵脚为“春、云、分”。

2.(1)根据文章的内容3---8小节来概括江南的春天和北方的春天各有哪些特点。江南的春天:在四季的变换中有明显的过渡,有着缠绵、撩人;北方的春天:一年四季中过渡不明显,不典型,时间太短促,匆匆而过。(2)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目的是突出北方春天的短促。

3.作者为了表现出春天的“神来之力”,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惜春的思想感情。

4.本文先通过南北春天的对比,突出北方春天的短暂,启示人们要珍惜美好的春光。由此引导到我们应该珍惜美好的青春,因为青春是短暂的,失去了就不会再次拥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抒情性散文的能力。

点评:抒情性散文在形散的美丽外衣下,往往蕴涵着真情实感。所以,对抒情性散文的分析,重在入情入境,细心品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感悟理解。感悟是对作品内涵,技巧,艺术境界的正确理解,是对作品的再创作和提高。阅读的本质就是从文章外在形式理解其精神核心,这就要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领悟作者如何与自然。生活对话,感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

贺铸《惜余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二

贺铸《惜余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惜余春

贺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西曛:斜阳。

⑴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⑵后人评价“春归不解招游子”有“无理之趣”,请对此作简要分析。(3分)

⑶请简要赏析“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这两句的艺术特色。(4分)

10.⑴(3分)由惜春(1分)到思归(1分)再到怀人(1分)。

⑵(3分)“春归”本是自然现象(1分),词人埋怨春弃己而独归是“无理”的(1分),但无理却有趣,借此把游子游子思归之情表达得委婉、深挚。

⑶(4分) 运用比喻、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以“鸳鸯”喻夫妻(有情人),以“江南、渭北”代指夫妻(有情人)各自所在的`地方,以“白头”“三千里”突出分别时间之长、相隔距离之远。意味深远,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和艺术感染力。

评分建议:手法及分析,3分;表达效果分析,1分。若答出其他手法(想像、化虚为实、以景结情等)及表达效果,言之成理亦可赋分。

诗词鉴赏:

这是一篇游子伤春怀人之作。

上片写惜春思归。“急雨收春,斜风约水”。写暮春时节,雨急风斜。这第一句写得别致新颖,其中“收”字尤见功力。不言春将尽,不言春归去,而曰“急雨收春”,看一“收”字,至使“急雨”反客为主,造语生动俏皮。急雨收回春天,斜风拂掠水面,而“浮红涨绿鱼文起”接着写暮春时节水面上的景致。红化凋零,飘飘洒洒落满江面;江水上涨,绿波荡漾;鱼儿游弋,激起阵阵波纹。这里的“鱼文”二字最易引起人的暇思。中国自古就有鱼雁传书之说,书信常被称为“鱼书”或“雁书”。这“鱼文”仿佛就是幻化了的书信,勾起游子无尽的相思。“年年”两句直写惜春。游子珍惜春天,舍不得春天离去,见春将尽,落红飘零,意绪万千。正如辛弃疾所云“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游子惜春,可春并不理会,春归时也不懂得招呼游子,不知约游子结伴而还。春本无知,春本无晓,如此怨春,似乎无理,然而更显其情真意切。这正是人们常说的无理有情之妙。

上片惜春思归,下片自然而然地转入怀人。“留恨城隅,关情纸尾。”写当初与妻子的离别及日后的书信传情。城隅,即城角,当初与妻子离别之处。不忍离别,却又不得不离别,于是便有“留恨城隅”。一个“恨”字笼罩了下片,也为读者理解全词提供了一个契机。不能相见,只能在书信纸尾看到妻子的一片关切之情了。接下去作者描摹了抒情主人公凭栏远眺的镜头。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借凭栏远眺写愁绪。李煜有句云:“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辛弃疾有句云:“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阑干长对西曛倚,”写抒情主人公倚着栏干长久地凝视着西天的落日。熟悉中国古典诗词的人都懂得这是一个痛苦的形象。结尾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诗句,杜诗云:“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以遥望对方所见的景致极写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贺词云:“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写夫妻老矣,却关山阻隔、江南渭北天各一方。这结处用语质拙,不雕饰,不张扬;江南渭北已溢出无限情思,而鸳鸯白头更让人感慨万端。

贺铸善于写情,往往情真意切,此篇便是一例。贺铸善于处理结处,此词上片结处的无理而妙,下片结处的质拙含蓄,都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启迪。

惜春小札阅读答案 篇三

惜春小札

李国文

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没声儿地离去。她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

典型的春天,应该在长江以南度过。没有阴霾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苍绿的苔痕、淅沥的雨声,能叫春天吗?没有随后的云淡风轻、煦阳照人、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能叫春天吗?只有在雨丝风缕、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黄遍的水乡,在牡童短笛、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的缠绵的春天、撩人的春天。

然而,在北方,严格意义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显的,或许也可以说是并不存在的。“五九六九,沿河插柳”,这是地气已经转暖的南方写照。“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而在北方,河里的冰刚刚解冻。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过去大半了。

春天里有未褪尽的冬天,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们管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倒春寒”。于是,本来不典型、不明显的春天,又被冷风苦雨的肃杀景象笼罩。

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座知春亭。但知春亭是否“知春”呢?好像也未必。通常都是到了“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的那一会儿,才在昆明湖的绿水上垂下几许可怜巴巴的柳枝,令北京人兴奋雀跃不已,大呼春天来了,其实,“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有一幢烟雨楼。不过名为烟雨楼,但至少在春天里,是没有烟雨的。“烟雨”二字,也只是一相情愿罢了。在高寒地带,只有塞外的干燥风和蒙古吹过来的沙尘,绝不会有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烟雨葱茏的风景。

看来,北方的春天,就像朱自清那篇《踪迹》里写的那样,她“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

因此,捉住春天,把握春天,然后,充分地享受春天。

虽然李商隐告诫过,“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春天,是唤醒心灵的季节,是情感萌发的季节,也是思绪涌动的季节,更是人的生命力勃兴旺盛的季节。

人的生物钟,如果能够耳闻的话,可以相信,在这个季节里,响动的准是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之声。甚至血管里跳动着的激流,也会蕴涵着前所未有的力量。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也有其春华秋实的生命过程。那么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最美好的春天了。然而,一生中的这个春天,似乎比北方真正的春天还要短促得多。

人,有各式各样的活法,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无论怎样的一生,你千万要珍惜你生命中属于春天的那一瞬即逝的岁月。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一去便不复返。

使你的青春放出光华,享受青春的美,那才是生命最大的欢乐。(选自《中华美文》,有改动)

1.根据诗歌的特点判断“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与文中的哪句出于同一首诗,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江南的春天和北方的春天各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将二者对比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文章在结构上是怎样将描述自然和表达哲理结合起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写作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诗句前为“寻春不见春”,后为归来蓦然发现春已藏于枝头,意义连贯;韵脚为“春、云、分”。

2.(1)江南的春天更典型,在四季的变换中有明显的过渡,有着缠绵、撩人的特点;北方的春天在一年四季中过渡不明显,不典型,时间太短促,匆匆而过。

(2)意在突出北方春天的短促。

3.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春天的“神来之力”,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惜春”的感情。

4.(1)作者通过比较表现了自然春天的特点后,引出“人类的春天效应”,劝人惜春;进而由“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开始,从春之人类转向人的青春,表达了“青春不会久驻,要珍惜青春”的主题。

(2)示例:①要细心观察自然和生活,思考有深度。②要善于联想和想象。③表达要有逻辑。 (意对即可)

惜春小礼现代文阅读答案 篇四

惜春小礼现代文阅读答案

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没声儿地离去。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

典型的春天,应该在长江以南度过。没有阴霾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苍绿的苔痕、淅沥的雨声,能叫春天吗?没有随后的无淡风轻、煦阳照人、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能叫春天吗?只有在雨丝风缕、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黄遍的水乡,在牡童短笛、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的缠绵的春天、撩人的春天。

然而,在北方,严格意义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显的,或许也可以说并不存在的。“五九六九,沿河插柳”,这是地气已经转暖的南方写照。 “七九河开,七九雁来”,而在北方,河里的冰,才刚刚解冻。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过去大半了。

春天里有未褪尽的冬天,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们管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倒春寒”。于是,本来不典型、不明显的春天,又被冷风苦雨的肃杀景象笼罩。

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座知春亭。但知春亭是否“知春”呢?好像也未必。通常都是到了“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的那一会,才在昆明湖的绿水上垂下几许可怜巴巴的柳枝,令北京人兴奋雀跃不已,大呼春天来了,其实,“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有一幢烟雨楼。不过名为烟雨楼,但至少在春天里,是没有烟雨的。“烟雨”二字,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在高寒地带,只在塞外的干燥风和蒙古吹过来的沙尘,决不会有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烟雨葱茏的风景。

看来,北方的春天,就像朱自清那篇《踪迹》里写的那样,她“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

因此,捉住春天,把握春天,然后,充分地享受春天。

虽然李商隐告诫过,“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春天,是唤醒心灵的季节,是情感萌发的季节,也是思绪涌动的季节,更是人的生命力勃兴旺盛的季节。

人的生物钟,如果能够耳闻的话,可以相信,在这个季节里,响动的准是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之声。甚至血管里跳动着的激流,也会蕴含着前所未有力量。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也有其春华秋实的生命过程。那么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最美好的春天了。然而,一生中的这个春天,似乎比北方真正的'春天还要短促得多。

人,有各式各样的活法,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无论怎样的一生,你千万要珍惜你生命中属于春天的那一瞬即逝的岁月。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一去便不复返。

使你的青春放出光华,享受青春的美,那才是生命最大的欢乐。

(选自《中华美文》,有改动)

1.根据诗歌的特点判断。“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与文中的哪句出于同 一首诗,简要说明理由。(2分)

2.(1)文中江南的春天和北方的春天各有哪些特点?(2分)

(2)作者将二者对比有何用意?(2分)

3.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4.(1)文章在结构上是怎样将描述自然和表达哲理结合起来的?(2分)

(2)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写作启示?(2分)

由阅读附答案整理,仅供参考:

1.“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诗句前为“寻春不见春”,后为归来蓦然发现春已藏于枝头,意义连贯;韵脚为“春、云、分”。

2.(1)江南的春天更典型,在四季的变换中有明显的过渡,有着缠绵、撩人的特点;北方的春天在一年四季中过渡不明显,不典型,时间太短促,匆匆而过。(2)意在突出北方春天的短促。

阅读理解方法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3.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春天的“神来之力”,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惜春”的感情。

4.(1)作者通过比较表现了自然春天的特点后,引出“人类的春天效应”,劝人惜春;进而由“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开始,从春之人类转向人的青春,表达了“青春不会久驻,要珍惜青春”的主题。(2)示例:①要细心观察自然和生活,思考有深度。②要善于联想和想像。③表达要有逻辑。

语文阅读理解技巧

1、先阅读题目

在拿到阅读理解的题目时,人们首先需要阅读的是文章后面的题目,很多人一拿到题目之后,就开始急急的读文章的内容,这是错误的做法,试想一下,有的时候文章篇幅非常的长,如果一上来就开始读文章,很容易导致后面做题的时候,忘记前面阅读的内容,只能再重复读一遍,时间都被白白的浪费掉了。只有先读完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这样有目的性的阅读,才能够提高做题的效率。

2、读懂文章的中心思想

阅读文章的时候,还需要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与中心思想,只要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自然做题目的时候,就不会有太多的偏差。

3、仔细研读

一旦涉及到文章的相关段落,就需要仔细的研读,再结合上下文,进行全面的理解,再进行作答。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包括先阅读题目、读懂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仔细研读,相信掌握了这些技巧,一定可以迅速的提升大家的解题能力。

《惜余春·急雨收春》阅读答案附赏析 篇五

《惜余春·急雨收春》阅读答案附赏析

惜余春

贺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

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

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词人时年四十六、七岁,在江夏任钱官。字方回,号庆湖遗老。 西曛:斜阳。

⑴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由惜春(1分)到思归(1分)再到怀人(1分)。

⑵后人评价“春归不解招游子”有“无理之趣”,请对此作简要分析。(3分)

“春归”本是自然现象(1分),词人埋怨春弃己而独归是“无理”的(1分),但无理却有趣,借此把游子游子思归之情表达得委婉、深挚。

⑶请简要赏析“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这两句的艺术特色。(4分)

运用比喻、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以“鸳鸯”喻夫妻(有情人),以“江南、渭北”代指夫妻(有情人)各自所在的地方,以“白头”“三千里”突出分别时间之长、相隔距离之远。意味深远,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和艺术感染力。

评分建议:手法及分析,3分;表达效果分析,1分。若答出其他手法(想像、化虚为实、以景结情等)及表达效果,言之成理亦可赋分。

(4)请鉴赏“急雨收春,斜风约水”中“收”“约”二字的妙处。(4分)

答:“急雨收春”意思是急雨凋零了花朵,收走了春色,“斜风约水”是说风阻拦了池水,所以池水溶溶。(2分)“收”“约”二字写得饱含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与无奈之情。(2分)(4分。解说每字各1分,情感2分。)

(5)这首词写景、叙事、抒情有机融合,试鉴赏这一特点。(3分)

答:本词一二句写景,描绘残春的景色,三四句抒情,承接一二句表达惜春之情,五六七句叙述自己读妻子书信的'场面并抒发感受,八九句是抒情,抒发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词将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水乳交融。(3分。指出具体写景、叙事、抒情具体内容1分,评述“有机结合”1分。)

赏析:

这是一篇游子伤春怀人之作。

上片写惜春思归。“急雨收春,斜风约水”。写暮春时节,雨急风斜。这第一句写得别致新颖,其中“收”字尤见功力。不言春将尽,不言春归去,而曰“急雨收春”,看一“收”字,至使“急雨”反客为主,造语生动俏皮。急雨收回春天,斜风拂掠水面,而“浮红涨绿鱼文起”接着写暮春时节水面上的景致。红化凋零,飘飘洒洒落满江面;江水上涨,绿波荡漾;鱼儿游弋,激起阵阵波纹。这里的“鱼文”二字最易引起人的暇思。中国自古就有鱼雁传书之说,书信常被称为“鱼书”或“雁书”。这“鱼文”仿佛就是幻化了的书信,勾起游子无尽的相思。“年年”两句直写惜春。游子珍惜春天,舍不得春天离去,见春将尽,落红飘零,意绪万千。正如辛弃疾所云“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游子惜春,可春并不理会,春归时也不懂得招呼游子,不知约游子结伴而还。春本无知,春本无晓,如此怨春,似乎无理,然而更显其情真意切。这正是人们常说的无理有情之妙。

上片惜春思归,下片自然而然地转入怀人。“留恨城隅,关情纸尾。”写当初与妻子的离别及日后的书信传情。城隅,即城角,当初与妻子离别之处。不忍离别,却又不得不离别,于是便有“留恨城隅”。一个“恨”字笼罩了下片,也为读者理解全词提供了一个契机。不能相见,只能在书信纸尾看到妻子的一片关切之情了。接下去作者描摹了抒情主人公凭栏远眺的镜头。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借凭栏远眺写愁绪。李煜有句云:“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辛弃疾有句云:“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阑干长对西曛倚,”写抒情主人公倚着栏干长久地凝视着西天的落日。熟悉中国古典诗词的人都懂得这是一个痛苦的形象。结尾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诗句,杜诗云:“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以遥望对方所见的景致极写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贺词云:“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写夫妻老矣,却关山阻隔、江南渭北天各一方。这结处用语质拙,不雕饰,不张扬;江南渭北已溢出无限情思,而鸳鸯白头更让人感慨万端。

贺铸善于写情,往往情真意切,此篇便是一例。贺铸善于处理结处,此词上片结处的无理而妙,下片结处的质拙含蓄,都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启迪。

惜春小札阅读答案 篇六

-11-0610:25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

[标签:阅读答案名句赏析]

《惜春小札》阅读答案——惜春小札的原文阅读以及练习题和答案,仅供同学们练习和学习!

《惜余春·急雨收春》鉴赏 篇七

朝代:宋代

作者:贺铸

原文: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译文

一阵急雨即将收束春光,斜吹的春风仿佛在约束春水。水面上浮着飘落的花瓣,上涨的绿水皱起了涟漪。鱼儿嬉戏而产生一圈圈的波纹,景色很美。可惜春光不解人意,悄悄归去。

自从在城隅处分手,我们都留下了无穷的幽怨,你在来信中,信末多是深情关切之语,我也经常在夕阳西下时,独自倚栏远眺,面对着昏黄的落晖。老夫老妻,本应厮守一起却要天各一方。

注释

①“惜余春”,语出李白《惜余春赋》:“惜余春之将阑,每为恨兮不浅。”“余春”者,残存无多、转瞬将尽之春光也。惟其无多,惟其将尽,故格外值得珍惜。

②收:结束。停止。

③约:阻止,拦挡。

④鱼文:鱼纹,像鱼鳞一样的波纹。

⑤游子:离家在外漫游、求官或求学的人。

⑥解:懂得,明白。

⑦隅(yú):角落。

⑧关情:激动感情,牵扯情怀。纸尾:书面文字绍尾处,常署名或写年月日等。

⑨曛(xūn):日落时的余光。

⑩渭北:渭水以北。渭水在袂西省。江南、渭北,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鉴赏

这是一篇游子伤春怀人之作。

上片写惜春思归。“急雨收春,斜风约水”。写暮春时节,雨急风斜。这第一句写得别致新颖,其中“收”字尤见功力。不言春将尽,不言春归去,而曰 “急雨收春”,看一“收”字,至使“急雨”反客为主,造语生动俏皮。急雨收回春天,斜风拂掠水面,而“浮红涨绿鱼文起”接着写暮春时节水面上的景致。红化凋零,飘飘洒洒落满江面;江水上涨,绿波荡漾;鱼儿游弋,激起阵阵波纹。这里的“鱼文”二字最易引起人的暇思。中国自古就有鱼雁传书之说,书信常被称为 “鱼书”或“雁书”。这“鱼文”仿佛就是幻化了的书信,勾起游子无尽的相思。“年年”两句直写惜春。游子珍惜春天,舍不得春天离去,见春将尽,落红飘零,意绪万千。正如辛弃疾所云“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游子惜春,可春并不理会,春归时也不懂得招呼游子,不知约游子结伴而还。春本无知,春本无晓,如此怨春,似乎无理,然而更显其情真意切。这正是人们常说的无理有情之妙。

上片惜春思归,下片自然而然地转入怀人。“留恨城隅,关情纸尾。”写当初与妻子的离别及日后的书信传情。城隅,即城角,当初与妻子离别之处。不忍离别,却又不得不离别,于是便有“留恨城隅”。一个“恨”字笼罩了下片,也为读者理解全词提供了一个契机。不能相见,只能在书信纸尾看到妻子的一片关切之情了。接下去作者描摹了抒情主人公凭栏远眺的镜头。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借凭栏远眺写愁绪。李煜有句云:“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辛弃疾有句云:“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阑干长对西曛倚,”写抒情主人公倚着栏干长久地凝视着西天的落日。熟悉中国古典诗词的人都懂得这是一个痛苦的形象。结尾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诗句,杜诗云:“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以遥望对方所见的景致极写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贺词云:“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写夫妻老矣,却关山阻隔、江南渭北天各一方。这结处用语质拙,不雕饰,不张扬;江南渭北已溢出无限情思,而鸳鸯白头更让人感慨万端。

贺铸善于写情,往往情真意切,此篇便是一例。贺铸善于处理结处,此词上片结处的无理而妙,下片结处的质拙含蓄,都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启迪。

鉴赏二

游子天涯,惜春恨别,原本是诗中写得熟滥的题材,但贺铸此作语意精警,字句凝练,仍不乏新鲜之感。

起三句,缴足题面中“余春”二字,爱惜之情,亦于言外发之。枝头繁花,乃春天之象征,而“急雨”摧花,扫尽春艳,故言“收春”。“收”字极炼,一如天公与人作对,不肯让春色长驻人间,稍加炫示,便遣“急雨”追还。“急雨”之来,“斜风”与俱。雨添池波,风遏逝水,故池水溶溶,新波“涨绿”。加以落英缤纷,漂流水上,泛泛“浮红”,点缀碧澜。而群鱼嬉戏于涨池之中,你争我夺,唼喋花瓣,掀动一圈圈波纹。意境幽美。“浮红涨绿鱼文起”七字是极经意之笔,非深情留恋“余春”之人不能如此细腻地观察“余春”景物并传神地将它写出,盖一旦浮红尽沉池底,那可真正是“枝中水上春并归”(梁简文帝《江南曲》),欲“惜”无从了。词人眼中笔下的“鱼文”也透漏了他感情深处的涟漪。以下二句,潜藏于景语之中的惜春情绪急转为游宦天涯、不得归家的苦恨。唐陈子良《春晚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诗:“游子惜暮春。”词人日“年年游子惜余春”,加“年年”二字,给出惜春情怀的时间持续度,语气即显得更为沉郁。然而其好处还不在此,须与下“春归不解招游子”一气连读,方有滋味。游子年年惜春,可谓专情于春矣,而春天归去时却想不到招呼老朋友一块儿走,实在是不够交情。此意当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青春作伴好还乡”句翻出,一以可与春天偕归为喜,一因春天弃己独归而恨,皆匪夷所思,妙不可言。若究其实,则不过是词人“贫迫于养” (宋程俱《贺公墓志铭》),离家外宦,任期未满,不得便还而已。但这话直说出来,就不成其为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年年” 二句的“别趣”,正当从其不可理喻处求之。春本无知,春本无晓,如此怨春,似乎无理,然而更显其情真意切。这也正是人们常说的无理有情之妙。

不得归家倍思家。下阕便自然过渡到写自己和妻子的离别与相思。“留恨”句记别。“城隅”即城外角,是分袂处,唐王宏《从军行》“羌歌燕筑送城隅”、王维《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城隅一分手”等句可证。“关情”句叙别后妻子来信,信末多深情关切之语。(如《莺莺传》莺莺与张生书末云“千万珍重 !春风多厉,强饭为嘉”之类。 )以上三句,一句一意,不断更换角度,先写离别,为二人所共;再写相思,一寄书,一倚栏,为各人所独:可谓面面俱到,错落有致。十五个字竟写出这许多内容,语言之高度浓缩,颇见锻炼之功。结二句,就直接语意而言是承上写自己倚栏时的喟叹,但两地相思,一种情愫,从章法上来看,不妨说词人的笔触又转回去兼写双方。李商隐《代赠》诗:“鸳鸯可羡头俱白。”杜甫《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词人熔铸唐诗,以己意出之:“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谓夫妻二人,已垂垂老矣,却一在江南(当指江夏,即今武汉一带,贺铸四十六七岁时在那里任钱官 ),一在渭北(长安在渭水北,这里以汉唐故都借指北宋东京 ),关山千里,天各一方。二句只说离人年龄之大、分别距离之远,此外不置一辞,词意戛然而止,但余味不尽。试想,少年夫妻,来日方长,一旦分携,犹自不堪;而人濒老境,去日苦多,百年光阴,所剩无几,亦如“余春”,弥足珍惜,此时阔别,心情自是十分沉痛。再想,江南渭北三千里,一去谁知几时还,城隅留恨,可见那恨该有多重。千山万水,音问难通,一封家信,纸尾关情,可见那情该有多深。“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夕阳楼上,游子的乡思难以排遣。细细咀嚼,便知下阕前三句的厚度,全靠末两句在衬托,至于这结尾本身的重拙,下语镇纸,那就更不待言了。

贺铸善于写情,往往情真意切,此篇便是一例。贺铸善于处理结处,此词上片结处的无理而妙,下片结处的质拙含蓄,都恰到好处,蕴味无穷。

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生平

十七岁时离家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 (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庆湖遗老后集》。宣和七年(1125)卒于常州之僧舍。

评价

张炎

词中一个生硬字用不得,须是深加煅炼,字字敲打得响,歌诵妥溜,方为本色语。如贺方回、吴梦窗,皆善于炼字面,多于温庭筠、李长吉诗中来。

王国维

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其词如历下、新城之诗,非不华赡,惜少真味。

夏敬观

王直方诗话谓方回言:学诗于前辈,得八句云:“平淡不涉于流俗,奇古不邻于怪僻,题咏不窘于物义,叙事不病于声律,以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见于成篇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此八语,余谓亦方回作词之诀也。

小令喜用前人成句,其造句亦恒类晚唐人诗。慢词命辞遣意,多自唐贤诗篇得来,不施破碎藻采,可谓无假脂粉,自然秾丽。张叔夏谓“于吴梦窗皆善于炼字面者,多于李长吉、温庭筠诗中来”,大谬不然。方回词取材于长吉、飞卿者不多,所以整而不碎也。

况周颐

按填词以厚为要恉。苏、辛词皆极厚,然不易学,或不能得其万一,而转滋流弊,如粗率、叫嚣、澜浪之类。东山词亦极厚,学之却无流弊。信能得其神似,进而窥苏、辛堂奥,何难矣。厚之一字,关系性情。“解道江南断肠句”,方回之深于情也。企鸿轩蓄书万馀卷,得力于酝酿者又可知。张叔夏作《词源》,于方回但许其善炼字面,讵深知方回者耶?

贺铸词长于造语,多从唐人诗句中吸取精华。他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当奔命不暇。”由此而形成了深婉密丽的`语言风格。贺铸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他一方面沿着苏轼抒情自我化的道路,写自我的英雄豪侠气概,开启了辛弃疾豪气词的先声;另一方面,语言上又承晚唐温、李密丽的语言风格,而影响到南宋吴文英等人。

作品风格

贺铸能诗其词内容,尤长于词。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三首为最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

贺铸虽然诗、词、文皆善。但从实际成就看,他的诗词高于文,而词又高于诗。其词刚柔兼济,风格多样,所以张耒赞为“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东山词序》)。其中以“深婉丽密”之作为最多。贺铸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建康集》卷八《贺铸传》)。这主要指他善于融化中晚唐诗句入词。他融化前人诗句的技巧,堪与周邦彦比美。他的许多描写恋情的词,风格也是上承温、李等人,写得婉转多姿,饶有情致。贺铸作词,像苏轼一样,也是“满心而发,肆口而成”(张耒《东山词序》),抒发自我的人格精神。而贺铸作为一生不得志的豪侠,他的词具有独特的情感内涵:在宋代词史上他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这类词作的情感形态不同于秦观等词人感伤性的柔情软调,而是激情的爆发,怒火的燃烧,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崇高感。如《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间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似黄梁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怀倥亻怱,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婴,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他的诗歌创作正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因其为人豪爽精悍,故其诗也“灏落轩豁,有风度,有气骨(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工致修洁,时有逸气 (《四库全书总目》)”,格调往往近于苏轼。只是题材内容不甚宽广,其作品以写个人生活经历为主,以旅途行役、登临游赏为多,较少触及社会矛盾。《黄楼歌》《游金陵雨花台》《海陵西楼寓目》等诗奔放杰出,气格悲凉苍劲,而《秦淮夜泊》《杨柳枝词》等则清新雅丽。《清堂燕》等作格调又近于小词。

贺铸的诗,据《宋故朝奉郎贺公墓志铭》记载,有《庆湖遗老前后集》二十卷。但南宋初年仅存《前集》,光宗绍熙三年(1192)胡澄序而刻之以传。其子方廪又搜求故稿、碑石编为《后集补遗》。有李之鼎宜秋馆据旧钞校刻本。

贺铸的词,据叶梦得《建康集》卷八称,贺铸曾自编为《东山乐府》,但未言卷数。黄《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称小词二卷,名《东山寓声乐府》。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著录《东山寓声乐府》三卷,并称以旧谱填新词而别为名以易之,故曰“寓声”。另又有《东山乐府别集》之称。今存者名《东山词》,有《四印斋所刻词》本,又有涉园影宋金元明本续刊本及《村丛书》本。《村丛书》本并收入残宋本《东山词》一卷、《贺方回词》二卷、《东山词补》一卷。

惜余春阅读及参考答案 篇八

贺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西曛:斜阳。

⑴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⑵后人评价“春归不解招游子”有“无理之趣”,请对此作简要分析。(3分)

⑶请简要赏析“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这两句的艺术特色。(4分)

阅读答案:

9.⑴(3分)由惜春(1分)到思归(1分)再到怀人(1分)。

⑵(3分)“春归”本是自然现象(1分),词人埋怨春弃己而独归是“无理”的(1分),但无理却有趣,借此把游子游子思归之情表达得委婉、深挚。

⑶(4分)运用比喻、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以“鸳鸯”喻夫妻(有情人),以“江南、渭北”代指夫妻(有情人)各自所在的地方,以“白头”“三千里”突出分别时间之长、相隔距离之远。意味深远,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和艺术感染力。

评分建议:手法及分析,3分;表达效果分析,1分。若答出其他手法(想像、化虚为实、以景结情等)及表达效果,言之成理亦可赋分。

相关推荐